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语言活动策略 发展幼儿语言智能

2019-06-17 01:22曾素梅
卷宗 2019年13期
关键词:语言活动

曾素梅

摘 要:幼儿语言智能是幼儿学习、理解和应用语言的能力,表现为有效倾听、正确表达以及表情达意时的外显情感。在幼儿语言教学中,教师应警惕并走出教学误区,依据语言培养规律、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采用“抚慰情绪、让幼儿言之有安”、“优化情境、让幼儿言之有欲”、“广积表象、让幼儿言之有物”、“深化理解、让幼儿言之有理”、“学用相佐、让幼儿言之有术”等多元策略,激发幼儿倾听、表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幼儿语言的智能发展。

关键词:多元策略;语言活动;幼儿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是指人类驾驭某种语言的能力,表现为听、说、读、写和迁移学习其他语言并达到特定目标的能力。[1]幼儿语言智能指的是幼儿学习、理解和应用语言的能力,表现为有效倾听、正确表达以及表情达意时的外显情感。幼儿在3岁之前,已经完成了母语习得;3岁后,即入园后,幼儿不仅对语言学习充满兴趣,对书写、阅读也逐渐好奇。面对天真活泼的幼儿,如何开启丰富的、系统的、整合的语言学习,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语言智能,是幼儿工作者需要积极面对的问题。

1 幼儿语言教育的误区

1)幼儿语言教学目标泛化,缺乏目标体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幼儿教育的纲领性依据,其中对语言领域的倾听、表达、阅读、书写准备都设定了具体的梯度目标,也提出了活动设计的方法与原则。然而,在当前的幼教中,有的教师思想上把《指南》束之高阁,错误地认为幼儿的语言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发展,只要让幼儿说说、听老师讲讲、放放视频就可以。这种现象实质上是教学目标泛化、空洞化,培养目标体系模糊甚至缺乏,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目标就难以落实。

2)幼儿语言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创新元素。幼儿园语言活动有其听、说、读等基本模式,也可以由教师自行创新和改进教学模式。但有的老师在语言活动设计中缺乏灵性和创新性的主导,也缺少审美判断和审美情趣的注入,只重视教师口语训练——光凭一张嘴,教学的形式、载体很单一,对幼儿的语言智能培养产生滞缓、低效的影响。

3)幼儿语言教学小学化,揠苗助长。教学中,有的教师特别重视幼儿的识字量,让幼儿机械重复地读背文字,以为只要幼儿的识字量上去了,语言能力也就发展了,甚至让家长引导、督促幼儿开始书写文字,对语言教学提出高于幼儿发展水平的不确实际要求,偏离《指南》精神,存在一定程度的“幼儿语言教学的小学化”,有揠苗助长之嫌疑。

如何走出幼儿语言教学的误区?如何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有效发展幼儿语言智能?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多元语言活动策略,整合资源,丰富手段与方法,有效发展幼儿语言智能。

2 多元语言活动策略,有效提升幼儿语言智能

2.1 抚慰情绪,让幼儿言之有安

心理学表明,新入园的幼儿对幼儿园的一切充满好奇,但又觉得陌生,常常觉得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不安情绪,有些幼儿甚至变得不说话,长时间哭闹亦有之,幼儿的语言教学也就难以有效实施。这时,就需要老师用最温馨的笑脸、和蔼亲切的态度和足够的耐心面对这些幼儿,让他们的情感得到满足,逐步消除不安全感。当幼儿们打开心扉,开始和同伴或老师交流,语言教学就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墙壁会说话、环境能传情”;温馨而具有安全感的的环境布置,犹如一副良药,能很好地帮助幼儿消除不安情绪,使幼儿情绪得到放松。我们可以在活动室里布置“娃娃家”,粘贴幼儿的全家福或是幼儿活动照片;幼儿看到这些熟悉的场景,自然地表达“你看,我去动物园玩”、“你看,我和我的爸爸妈妈”、“这是我的照片,你有吗”……幼儿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活动存真爱、交往传真情”;温暖而主旨明确的心理渗透活动,犹如一阵清风,能抚慰幼儿稚嫩的心灵,产生足够的心理安全。如:开展“我上幼儿园了”的主题教学系列活动,主打温情牌,选取语言、音乐等方面比较温情的教学内容,引导幼儿念一些儿歌,快速融通家园概念,感悟新集体的温暖,让幼儿接纳幼儿园为“自己的家”、悦纳老师“像妈妈”,增强情感认同、产生情感共鸣,夯实安全的心理基础。

2.2 优化情境,让幼儿言之有欲

人们的表达与交流,都需要一种氛围,也就是自由、宽松、友善的语言环境是“说”的重要元素。在幼儿语言教学中,“宜”则是“欲”的基础,我们应当积极创设幼儿“宜说”的话语环境,以激发幼儿的表达愿望。所谓“宜说”,一是要扫除表达障碍,克服不安情绪;二是让幼儿敢于表达,克服羞涩心理;三是要让幼儿乐于表达,以言之有欲。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温馨的室内外环境、创设轻松的交流背景、优化语言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幼儿的表达愿望,让幼儿言之有欲。

扫除基本的语言障碍,是语言教学的第一步。例如,我们班黄康(化名)小朋友从小奶奶带教,奶奶只会说闽南話,所以黄康也只会说、听闽南话,来幼儿园他无法听懂普通话,也就不敢开口说话,哭闹很厉害,不愿意与人交流,“默默地、不开心”是其日常生态。经过分析,我们认为“语言障碍”是幼儿不愿表达的关键原因。为了扫除这个障碍,我便先让会说闽南话的阿姨和他交流,了解他的想法,再慢慢地教他说一些简单的字词,比如“好”、“可以”“老师过来”。每天入园,我就亲切地摸摸他,抱抱他,用微笑和他交流,教他说“早上好!”。一日生活中,引导他和比较活泼、讲话流利的幼儿一起活动,让这些幼儿去感染他,经过一段时间,黄康小朋友的性格变开朗了,他已经能基本听懂简单的指令、入园不到二个月,他已经能大胆开始说一些互动的话了,比如“我要喝水”、“我自己脱”“老师,帮我”等等。他便不会再因为语言障碍而胆怯、因为语言障碍而做“闷葫芦”。

采用宜学、宜教、宜思的形式,创设入情、入境、入理的情境,是促进幼儿想说、乐说、爱说的重要方法。如:在教学散文诗欣赏《落叶》时,我们发挥多媒体的技术优势,化静为动、化平面为立体、化平淡为起伏,再现落叶缤纷、随风起舞的场景:背景音乐轻轻地响起,落叶从天空中轻轻地飘下来,飘到草地上、水沟里、小河里,小虫、小蚂蚁、小鱼们或娱乐或栖或息在落叶中,或坐或藏或玩;小燕子传递着去南方的信息“树叶落、秋风起、我们要去南方啦!”……优美的配乐诗朗诵,因为情境的美丽,更显魅力,更加渲染了《落叶》的诗境之美、诗歌韵律之美,更加唤发幼儿学习与表达的热情。学习渐入佳境,幼儿积极举手,快乐地表达着自己内心对诗歌、对美的理解。

2.3 广积表象,让幼儿言之有物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内在表象的外化。幼儿语言的发展,受到年龄和心理方面的限制,显得词汇贫乏、词意不达、词义不丰;然而,幼儿期却是感受语料、积累词汇、习得语法、沟通表达的重要时期,是语言理解和社会化的黄金时期;自然成熟说的代表人物勒纳伯格就曾指出“2岁左右到青春期”是语言获得的关键期。为此,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幼儿在感受和体验中去“获得”,丰富表象、丰厚表达、丰满想象、丰实底蕴,并在环境和主体的作用下个性化地表达,做到言之有物。我们可以组织户外活动、春秋游开拓幼儿视野;可以开展读绘本讲故事、组织观看视频、影像资料增加幼儿积累;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为幼儿带来精美的图像、优美的音乐和易于感受的意境,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获得丰富的语料、立于牢固的根基、形成正确的逻辑。

如:大班诗歌教学《落叶》,在最后的仿编环节,我们可以利用课件呈现场景——小兔坐在树叶上,舒服哼着歌曲,弥漫着一种悠闲的意境。老师又将一幅幅优美又带有声效的画面展现,定格,让幼儿多方感受,积极调动起他们已有的语言素材和生活表象。幼儿们用好听的句子仿编起来:“树叶落在草地上,小兔捡起来,坐在上面,当做沙发;”“小猴子拿起来,戴在头上,当做帽子;”“小蝴蝶捡起来,睡在上面,当做小床……” 多么优美的语言表达啊!幼儿精彩的发言、言之有物,出乎我们的意料。

2.4 深化理解,让幼儿言之有理

幼儿的语言认知能力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即便对于相同的信息输入,经历个体化之后,输出的结果也可能迥然不同,这就关乎个性内化时的理解效度。“信息输入-加工-储存-输出”是一般的认知过程,认知能力较好的幼儿能比较好地在这四个环节中把握“语义”和“语法”两大要素,甚至融入自己的创新理解。 [2]幼儿对语义正确理解、对语法规范的熟悉和应用,构成了幼儿们正确表达的两翼,“理”是其基础。我们应当重视引导幼儿,掌握词语的语义、遵循的语法规范,做到言之有理,如同“一基两翼”才能腾飞。活动中,我们可以采用现场模拟、多媒体技术再现、回忆沟通、想象推理等方法,尽可能再现生活的场景、展现想象的多彩世界,帮助幼儿深刻地解释事物的表面与本质的联系,把抽象的意蕴化作可感、可知、可述、可做的元素。通过引导幼儿自主观察、体悟、内化,使语言的意义纳入幼儿的知识体系,生成个性化理解,强化幼儿语言表达的合理性和逻辑性,正所谓言之有理、言之在理。

如:故事教学《小黑鱼》中,描述了勇敢机智的小黑鱼成功赶走大鱼,而“勇敢”对幼儿而言,是一种比较抽象、难于捉摸、难于言表的感觉,如何让幼儿体悟“勇敢”?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点,我在教学中制作了Flash动画,展现了一个生动直观的故事情节:在浩瀚的大海里,小黑鱼与小红鱼自由地游玩嬉戏、欢乐地享受着彼此的友谊;可是风险临近,金枪鱼残暴地把他们的伙伴们都吃掉了,仅剩一条小黑鱼;小黑鱼孤军奋战,只能“勇敢”面对危险。画面在此定格——小黑鱼打起了精神,毫不畏惧的想办法……。画面的留白——小黑鱼是怎样战胜困难的?此时音乐声起,氛围轻松自然,幼儿便七嘴八舌的说了:“小黑鱼可以勇敢的找一把刀,向大鱼刺过去”、“小黑鱼用电击中大鱼……”幼儿们都发表着自己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对故事的想象。虽然幼儿们的发言并不是那么精彩,也许也并不是我们想要的答案,但至少他们理解了,他们说得有理,这是幼儿语言表达的有效建构、甚至是跨越。

2.5 学用相佐,让幼儿言之有术

学以致用,用以导学;幼儿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才学会驾驭语言,才学成“完整的语言”。[3]语言的学习过程,就是学语言、用语言、学用相通、学用相佐;语言的逻辑体系就是语法或语言学。幼儿阶段的语言智能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还亟待发展,语法知识更待启蒙与渗透。活动中,我们还不能过多地跟幼儿讲语法,更多的是幼儿在“尝试”中逐步感受到语言之规范,即“术”。一方面,教师、家长等要给孩子规范的语言示范,教给孩子正确的语言方法;另一方面,要创造机会、创新形式,为幼儿提供更多说练平台,引导幼儿在在语言交流中学会规范表达、习得语言方法与技巧。

如:在谈话活动《如何问好》教学时,要让幼儿学会向警察、邮递员、医生、解放军等不同身份的人问好。我利用微信的语音功能,用手机现场录制了几位幼儿的表达,并发送到家长微信平台,邀请家长现场互动、点评、示范。家长的微信语音回复:“宝贝说的很好!见到警察时,我们可以说——警察同志,您好!还可以说——警察叔叔,您好!”教室的现场教学就有了亲友团的支持、鼓励、帮助,家长们的一个点赞,既激发了幼儿的表达成就感,更重要的是为幼儿带来了个性化的引导,逐步规范幼儿的表达,使幼儿学会如何表达。

3 结语

幼儿的一切活动,任何时刻,都可能在进行语言学习。[4]教师的一切立意,任何时刻,都是在擢育英才。在幼儿语言教学中,教师应创新视角、丰富形式、增强审美,采用多元策略,激发幼儿学语言、用语言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以实现幼儿的语言智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明红.幼儿语言智能的发展及其教育策略[J].幼儿教育,2001(1):8-12.

[2]杜艷萍.幼儿语言智能探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35-38.

[3]王学坚.论语言发展理论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6):113-114.

[4]李宇明.幼儿语言教学的若干原则[A].见:唐淑.幼儿园课程研究论文集萃(二)幼儿园语言和科学教育[C].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4-37.

猜你喜欢
语言活动
如何提升幼儿园语言活动中的提问效果
以体验式故事教学为载体促进的幼儿语言能力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从语言活动类型看中学英语语法教学活动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