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素英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 周口 450006)
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目前,中国人糖尿病前期人群转化为糖尿病的高达10%,是世界平均值5%的两倍[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造成青年起病型的糖尿病病人失明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在中医学中称“消渴目症”,属于“云雾移睛”及“视瞻昏渺”的范畴,《眼科消渴目病中医诊疗方案》认为:消渴症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加之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所致的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的疾病,消渴目症是其并发症之一,以“滋阴润燥、凉血化瘀”为主要治疗宗旨[2]。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是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效果显著,但也存在相关视觉不良反应。本研究探究中西药物结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拟为临床治疗思路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36~81岁,平均年龄(55.34±6.12)岁;病程 9个月 ~11年,平均病程(4.85±0.42)年。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4~79岁,平均年龄(53.74±6.29)岁;病程 9个月~12年,平均病程(4.92±0.47)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程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3]:符合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表现者;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视野和光协调性体层摄影术(OCT)等手段确诊者;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研究实施过程及目的,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2)排除标准[4]: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合并严重内分泌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者;合并严重肾、心、肺功能不全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内科基础治疗,包括控制血糖使其低于10 mmol/L。并进行激光光凝治疗:以0.5%盐酸丁卡(国药准字H61022993)滴于患者结膜表面行表面麻醉,将参数调至:光斑大小300~500nm,曝光时间0.1~0.2 s,曝光功率为400 mW,渗透功率调至二级光斑反应,总光凝点数为1 500个左右。激光光凝手术分3~4次完成,每次手术时间间隔7 d。术后复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依据病情可适当加予局限性光凝。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血栓通腔囊,2次 /d,2~4粒 /次,饭后 0.5 h口服,以 7 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治疗后,患者视力高于0.8或视力表结果增加3排及以上;有效:治疗后,患者视力表结果增加2排及以上,临床症状有1项改善;无效:治疗后视力结果及临床症状均达不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力水平和黄斑厚度水平;(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指标水平。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视力水平和黄斑厚度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水平和黄斑厚度均明显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视力水平和黄斑厚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视力水平和黄斑厚度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视力水平和黄斑厚度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P<0.05。
观察组(n=50)治疗前 治疗后视力水平黄斑厚度(μm)视力指标 对照组(n=50)治疗前 治疗后0.28±0.13 247.94±13.05 0.40±0.16*218.02±11.74*0.27±0.12 247.95±13.03 0.52±0.24*#199.24±11.01*#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血脂指标均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脂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水平比较(mmol/L,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水平比较(mmol/L,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P<0.05。
血脂指标 对照组(n=50)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50)治疗前 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 HDL-C 3.40±0.11 1.54±0.66 2.39±1.11 1.56±0.59 3.21±0.06*1.11±0.56*2.01±0.73*1.32±0.42*3.38±0.13 1.36±0.65 2.37±1.12 1.58±0.60 3.15±0.03*#1.03±0.32*#1.08±0.56*#1.51±0.4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主要以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失明为主要临床症状,以眼底照相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为主要诊断手段[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血管通透性增大,可见微动脉瘤及小出血,伴有友黄白色的蜡样硬性渗出斑而后为白色软性渗出,该阶段没有新生血管形成,故称非增殖期病变。随后,新生血管生长为血管团,成为增殖期病变[6]。现今,临床上主要以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病变,可有效改善视网膜缺氧,同时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和继发损伤[7],西医治疗有自身的弊端。
在中医学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称为“消渴目症”,也有深厚的治疗经验,本研究拟尝试使用中医学结合现代医学,望能为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中医认为阴虚燥热为消渴目症的基本病机,提出应以“滋阴润燥、凉血化瘀”为治疗宗旨[8]。复方血栓通腔囊具有“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的作用,该药由三七、黄芪、丹参、玄参组成,其中三七具有健脾消积,通络消肿之功;黄芪具有滋阴补气之效,现代医学认为其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菌、调节血糖含量的作用;丹参及玄参具有活血祛瘀,凉血消痈之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通络活血,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一定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水平和黄斑厚度均明显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视力水平和黄斑厚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脂指标均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脂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用西医治疗对患者症状改善、视力恢复和血脂稳定助益更大,这是由于复方血栓通腔囊中的中药成分对机体有活血通络之效,对血糖的调节有稳定作用,与激光光凝治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起到协同作用的结果。综上所述,药物结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恢复其视力水平,稳定血脂,疗效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