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洋
摘 要: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新时期,加强高师院校与地方基础教育的合作,有助于健全地方基础教育教师培养体系及优化高师院校学生实践途径。该文从牡丹江师范学院的现状出发,通过对“U-G-S”模式的基本内涵、目标定位及实践途径3个层次来深入解读,为高师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思路。
关键词:高师院校 地方基础教育 “U-G-S”模式 牡丹江师范学院
中图分类号:G6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3(b)-0124-02
牡丹江师范学院是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省属本科院校,是黑龙江省区域基础教育研究、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应用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牡丹江师范学院以培养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着重点,旨在提升教师教育水平及能力,不断积极探索卓越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优化凝练地方基础教育合作方案,探究高师院校与地方基础教育合作模式的优化进而更好地服务地方基础教育。
1 “U-G-S”模式的基本内涵
“高师院校与地方基础教育合作模式”(以下简称为“U-G-S”模式)是指以专门培养地方基础教育教师为首要任务的高等地方教育机构,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建立一种分工明晰、取长补短、合作共赢的长效教育合作机制[1]。高师院校与地方基础教育合作模式的具体内涵,即由地方政府负责规划该地区中、小学教师团队建设,统计教师需求的数量,调整内部结构,使得招生培养与教师需求达到一种有效的对接模式。“U-G-S”模式的基本内涵可分为3点。
1.1 提高合作模式下高师院校的办学特色
当今高校的改革与发展需要高校更具学校特色,要有更高的办学品味。近年来各高师院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同地方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在对地方基础教育提供人才的同时也提高了高师院校自身的办学特色与办学品味,提高了自身的声誉。教育部2016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开展实习支教和置换培训,鼓励引导师范生深入薄弱学校和农村中小学,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2]”。这充分说明当前“U-G-S”模式受到国家教育部的重视,是一种完全符合教育发展的合作模式,受到了社会、高师院校以及师范生的高度认同。
1.2 强化高师院校人才的实践能力
地方基础教育对教师的需求为高师院校的人才提供了实践环境,高师院校则为地方基础教育提供了人才上的支持。师范生支教实习模式的提出,旨在平衡满足师范生实习的需要和农村急需补充师资的需要,既为师范生实习提供岗位,同时又解决了偏远农村地区对于教师资源急需的问题,实现“双向培训、双向受益[3]”的教育扶贫目标,从而解决师范院校教育实习问题。这便是高师院校与地方基础教育合作模式的典型,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基础教育。“U-G-S”模式对高师院校与地方基础教育合作方面产生了良性的循环,促进了二者的协同发展。
1.3 促进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
高师院校的地域性和师范性可以有效地解决地方基础教育落后与人才缺失的问题。“U-G-S”模式能够深入到基础教育中去,为其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实践对策,对于促进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2 “U-G-S”模式的目标定位
“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对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进行全面规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了教师教育改革的目标,提出将打造优秀高師团队为根本,着力完善高师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做到在服务基础教育方面发挥积极的带头作用。而在此基础上的实践就是高师院校和地方基础教育的合作模式。高师院校要发展,势必要服务好基础教育,反过来说,基础教育要发展,也势必要依托于高师院校,因为高师院校与基础教育是相互依存、互惠互利、不可分割的共生关系。“U-G-S”模式目标及定位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首先,高师院校要满足地方基础教育的需求,为地方基础教育提供优质的高师人才。高师院校应强化教师教育,为高师人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培养师风师德。其次,高师院校应在各方面服务于地方基础教育。高师院校应深入调查地方基础教育的需求,为地方基础教育提供培训、指导等服务。最后,高师院校应与地方基础教育整合,联合办校,抑或共享物质基础和人力资源。高师院校与地方基础教育创建共同体,建立合作交流机制,形成二者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的局面,形成“开放、平等、互动、互补、共建、共享、持续、高效”的合作机制。
3 “U-G-S”模式的实践途径——以牡丹江师范学院为例
3.1 结合学校特点,合理定位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新目标
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但不同环境下的高师院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承担着不同的职责,高师人才培养的方案也会有所不同。牡丹江师范学院在定位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充分考量历史因素、地域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的差异,力争培养方案与时俱进且不忘传统。
3.2 成立互助组织,拓展高师院校与地方基础教育合作形式
高师院校与地方中小学可以协商联合办学或成立高师院校与地方基础教育的互助组织,以方便于高师院校与地方基础教育的资源共享与互补。牡丹江师范学院多年来为牡丹江市中小学提供师资力量,对地方基础教育进行建议与指导,为其提供理论的支持,引导地方基础教育发展。同时牡丹江市中小学为牡丹江师范学院的人才培养提供实践环境,增强高师人才的实践能力,弥补高师人才空有理论性知识的不足,为其培养高师人才的职业能力,从而使高师院校与地方基础教育共享资源,互惠互利,协同发展。
3.3 强化信念教育,引领积极投身地方基础教育新浪潮
师风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所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前提,是做好教育工作的保障。高师人才的师风师德应在培养阶段时重点关注。加强高师人才的师风师德教育,有助于树立高师人才的教师行为规范,并利于高师人才产生对教师岗位的热爱与向往,形成正确职业价值观。牡丹江师范学院应利用高师院校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资源,以及不同载体扩大师风师德教育的宣传,鼓励高师人才的积极参与。具体可通过学生常用的社交媒体软件,倡导学习优秀、先进的教师模范,令学生了解正确的教师职业观。
3.4 改善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就業质量、水平稳步提高
由于高师院校存在一些在提高综合实力方面的误区,高师院校错误地将增设容易就业的学科来提高就业率,造成了对教师教育资源的侵占,严重影响了对高师人才的培养,令教育专业的人才对就业产生误解。牡丹江师范学院近年来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立更专业化、更具应用性的课程体系,积极引导教师教育人才的就业观,从而提高牡丹江师范学院的对口就业率,最正确地提高该校的声誉,进一步增强该高师院校的综合实力,促进高师院校发展的同时带领地方基础教育进步。
4 结语
综上所述,“U-G-S”模式是积极拓展高师院校与地方基础教育交流沟通渠道,增强高师院校服务基础教育的意识和实力,建立高师院校和地方基础教育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和人才提供上的合作机制的一次有益尝试。牡丹江师范学院实行该模式对于促进牡丹江市高师院校以及地方基础教育的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为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郭淑清.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7):41-45.
[2] 贺迎春.教育部鼓励师范生深入农村中小学[J].政府法制,2016(13):22.
[3] 谢淑海.师范生实习支教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11):32-35.
①课题来源:牡丹江师范学院科研一般项目——高师院校与地方基础教育合作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YB2018011);牡丹江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UGS模式下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8-XJ2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