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地方高师院校来华留学生培养模式探索

2019-06-20 03:40翟冠平匡明明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留学生汉语语言

翟冠平,匡明明

来华留学生是指正在或曾经在中国各类教育机构学习的外国学生,包括参加长期学历教育、短期培训教育及各类进修、研修、校际交换类课程学习的留学生.这里我们讨论的留学生教育的相关问题,主要指以接受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学历教育并以获得学位为目的的外国留学生.随着我国留学生教育办学层次日臻完善,来华学历留学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长,留学生学历教育已成为当前我国留学生教育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到目前为止,已有超过21万名各国留学生在我国各类高校接受学历教育.吉林省来华留学生学历教育也在平稳中有序推进,赴吉林省接受学历教育的留学生主要集中于吉林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大学、通化师范学院、长春大学、北华大学等地方高师院校.留学生学历教育起步较早,招生规模较大的高校多集中在长春,而非省会城市高校留学生招生规模也在逐年增加,值得注意的是,通化师范学院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与探索,已成为吉林省泰国留学生最多的高师院校.

目前,全国大部分院校由于历史原因和师资条件的制约,采用“趋同教学管理的模式”居多,“将来华留学生教育纳入学校普通全日制教育全过程,教学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基本制度、教学实施过程等趋于和中国学生相同”[1].而仅有少部分院校采用个性化.因材施教的培养模式.虽然,这两种培养模式在留学生的培养中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但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首先,培养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其次,理论与实践脱节,无法满足留学生本国的人才需求.第三,制约留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无法有效地进行个性化培养.因此,改革和创新来华留学生培养模式,提高培养效果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来华留学生学习特征分析

来华留学生在学习特征方面与中国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留学生的教育,是一种不完全等同于本国学生的教育.教育的对象是外国的学习者,他们在我国接受一定阶段的教育后,主要是服务于自己的国家和社会.因此,对外国学习者的教育不仅要考虑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外国学习者本人及其未来服务的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如果忽视了这一点,留学生教育事业根本就无法开展.我们应本着求同存异、不强加于人的原则,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培养人才.通过考察和分析,我们发现,来华留学生的学习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基础薄弱,学能不足.留学生招生环节中,普遍存在缺乏统一的入学评价标准或学能测试.留学生申请入学时,如果对他们的汉语水平毫无要求,就会对留学生入学后的学习造成极大的制约.由于留学生所在国家不同地区教育水平和知识结构要求的差异,一些留学生很难完全适应专业学习,尤其是理工类专业.同时,由于没有制定相应的专业学能测试,留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显得没有抓手,不知如何选择,往往出现专业选择随意性大的现象.这些都会降低或影响留学生教育培养的质量,也会影响我国高校的国际声誉.

第二,自制力较差,自学能力较弱.留学生由于不同母语文化因素的影响,与中国学生相比,部分学生显得过于活泼好动,乐于彰显个性.通过课堂教学及对省内各高师院校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经常出现迟到、旷课的现象,不遵守纪律,影响教师正常教学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同时,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和复习习惯,主动学习和自学的意识淡薄.

第三,母语文化的影响导致学习表现不同.留学生长期生活在母语文化环境,形成了母语文化的思维方式,进入目的语文化圈后,往往出现“迁移”现象,所谓“迁移”“指在学习过程中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态度等对学习新知识、技能的影响,有正迁移(促进、积极作用)和负迁移(阻碍,也叫干扰)之分.”[2]学习之初,正迁移的确能够帮助留学生获得部分知识,并帮助其适应目的语文化.但长期使用这种策略,正迁移的作用会逐步减弱,负迁移的不利因素会渐渐显露,并影响留学生的文化适应及学习.由于母语文化的不同,留学生的学习表现也是千差万别的.例如,东南亚学生学习的持久性较强,能刻苦学习,有较好的学习习惯.中亚学生活泼好动,乐于表现,但耐力和刻苦程度不足.非洲学生的学习差异表现得比较明显.欧洲学生较为独立.

第四,学习策略差异导致学习兴趣不足.“学习策略是语言学习者为有效地掌握语言规则系统,发展言语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而采取的各种计划、途径、步骤、方法、技巧和调节措施.”[2]由于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不同,留学生的学习策略也各有差异.众所周知,有效的学习策略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提升学习者的自信,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而相反,无效的学习策略对学习会产生阻碍作用,不利于学习或新知识的获得.通过对省内地方高师院校的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留学生未能主动选择或开发适合自身学习的学习策略,普遍使用认知学习策略,能够选择元认知学习策略的学生较少,这些因素也就大大地制约了留学生的能力和知识的培养与构建,甚至制约了汉语学习兴趣的培养,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效率.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吉林省地方高师院校来华留学生在学习特征上普遍存在着基础薄弱,学能不足,后劲不强;自学能力不足;学习表现参差不齐和学习兴趣不足等问题.

2 来华留学生培养模式构建

通过对来华留学生培养模式和学习特征的分析,我们根据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结合留学生所在国家人才需求,因材施教,积极探索和构建适合新时代来华留学生的培养模式.从注重教学内容,强化能力培养;健全课程体系,突出特色课程;革新教学手段,实现因材施教;引入多重评价要素,构建新型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提出“强化目标规划、突出课程设计、综合教学手段、引入市场评价”的来华留学生培养模式.

2.1 强化目标规划,注重全面培养

所谓“全面培养”,即培养来华留学生全方位的、综合的能力.根据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3]《国际汉语能力标准》[4]和教育部《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5]的要求,来华留学生应具有相关学科专业水平的能力、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的能力、语言能力、跨文化和全球胜任的能力.

第一,相关学科专业水平,指对来华留学生在学科专业上的培养目标,符合相应学历教育层次、达到合格的专业知识标准,具备较高的学科专业水平.以汉语言专业为例,留学生通过四年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学习后,应具有扎实汉语基础知识,较高汉语言语交际技能,从教技能高,能从事汉语教学、文化传播、国际交流及商务工作的能力.

第二,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指来华留学生应当熟悉中国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中国国情和文化基本知识,了解中国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理解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公共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法治观念和道德意识.众所周知,语言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语言是用于记录文化的符号体系,是文化的主要载体,语言和文化相互依附、促进和制约.语言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同时,文化也能促进语言的增长.所以,提高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是保证留学生培养质量和促进留学生语言能力提高的重要环节.

第三,语言能力,指以中文为专业教学语言的学科、专业中,来华留学生应当能够顺利使用中文完成本学科、专业的学习和研究任务,并具备使用中文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能力;毕业时中文能力应当达到《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五级水平,即“能理解多种场合、多种领域的普通语言材料,能够把握重点,进行概括和分析.能使用多种交际策略较自如地参与多种话题,包括专业领域内一般性话题的交流和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并对各种意见进行阐释,表达连贯,基本得体.”[3]

第四,跨文化和全球胜任能力,指来华留学生应当具备包容、认知和适应文化多样性的意识、知识、态度和技能,能够在不同民族、社会和国家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和团结中发挥作用.本科层次来华留学生应当在本专业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多个国家的实际环境中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具备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2.2 健全课程体系,突出特色课程

针对不同专业的来华留学生,根据其学习特点及专业发展方向,积极建构有特色的、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增加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充分利用实践检验理论的作用,调整实践环节.以通化师范学院留学生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我们根据“平台+模块的设计思路”[6]建构来华留学生三个平台+七个模块的课程体系.其中三个平台包括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和实践平台.七个模块包括汉语基础、中国文化、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语言调查、文化展示和情景还原.其中汉语基础课根据汉语语言技能分设不同技能类课程和辅助课程,目的在于夯实留学生汉语基础知识,规范汉语使用,为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中国文化类课程主要以概况类课程为主,为了让留学生能够尽快适应目的语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了解目的语国家文化背景,增加学习的自信.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主要进行专业理论和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实践模块主要通过各类实践活动为学生在实际语境下使用汉语提供帮助.(见图1)

图1 来华留学生课程体系结构图

2.3 综合教学手段,实现因材施教

教学方式、手段的改革与创新是培养质量的保障.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并未给留学生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相反,由于教学方式的不当,会给部分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容易使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产生倦怠和畏难情绪.因此教学方式在新时代的来华留学生培养中亟待革新.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教学的方式应是综合的,不能一种教学方法一贯始终.当然,近年来,各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如采用PBL、MOOCs、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但像MOOCs、翻转课堂等方法是否能够直接应用到来华留学生教学之中,还是值得商榷的.我们认为,综合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掌握学生的群体学习特征和个体差异因素,因材施教,以知识为基础,以认知和类推为手段,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汉语基础知识,言语交际能力.

2.4 引入市场评价要素,构建新型评价机制

前面我们已经谈到了留学生教育的特殊性,由于来华留学生在我国接受一定阶段的教育后,主要是服务于自己的国家和社会.因此我们要考虑到外国学习者本人及其未来服务的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显而易见,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评价人才培养模式的标尺,市场的评价也将是检验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因此,我们在改革培养模式的过程中要重视市场评价,不能像以往一样,只顾培养,不顾用人单位的要求,这样培养的学生很难适应日后的工作.以通化师范学院为例,我们坚持每年通过电话访问、调查问卷、E-mail等方式调查留学生所在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不断征求用人单位对留学生培养单位的意见,以及时修改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但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现在也仅能做到对泰国的调查,未能全面开展相关有针对性的调查和回访,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不断扩大回访和调查的范围和力度,同时,积极探索和构建国内或国际统一的留学生汉语人才培养标准.为来华留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 结束语

通过对吉林省地方高师院校来华留学生培养模式的调查与研究,我们分析了吉林省地方高师院校来华留学生学习特征,基于对留学生学习特征的分析,进一步提出了“强化目标规划、突出课程设计、综合教学手段、引入市场评价”的培养模式.相信通过这项研究,能够引起更多人关注来华留学生培养的相关问题,不断推进吉林省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留学生汉语语言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语言是刀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