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泡蛋白沉积症合并鼻疽奴卡菌脑脓肿1例

2019-06-18 03:44吴小燕于学燕谢毅赵媛媛郭帅周丽云张静
疑难病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胸闷脓肿肺泡

吴小燕,于学燕,谢毅,赵媛媛,郭帅,周丽云,张静

患者,男,45岁,因咳嗽1年余、加重2个月于2017年6月7日来院就诊。自入院前1年余开始咳嗽,干咳为主,咯少量白色泡沫黏痰,6个月后上述症状缓慢加重并出现胸闷、气短,先后就诊于当地多家医院,均按“间质性肺炎”治疗,症状均无改善,日常生活尚可自理。之后曾服中药治疗2个月,胸闷、憋气进行性加重,并间断发热,查肺部病变较前明显加重,遂来我院。入院时患者咳嗽剧烈,病情危重,呼吸衰竭,胸部CT呈广泛弥漫病变,见图1。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并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灌洗液呈灰白色浑浊液体,过碘酸雪夫(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阳性(+),细菌及真菌培养阴性。经支气管镜肺组织活检,病理符合肺泡蛋白沉积症表现,确诊为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进行疾病严重度评分(disease severity score,DSS)[1],排除手术禁忌后,左右两侧肺分别进行全肺灌洗术(whole lung lavage,WLL),术后患者咳嗽、胸闷、憋气症状均明显缓解,活动耐力增加,在不吸氧状态下步行及慢爬2~3层楼梯而无胸闷、气短明显加重情况,肺部病灶亦较前好转,见图2。此后患者仍有间断咳嗽、低热,考虑肺部感染,反复痰细菌培养及查抗酸杆菌均为阴性,给予抗感染治疗。于第2次WLL后5 d患者突然出现寒战、高热,体温超过39℃,并伴有头痛、恶心,加强抗感染治疗并联合抗真菌治疗症状无缓解。颅脑CT检查:脑组织多发占位,不除外脑转移瘤,行强化CT检查示左侧大脑大片混杂密度灶,增强扫描后见多发环形强化灶,部分呈串珠状,周围见大片脑水肿,占位效应明显,左侧侧脑室变窄,大脑中线结构居中,幕下小脑及脑干未见异常,见图3,结合临床表现考虑为急性脑脓肿。患者脑脓肿范围大,压迫症状及感染中毒症状明显,单用抗感染治疗难以奏效,为尽快控制病情,在全身抗感染基础上立即进行MR引导下脑脓肿穿刺抽脓,脓液培养结果为鼻疽奴卡菌,采取头孢曲松静脉滴注及复方新诺明口服,第2天患者高热、头痛、恶心症状即缓解,治疗10 d后好转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复方新诺明,2个月后因胸闷加重再次返院进行全肺灌洗1次,之后定期随访,目前随访已经1年,一般情况稳定,初始反应迟钝、健忘,6个月后基本恢复如前,目前无头部症状,轻微胸闷、咳嗽,不影响日常生活。

图1 入院时胸部CT表现(双肺弥漫磨玻璃样及实变样密度增高影,边界较清,小叶间隔增厚,呈"铺路石"及"霜花"样改变)

图2 WLL治疗后的胸部CT表现(WLL治疗后可见肺透光度增加,病灶密度变淡,范围缩小)

图3 患者颅脑CT表现(显示有占位效应的多发环形强化病灶,部分呈串珠状,周围可见不规则水肿带)

讨 论肺泡蛋白沉积症(PAP)是一种罕见的肺部疾病,病理基础为肺泡及细支气管腔内PAS染色阳性的表面活性蛋白及脂质的大量沉积。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0.36~6.2)/100万,中位发病年龄为39岁,男女比例约为2.1∶1[1]。PAP分为先天性、特发性和继发性等3种类型,约90%PAP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出高滴度抗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自身抗体,称为特发性肺泡蛋白沉积症(idiopathic PAP,iPAP)。奴卡菌病(pulmomary nocardiosis,PN)是由致病奴卡菌造成的一种少见但严重的感染,可导致多部位或器官的脓肿,临床上很少见,目前文献多是个例报道,常为机会感染,主要发生在免疫抑制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2]。对人致病的奴卡菌以星形奴卡菌和巴西奴卡菌为主,鼻疽奴卡菌非常罕见[3]。该例患者集肺泡蛋白沉积症和鼻疽奴卡菌脑脓肿2种罕见疾病于一身,临床上极其少见,二者的同时出现也有着内在联系。

PAP易与肺部感染病变及间质性肺病相混淆,典型PAP的临床表现为隐匿起病,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肺部听诊可闻及Velcro啰音,并可见杵状指和发绀,肺功能多表现为弥散功能降低及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胸部CT呈现广泛镶嵌状磨玻璃影和多边形小叶间隔增厚构成典型“铺路石”或“霜花”图案,大部分病灶边界清晰,呈“地图征”,部分肺部病变未累及肺野外周部分,呈“窄透明带”。典型PAP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呈不透明牛奶样,放置一段时间后可出现沉淀和半透明上清液。灌洗液中可发现含嗜酸颗粒的大泡沫状巨噬细胞,细胞外有PAS阳性、黏液卡红和阿尔新蓝染色阴性的均匀球状透明物质。PAP诊断的金标准是经支气管镜透壁肺活检(TBLB)或手术活检确诊。关于PAP的发病机制Kitamura等最早提出是由于机体生成了抗GM-CSF的自身抗体,阻断了GM-CSF的功能造成。灵长类动物注入自PAP患者体内提取的抗GM-CSF抗体后也可诱发与人类相似的PAP[4],以上证据均支持抗GM-CSF抗体在PAP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GM-CSF自身抗体产生的确切机制和途径目前尚不明确。PAP的主要治疗措施有WLL,此外还有重组GM-CSF替代治疗、抗CD20单抗、血浆置换和肺移植等。其中WLL是目前治疗PAP的标准方法,60%~85%患者治疗有效。

鼻疽奴卡菌易于侵犯免疫功能异常的机体而造成机会感染,病菌可经血流广泛播散至脑、骨骼、关节、肾脏、肝脏、胰腺、肾上腺、甲状腺、眼等部位[5]。缺乏特异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确诊只能依靠病原学诊断。鼻疽奴卡菌脑脓肿影像上常表现为类圆形低密度灶,周边环型强化,周围可见不规则水肿带,与脑肿瘤的影像特征相似,应注意鉴别诊断,治疗药物首选磺胺制剂[2,5]。该患者诊断后及时穿刺引流脓液,一方面减轻高张力的脓液对脑组织的破坏,减轻颅高压症状,同时取得脓液进行细菌学培养明确病原为进一步治疗奏效奠定基础。奴卡菌培养需要1周以上才有可能生长,使用选择性培养基(如加有抗生素的Thayer-Martin琼脂培养基)可提高培养阳性率,培养时间需延长至2周以上[6]。临床上要重视细菌的涂片检查,如果涂片有革兰染色阳性,弱抗酸染色阳性的串珠样、细长、弯曲分枝状菌丝,或者临床上高度怀疑有奴卡菌感染,应延长培养周期进行菌落观察和鉴定。目前分子方法越来越多地用于菌种的快速和准确鉴定中,文献报道基质飞行质谱仪和16 SrRNA基因测序可鉴定出90%以上的奴卡菌种[7]。

综上所述,肺泡蛋白沉积症合并鼻疽奴卡菌脑脓肿非常罕见,目前我国文献尚无类似病例报道。PAP患者巨噬细胞的功能障碍,造成了肺组织的自我清洁功能丧失,易于造成机会感染,鼻疽奴卡菌感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急性脑脓肿形成,病情危急。通过该病例及相关文献复习,提醒在临床工作中要重视对于PAP的早期诊断,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对有感染症状的PAP则需要进行全面检查,以避免忽视隐匿部位感染,对PAP合并感染除常见感染病原外一定要警惕机会致病菌,如有疑似病例,选择合适的病原培养方式,及时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

猜你喜欢
胸闷脓肿肺泡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胸闷气短就医前先做五项功课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胸闷 疾病发病前兆
《思考心电图之166》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胸闷,疾病发病前兆
右胫骨Brodie脓肿急性发作伴软组织脓肿及窦道形成1例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