探讨不同手术介入时机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效果

2019-06-20 01:27杨旋裴冰冰赵书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5期
关键词:定向力栓塞研究组

杨旋 裴冰冰 赵书生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平顶山467099)

脑动脉瘤破裂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中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当前,针对脑动脉瘤破裂多采用手术介入治疗,通过弹簧圈栓塞治疗能够促进患者尽早康复,且创伤小,对于降低患者脑部组织损伤有着积极作用[1]。但目前对于介入栓塞治疗的时机选择仍存在争议,本研究主要针对不同手术介入时机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应用效果及对并发症和患者呼吸与定向力恢复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手术介入时机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47.5±12.5)岁;Hunt-Hess分级:Ⅰ级13例、Ⅱ级9例、Ⅲ级5例、Ⅳ级3例。研究组男20例,女 10例;年龄 36~61岁,平均年龄(48.5±12.5)岁;Hunt-Hess分级:Ⅰ级12例、Ⅱ级9例、Ⅲ级6例、Ⅳ级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确诊脑动脉瘤破裂者;经CT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者;无凝血功能障碍者;患者与家属皆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脑动脉瘤无破裂者;因外伤引起动脉瘤或血管畸形等因素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巨型动脉瘤者;合并肝、肾等脏器严重功能障碍者[2]。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在晚期(发病3 d以上)行介入栓塞治疗。术前,行常规血管造影,建立静脉通路,气管插管全麻,经股动脉穿刺,用Seldinger技术将6F导引鞘置入[3];然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动脉瘤位置、形态和大小进行确认并记录,行全身肝素化处理,在微导丝辅助下将微导管置入动脉瘤内,并根据患者动脉瘤的长度和直径选择合适的微弹簧圈,将其填塞在动脉瘤血管腔内,把第一枚弹簧圈编制成篮状[4],使动脉瘤腔内成型良好,然后依次选择较小的两维或是内膨胀弹簧圈进行填塞,直至瘤腔完全闭塞,并行造影检查确认载瘤动脉的顺畅。需注意在对宽颈动脉瘤填塞中要应用支架或球囊辅助栓塞。术后,行常规防治脑血管痉挛和降低颅脑内压治疗,在手术完成6 h后即可拔鞘,并于穿刺点1 cm位置处行股动脉压迫15 min[5],确认无出血症状后加压包扎,术中应用支架者给予常规双抗治疗。

1.3.2 研究组 在早期(发病3 d以内)行介入栓塞治疗。治疗方法同对照组。

1.4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1)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机行介入治疗后的栓塞效果。术后对患者行DSA检查,并对其栓塞效果进行评分:若患者动脉瘤血管栓塞范围达到100%,则为完全栓塞;若患者动脉瘤血管栓塞范围≥90%,则为不全栓塞;若患者动脉瘤血管栓塞范围<90%,则为部分栓塞。栓塞成功率=(完全栓塞例数+不全栓塞例数)/总例数×100%[6]。(2)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患者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睁眼时间。(3)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意识障碍、脑积水、动脉瘤再出血等。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在不同时机行介入治疗后的栓塞效果比较 研究组栓塞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在不同时机行介入治疗后的栓塞效果比较

2.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睁眼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min)

表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min)

组别 n 呼吸恢复时间 定向力恢复时间 睁眼时间对照组研究组30 30 t P 21.1±3.5 14.2±2.3 9.024 0.000 24.3±4.1 13.1±3.5 11.380 0.000 14.6±0.8 9.1±0.3 35.258 0.000

2.3 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术后随访6个月,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3 讨论

脑动脉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它是指因脑动脉内腔局限性异常扩张,使得动脉壁出现瘤状突出,而脑动脉瘤破裂则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因素之一[7~8]。该病症病情凶险,发展迅速,若不及时对患者展开有效治疗,则会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在对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通常以手术治疗为主,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手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所具有的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使临床治疗效果大大提高,有效降低了临床致死率。有临床研究显示,若患者在发病早期未能得到有效治疗,其在发病3周内再出血的发生率达42%,而再出血患者有80%以上会发生致残或致死[9];因此,在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时机的选择对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有着较大的影响。

在患者发病早期即发病后3 d内及时给予介入手术治疗,相比在发病晚期即3 d后给予治疗,治疗效果更理想。这主要是因为在早期行介入栓塞治疗,患者血管痉挛与脑水肿现象还不明显,在支架与球囊的辅助栓塞下,能够进一步确保动脉瘤腔完全栓塞[10]。但随着病情发展,在3 d后再给予患者介入栓塞治疗,患者已经进入脑血管痉挛期,脑水肿明显,因而在栓塞难度较大,若辅以支架或球囊栓塞则会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1]。通过本次研究再次表明,研究组患者在早期介入治疗后,其栓塞成功率明显更高于晚期介入治疗的对照组;且术后研究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睁眼时间大大缩短;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更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对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早期展开介入治疗,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综上所述,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早期行介入栓塞治疗,能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猜你喜欢
定向力栓塞研究组
蒙特利尔认知量表与洛文斯顿认知评定量表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地佐辛与瑞芬太尼在无痛人流术麻醉的应用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单纯或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前交通微小动脉瘤的疗效和预后比较
基于系统价值论的智慧城市建设系统分析
动物定向力知多少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