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一种教育情境。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教师应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变成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有效互动;情绪
叶澜教授曾指出:“课堂教学的本质应当被视为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交往的过程。但是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被阻断了,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普遍存在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等问题,讲授、灌输成了教学的主要方式。
1 如何衡量课堂教学互动的有效性
师生、生生互动做得好的话,可以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就不再是几个学生的学习。因此,在心理课程的教学中许多教师也会采取这种形式,但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在教学中设置各种各样问题,学生学知识的过程变成回答问题的过程;对学生的回答教师一律持肯定鼓励的态度,学生学得很愉快也很满足。可是这样“表面热闹”的互动真的是有效的吗?
一般认为衡量课堂教学互动的有效性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量:第一、师生互教互学,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第二、师生间的交流信息十分广泛,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充分的交流,通过这些交流,师生间能够相互溝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第三、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能够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
2 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
师生互动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互动有方,则可以成为课堂推进的催化剂。在此,本人结合“情绪”教学谈谈《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
2.1 以情感人,建立平等对话的机制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是一种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教师“独白式”的教学不可能产生有效的互动,有效的互动需要平等、宽松的外部条件和良好的心理环境作支持。因此,在情绪教学的导入环节,可以尝试从亲身经历和感悟切入,真挚地跟同学们分享教师最近的一些经历,谈谈感受到的喜怒哀乐。这种做法,能够迅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尽快融入课堂。对教师而言,这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师生平等对话,与学生一起分享经验和理解;对学生而言,这意味着心灵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
2.2 引导体验,帮助学生理解心理知识
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认识理解各种心理知识。运用语言进行讲解描述是一方面,更重要地是要引导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心理知识的真谛。
比如,情绪教学中对情绪ABC理论的讲解。情绪ABC理论认为激发事件A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而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A直接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个与他们一贯认知有分歧的知识点,可以采取引导学生体验,从而自己感悟的方法。教师可以先抛出一个问题“你和好朋友一起在街上闲逛,迎面碰到了你们的另一个好友,但对方没有与他们招呼,径直走过去了。这时你会有怎样的情绪反应?为什么这样?”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让学生体验到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之所以有差异,是因为人们对这件事的看法不一样。接着再通过角色扮演的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行体验,进一步领会到情绪ABC理论的内涵。
2.3 把握节奏,力求教学进程节奏共振
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在课堂上节奏合拍、频率耦合,是实现师生课堂互动的重要表现。比如“几种情感状态”的教学。教师在讲解“激情”和“应激”两种情感状态时,语速就应该比平时稍快、语气紧张急促;而讲解“心境”这种情感状态时,语速就要适当放缓,语气平和。
同时,教师要将情感注入到所讲解的心理知识当中去。讲“愤怒”时怒容满面;讲“焦虑”时忧心忡忡、紧张不安;讲“抑郁”时情绪低落……。教师满怀激情的讲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正在和他们一起体验着知识。学生们自然会受到感染,与教师的讲解产生共振。
2.4 设置疑问,善于捕捉来自学生的问题
学生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不仅要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解决利用各种心理知识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心理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大都是学生所熟悉的心理知识,学生一般都对教学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热烈活跃的课堂氛围虽然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但也会让学生沉溺于追求热闹,而疏于对如何应用这些熟悉的心理知识进行深入思考。此时,教师要能及时引导学生静心思考,抓住时机质疑问难。
比如“情绪管理”的教学中,说到情绪管理的方法,很多学生都能侃侃而谈,说出一二三。但是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碰到问题,就会情绪失控,完全失去章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如何学以致用。
2.5 强化活动,创设自主探究的互动情境
只有植根在学生自主探究这一沃土上,互动才可能根深叶茂。传统的心理学课堂教学多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为了改进课堂教学,为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情境,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强化活动观念,让学生自主学习。
做法如下:第一,认真做好课堂实验。与教学内容同步,在课堂上运用了大量的小实验,如情绪对人的影响、信念决定情绪等等,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全员参与,师生共同活动。第二,结合有关教学内容的教学,如觉察情绪、改变不合理的认知等,转变传统的秧田型的课堂模式,采用活动课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同时,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融洽课堂气氛。
3 结语
综上所述,师生有效互动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它是克服传统课堂中的单一和枯燥的教学行为,打破课堂的沉闷,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状态中主动积极学习的必要方式。只有教师在课堂中有所作为,才能产生有效的课堂互动,激发教学共振,教学效果才会显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戴丽丽.课堂互动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J].文教资料,2006(17).
[2]赵永胜.课堂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索[J].教师教育科研,2009(3).
[3]肖成全.有效教学[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金辉,女,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华南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