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勍
摘 要:针对我国理工科大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缺乏的现状,该文对人文素质的内涵进行了剖析,探讨了造成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缺乏的原因,分析了人文素质提升对理工科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未来职业发展的现实意义,给出了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对策。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生 人文素质 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3(b)-0174-02
人文素质教育与大学科学素质教育、身心素质教育等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是理工科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1,2]。2010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倡议,并作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同年,教育部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指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人才,是高等工程教育的目标之一。这既指出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也对文化素质教育做出了宏观的战略定位,为高等院校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大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
1 人文素质的内涵
理工科大學生的“人文素质”,是指理工科大学生在文学、史学、哲学、政治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知识的学习、积累以及上述知识在精神、心理和品质上的综合体现,主要表现为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3个方面。人文素质的基础是人文知识,核心是人文精神,人文知识的内化和人文精神的外显即表现为人文行为,这是理工科大学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职业素养、团队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创新精神与管理能力、积极向上的人文知识和健康的职业精神形成的基础,是理工科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人文素质。
2 提升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实意义
2.1 从个人发展来说,理工科大学生需要提升自身人文素质
理工科大学生具有扎实的专门技术知识,但多元、开放的社会经济文化不仅需要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技术人才,更需要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领导型人才,这对理工科毕业生的个人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理工科大学生在学好专业技术的同时,必须下大力气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才能在多样化发展的经济社会中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既有利于拓宽视野、活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增强社会的责任感和归属感,推动理工科大学生自身素质能力的和谐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2.2 从社会发展需求来说,理工科大学生需要提升自身人文素质
多元化、多样化和国际化的经济社会发展,不仅需要专业技术人才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和动手能力,更需要其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还需要其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博大胸怀,能够与团队成员团结合作,具有团队精神。实践表明,影响理工科毕业生职业提升的关键因素,已不仅仅局限于理工科毕业生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更多的是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人文素质。由此可见,人文素质对于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形成和职业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3 理工科大学生提升人文素质是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与变革的时代要求
我国是高等工程教育的大国,但传统高等工程教育的惯性还未消除,仍然存在重视学理和技术,轻视伦理、环境、人文教育,存在重技术轻伦理的倾向等问题。因此,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瞿振元会长于2016年10月20日在成都召开的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峰会上提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变革的时代要求,高度重视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大力开展高等工程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加大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力度。
2.4 理工科大学生提升人文素质是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现实需要
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是国家2017年重点任务,提出“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作为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不断提高实体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措施[3]。智能制造是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未来的制造业工程师应具备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广博知识,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思考能力、持续学习能力,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因此,理工科大学生提升人文素质是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现实需要。
3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分析
3.1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3.1.1 语文素养整体不高
母语素养是包括理工科大学生在内的当代大学生最基本的文化素养,而理工科大学生母语素养不高的现实是不争的事实。如在毕业论文、实验报告、申请书、自荐书和求职信等应用文书写作中存在的格式不规范、错别字满篇、词不达意、语句不通顺等情况是很常见的,怯于在公共场合讲话和交流、普通话发音不标准、讲话词不达意也是部分理工科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沟通障碍问题。这些现象的存在是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不高的表现,将会严重影响理工科毕业生的职业发展。
3.1.2 浮躁现象普遍存在
理工科大学生的浮躁现象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在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单位的关系时,会表现出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精神境界和情操较低;二是缺乏理想和信念,常常感到困惑和迷茫,总认为找不准人生的目标;三是容易悲观失望,承受挫折能力弱,缺乏对事业的执着。
3.1.3 行为举止及文明礼仪有待改善
多数理工科大学生往往重视专业技术课程学习,重视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和积累,但由于人文素质的缺乏,在文明礼仪和伦理道德修养方面,却往往有意或无意地忽视甚至是无视,具体表现为诚实守信、行为文明、爱护环境等基础文明方面的欠缺[4]。
3.1.4 个性化与价值观多元化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彰显个性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必然选择,但市场经济中的价值尺度也被当代大学生所借鉴,表现为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等思想不同程度地在部分理工科大学生身上存在[5]。
3.2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缺乏的原因分析
一是受“人文社会科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使得理工科大学生不重视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社会科学无用论”的思想在部分理工科大学生及其家庭的存在根深蒂固,导致理工科大学生非常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却忽视了人文素质的提高,人文素质教育被边缘化,这种状况也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改变。
二是理工科院校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当前,“就业至上”的理念是高等工科院校的努力目标,也是高校管理机构、社会和家长对高校教育质量评判的标准。因此,很多理工科院校往往只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教学、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導致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缺位。
三是过早文理分科的惯性影响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养成。高中阶段过早的文理分科,理科学生在文学、历史、艺术等方面教育的缺失,影响着理科学生在大学阶段人文素质的养成和提高,主动学习人文知识的意识也比较差[4]。
四是过多过滥的文化快餐影响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养成。随着互联网和校园网络的普及,网络文化的不断渗透,很多理工科大学生沉溺于虚拟网络世界中,热衷于消费文化快餐,而不能潜心学习和掌握人文知识。
五是部分理工科大学生对专业学习的认识误区影响其人文素质的养成。虽然绝大多数理工科大学生能够意识到人文素质的重要性,但与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比较起来,往往又认为学好专业知识就能有一份好的工作、一个好的未来、一个好的生活。相对于文科学生来说,大部分理工科大学生认为“生存”重于“生活”,学好“数理化”比提升人文素质来得更为现实、更为重要[6]。
4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实践途径
4.1 注重人文知识的普及和积累
课堂教学是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阵地,高等工程院校要将人文素质教育与理工科大学专业学习结合起来,把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实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有效融合,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为理工科大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2 注重人文精神的感染和熏陶
高等工程院校的教职员工都是素质教育的责任人、人文精神的传播者,每一位要努力做到学高为师,身正示范,要做到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工作与生活的高度统一,要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4.3 注重人文素质与专业素质养成的结合
人文素质体现的是一种内在的精神价值,隐藏在各类学科中,不能够仅仅依靠文学、历史、宗教、哲学这一类人文学科的课程。理工科类课程的逻辑推演、理化实验等内容也蕴含着科学思维的推理、伦理学的背景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发展。深入挖掘这些内涵知识,同样可以提高理工科大学生对于科学的执著精神与努力奋斗的精神。
4.4 注重人文行为规范与日常行为规范的结合
人文知识的内化和人文精神的外显即表现为人文行为,要实现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的和谐发展,就必须促使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外化为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行为[4],并通过学生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来展现理工科大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实现人文行为规范与日常行为规范的结合。
参考文献
[1] 李玲.新时期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J].科教文汇,2015(6):51-52.
[2] 王少军.高职院校人文类公选课设置研究——基于人文素质维度[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2):37-40.
[3] 国务院.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Z].2017-03-15.
[4] 牛雅莉.工科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实践途径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2):80,82.
[5] 王艳姝.青年学生思想价值观念影响的三个视阈[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1):62-66.
[6] 操菊华,张蕊,赵昕.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调查与分析——以武汉工程大学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5(1):75-79.
[7] 林青,杨丽娜,曹宇.“卓越计划”背景下提升工科学生人文素养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4):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