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职学生是处在青春期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大多学习基础薄弱、家庭环境复杂、行为习惯较差、自卑敏感,甚至自暴自弃。本文通过对中职学生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养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对中职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家校联系
奥维德说:“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习惯是一个人思想与行为的真正领导者。在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是好习惯与坏习惯并存,而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取决于好习惯的多少。作为我国未来产业大军重要力量的中职生,他们的行为习惯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但是目前,由于种种原因,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种种缺乏基本道德素质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在中职学校教育中,在教学生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中职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1 中职学生特征分析
1)心理不够成熟。中职生的年龄一般在十四岁至十七岁之间,是个体发育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中,学生的情绪往往不稳定,心理变化最为激烈,是一个较为容易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叛逆心理的时期。
2)学习基础较差。目前,中职院校录取分数普遍较低,对生源的把控不严,中职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处于中等及以下水平而且,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能力较差,大多都是中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思想负担。
3)行为习惯较差,自控能力不强。由于学习成绩较差,再加上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和鼓励,往往情绪低落、自卑敏感、自暴自弃,甚至沾染了某些不良习惯。
4)学生成分较为复杂。通过调查笔者所在学校学生,就家庭情况而言,有近90%的学生家在农村,有4%的学生来自于单亲家庭或是孤儿。就学习基础而言,有近60%的学生中招成绩不足300分,20%的学生甚至初中没有毕业。
2 当前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观念的影响。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中职学生往往被定位“差等生”,学校或家庭都容易对学生形成一种放任自流的心态和教育方式。在中职学生教育过程当中,很多学校仍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教育。这对中职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了非常消极的作用。
2)家长观念的影响。有一种情况是在家庭中,父母对其缺乏正确的思想教育和引导,过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单以学习成绩的好坏论成败。另一种情况是很多学生在小学、初中时因为学习成绩不佳,或违反纪律等情况,使家长对学生存在失望心态,从而放任自流。不论何种原因都会造成中职学生家庭感的缺失,对其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造成极度不利的影响。
3)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当前社会飞速发展的情况下,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虽然为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但是同时一些负面的、不健康的东西也随之进入了学生的视线。再加之中职学生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使他们往往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和自控能力,一些影视节目、网络、书籍中不健康的部分就会对他们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其行为习惯的偏差。
4)学生的自身原因。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往往心理状态不稳定、自控能力差,缺乏明确是非的标准。往往会受到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比如说结交了行为习惯不好、思想道德低下的朋友,或家庭因素的影响,或沉迷于网络、游戏,等等。这就使学生容易在主观上产生心理偏差,从而使其性格向自卑敏感、自私、暴力等不健康的方向发展,这也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 对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创新策略
1)以科学化为原则,构建全方位教育结构体系。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在这一过程当中,单凭某一方面的努力很难让此项工程顺利、全面的开展下去。这就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结合起来,建立一套全面、立体、科学化的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三者需要密切结合、互相补充。
2)建章立制,使学校的养成教育规范化、长期化。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必须有相应的行为规范,使学生的行为和言辞符合规则。学校应根据学生特点加强制度建设,在现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等制度的基础上,制定更为细致的《学生日常规范》《课堂管理制度》《学生违纪处理规定》等制度。
3)明确学习目标,提升学生学习信心。中职学生在入校之初,学校就应该通过各种渠道,比如主题班会、专业宣传、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会、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等多种形式,开展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对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定位,学习有方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潜移默化,加强班级常规管理。班级的日常管理是实施学生发展教育的关键。一个班的习惯,我们通常也把它称之为“班风”。班主任对班风的形成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新班成立开始,班主任就要让学生明确日常行为规范,并根据本班学情,制定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結合量化管理的方法,规范学生的行为,按时做好总结,并根据学生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管理方法。使大多数学生能够逐渐实现主动自控管理。
5)密切家校联系,形成育人合力。每个人都应该在三种教育中成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最大。习近平总书记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无论时代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多大的变化,我们都应该重视家庭建设、家庭教育和家庭作风。
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必须依靠家长的配合。学生问题是父母问题的反映。父母往往是孩子问题的最大生产者,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却不知道怎样去进行良好的家教。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手机平台建立家长微信群。建立家长微信群的目的不是打小报告告知学生学校违纪行为,而是与家长进行更顺畅的沟通。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心态,即使他们的孩子在过去的学习当中经常被“否定”;即使父母很清楚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他们仍然希望老师能找到孩子的闪光点。教师激励是一种能快速有效改变学生的外在表现和心理状态的手段,尤其是在转化后进生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
6)教师以身作则。教师在中职学生行为行为习惯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做作为学生的学习的榜样,行动上的言传身教要比说教式的灌输更具有说服力。加大教育投资,提高中职院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理念认识,以德育的方式向学生传递正确、健康的理念,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达到以身作则、德育育人的效果。
总体而言,对于中职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一场“持久战”,这个过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全力配合。让我们坚持以人为本,遵循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及时性和吸引力,共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崭新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董国锋.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遵循的原则[J].河南农业,2014,16:48-49.
[2]方祝英.中职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之对策研究[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0,07:17-19.
作者简介
马迎青(1985-),女,汉族,河南许昌人,学士,许昌工商管理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旅游服务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