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研究

2019-06-17 10:34:48鹏,田
财经理论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中蒙俄中蒙蒙古国

韩 鹏,田 娜

(内蒙古财经大学 研究生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杜尚别峰会期间提出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2015年7月中蒙俄三方在乌法签署了关于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的谅解备忘录,时隔不到一年于2016年中蒙俄三方正式签署了《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走向实践操作层面。结合中蒙俄三国实际,有效保障和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是对接丝绸之路、欧亚经济联盟以及“草原之路”倡议的重要举措,利于中蒙俄三国区域合作与发展,拓展互利共赢的经济发展空间,发挥三方潜力和优势,促进共同繁荣,提升三方在国际市场上的联合竞争力。

一、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优势条件与现实基础

(一)中蒙俄三国具有良好的资源合作基础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蒙俄三国均以市场手段为主配置经济资源,为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提供了可能性,这是学术界很少提及的内容,却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基础条件。中蒙俄三国资源禀赋、技术差异及其经济互补性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夯实了经济基础。中蒙两国在矿产资源储量以及开发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互补性。蒙古国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矿产资源丰富且质优,有近百种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蒙古国是一个没有出海口的内陆国家,同时源于蒙古国的开采技术落后、勘测规模有限以及管理不力等问题,蒙古国自身勘探和资源考察不足。而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较大,且勘测以及开采技术比较先进,中蒙两国合作开发蒙古国矿产资源既能够实现蒙古国经济发展,又能实现中国的矿产需求,实现互利共赢。在苏联时期蒙古国就较多地依靠苏联的相关技术援助进行矿产资源开发,并具有较好的合作基础,而目前俄罗斯在蒙古国的矿产资源开发等方面仍然具有较为明显的技术优势,发挥着重要作用。

俄罗斯领土面积1707多万平方公里,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能源储量充足,比如其天然气储量占全球已探明储量的三分之一之多,石油储量占据10%以上。近年来俄罗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于能源开发与利用,也是全球重要的能源战略市场。俄罗斯能源的传统市场是欧洲,但近些年欧洲对能源的需求增速在下降,且因乌克兰危机和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导致俄罗斯能源出口面临诸多压力,而中国是巨大的能源消费国,但出于环境问题,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中国也需要改善能源结构。因此,中国和俄罗斯在资源领域的交流契合了两国在经济需求方面的共同愿望。正在运行和不断建设的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桥将使俄罗斯的能源出口更加便利,同时也有利于国外资本的引进,对振兴俄罗斯经济有重要作用。2018年4月3日,中石油天然气销售东部公司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了中俄东线(山东段)工程暨市场开发对接会。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是承载中俄两国能源合作的纽带与桥梁,也是我国陆路进口天然气的重要通道之一。届时,每年将增加近130亿立方米乃至更大数量的天然气输送至齐鲁大地,必将进一步增强山东省天然气供应能力,有效缓解未来气源短缺。

(二)中蒙俄三国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

中蒙俄三国地缘优势有利于三国企业合作、人口流动以及资金与技术往来。

中俄边境线长达4300公里,中蒙边境线长达4710公里。俄罗斯拥有漫长的疆界线,且横跨欧亚大陆,优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俄罗斯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蒙古国是与中国接壤的14个国家中边境线最长的国家。蒙古国在东南西三面与中国接壤,北面与俄罗斯为邻,处于“中蒙俄经济走廊”的中间地带,成为中蒙俄经济走廊不可替代的桥梁,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为开展双边经贸合作提供了便利的地缘条件。

(三)中蒙俄三国政治关系良好

从蒙古国和俄罗斯各自独立建国以来中国就与其保持了传统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尤其是冷战结束后,由于中蒙俄战略关系稳定,三方政治关系发展较为顺畅。正如《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中指出,以发展传统友好、互利的经贸关系作为三国外交政策的战略方向之一。21世纪以来中蒙俄三方之间的政治关系进一步提升,譬如2009年蒙俄双方将“睦邻传统伙伴关系”提升到“战略伙伴关系”;中俄双方于2013年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到“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而中蒙双方也于2014年将“战略伙伴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尤其是2014年和2015年中蒙俄三国进行了两次三方首脑会晤,进一步明确了三国之间的合作方向,增进了政治互信,为中蒙俄三方经贸务实合作进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夯实了政治互信基础。目前,中俄两国交往密切,高层对话机制已经建立,双方积极开展“一带一路”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能源、投资、基础设施、航空航天等领域大项目合作积极推进,人文合作如火如荼,2018年和2019年是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将拓展中俄关系的新空间。2017年12月,中蒙两国外长会谈重申,将发展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作为本国对外政策优先方向。作为友好邻邦,双方将努力在各领域推动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向前发展。

(四)中蒙俄三国具有较好的人文交流基础

自1989年中蒙关系正常化以来,人文交流日趋活跃。目前,“文化周”“文化月”等活动已成为中蒙文化交流的盛会,不断加深两国政府尤其是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2011年“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正式启用,成为蒙古民众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2017年7月,中蒙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在北京通州潮白河畔举行落成典礼。2018年1月,通过了《中蒙人文交流共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纪要》,通过该机制统筹协调两国人文领域交流合作,夯实双方友好社会基础,推动中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向前发展。中俄两国人民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文化交流历史源远流长。近年来,中俄各领域文化交流合作成果丰硕,两国高层接触密切,定期会晤。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建立19年来,通过互办“文化节”“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青年年”等系列活动,密切务实合作,增进人民友谊、推动交流互鉴,服务两国关系大局,使得中俄的官方文化交流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双方人文交流正迈向更加成熟、稳定、深入的新阶段。

(五)中蒙俄三国经贸务实合作水平不断提升

中国与蒙古国的经贸往来不断深入,也有较长的经贸历史,在1951年双方就建立了贸易关系,并根据世界经济发展以及两国经贸往来实际需求,于1991年重新签订了贸易协定,以现汇贸易取代政府间记账贸易,还于2008年双方签署《中国与蒙古国经济贸易合作中期发展纲要》。2002年中蒙双边贸易额为3.24亿美元;2013年提升到60亿美元,占蒙古国对外贸易总额的一半以上,而且中国连续十余年保持了在蒙古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的地位。①根据中国商务部网站数据,2017年中蒙双边贸易持续扩大,上半年中蒙双边贸易额达31亿美元,同比增长44.2%。中蒙最大的铁路口岸及中欧班列“中通道”的唯一出境口岸二连浩特是中蒙俄经贸物流重要国际通道,2018年一季度二连浩特铁路口岸进出口运量实现314.2万吨,同比增44.2%。此外,中蒙双方的经济技术合作不断深化,双边合作机制持续创新。

虽然中俄两国之间贸易的绝对值不算很高,但是增速却非常快,如表1所示:中俄双边贸易总额由2007年482亿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840亿美元,其中在2014年西方制裁俄罗斯造成卢布大幅贬值直接导致中俄贸易出现了大幅下降,中俄双边贸易总额由2014年953亿美元下降到2015年的635亿美元。但中国已连续四年成为俄罗斯的第一大贸易伙伴,②而俄罗斯也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国之一。当前中俄经贸合作处于宽领域、全方位、大格局的全面发展态势。

表1 2007-2017年中俄双边贸易额 单位:10亿美元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com.gov.cn每年公布的中俄双边贸易额,收集并整理而得.

苏联解体对俄蒙双边贸易产生了影响,在经历短期的下降后快速增加。由于历史等因素影响,蒙古国仍然较为依赖俄罗斯以获得自身的经济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开发和利用蒙古矿产资源方面。俄罗斯对蒙古国众多的采金、采石和有色金属矿业公司的投资额逐年递增。进入新世纪以来俄罗斯加大了对蒙古国的投资和援助力度,俄罗斯已经是继中国之后蒙古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俄蒙双方贸易总额占蒙古国外贸总额较高,但占俄罗斯外贸总额相对较低。双方贸易总额相对不高,在2012到2015年间,蒙俄两国之间进出口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如表2所示。虽然中国对蒙古国的投资数量远远大于俄罗斯对蒙古国的投资数量,但俄罗斯的投资对蒙古国发展依旧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表2 2010-2015年俄蒙进出口情况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廖峥嵘.“一带一路”、中国与世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282.

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面临的主要瓶颈与不足

(一)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面临的主要瓶颈

蒙古国和俄罗斯两国贸易通道建设滞后。目前蒙古国的对外贸易通道主要是通过中国、俄罗斯以及白俄罗斯进行转运,路线长、成本高,且主要是通过铁路进行,其运输贸易成交额基本上是通过铁路完成的。而俄罗斯远东地区只有西伯利亚大铁路和贝阿干线两条铁路。2017年,中俄两国拟订建设1万公里的高速铁路线,在我国境内部分已经开始开工建造,而在俄罗斯境内的部分由于资金等多重因素制约进度缓慢,据俄罗斯《观点报》报道,莫斯科——喀山段拟于2018年四季度开工建设,2024年竣工。蒙俄贸易通道建设滞后不利于中蒙俄经济合作走廊建设,成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瓶颈,当然也成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关政策机制不稳定。总体来看蒙古国国内政局缺乏一定的稳定性,同时其为了尽快加入WTO,不断修改其招商引资的相关法律和法规。这些均对经济合作产生重要影响,不利于中蒙俄经贸合作的长期性和连续性。企业投资运行尤其是生产周期较长的产品投资受到的影响更为明显。虽然对简单货物贸易的影响相对较弱,但是长久合作的重要支点是对外投资。政局以及由此带来的政策连续性较差,对于以逐利为目的的企业,将更加注重短期利益,导致资本运行的盲目性等弊端更为凸显,同时也不利于提升企业投资的积极性。随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辐射,近年来美国主动与蒙古国接触,积极发展双边经济和政治关系,为蒙古国提供无偿经济援助,还在蒙古国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一系列合资公司和企业。随着美国与蒙古国不断互动以及在军事方面的交流,对中蒙关系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也会波及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同时,在日蒙关系发展的四十多年历史中,日本政府开发援助成为日蒙关系的核心要素,也为蒙古国市场经济建设和民主化进程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日本出于利用蒙古来影响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意图,必将不断发挥其在蒙古的影响力。随着日本不断介入,对于中蒙俄经贸合作也将产生不利影响。另外,在蒙俄两国均存在一定数量人员,宣传捏造“中国威胁论”思想,进而对互利共赢、促进共同繁荣的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进行曲解,甚至鼓吹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将会使本国发展为中国的经济附庸,这不利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影响中蒙俄经贸务实合作的顺利推进。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这种“中国威胁论”说辞和蛊惑力更显突出,譬如中国目前已经出现的劳动力资源缺口,尽管放宽了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二孩政策,但政策的效果需要数十年才能产生相关效应,短期内难以扭转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甚至可能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进而成为东南亚国家劳动力的移民目的地。

环境问题制约经济走廊发展。蒙俄两国的自然环境相对于中国来说尤为恶劣,蒙古国的土地由于自然原因以及人文原因沙化严重,全球气候变暖使得蒙古国不断发生森林火灾,受沙尘暴影响更为严重,同时由于无规划的放牧、乱砍滥伐以及水体环境的破坏使得蒙古国的沙化问题不断扩大。俄罗斯气候长期处于严寒状态,恶劣的环境使得人口不断减少,高昂的运输费用也使得经济贸易的成本不断增加,降低了俄罗斯企业的竞争力。所以解决蒙古国的生态问题以及提高俄罗斯企业的竞争力是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关键问题,要做到生态问题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

缺乏专业人才。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涉及三国间的沟通以及交流,需要大量熟练掌握三国语言的专业人才。但是中蒙俄边境的少数民族人员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由于教育程度的差异化使得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缺乏专业人才,同时经济走廊建设涉及各国企业,由于各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等各不相同,这就使得优秀人才在日常的工作中有不同的工作模式,给人才的流动带来风险。

(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面临的主要不足

首先是经济贸易结构方面的不足。中蒙、中俄之间目前贸易往来的商品涉及高附加值以及高技术含量的占比很好。尤其是蒙古国销往中国的商品主要集中于矿产品等原材料,深加工的商品微乎其微。比如据商务部相关数据显示,2016 年蒙古国将90%的铜精粉出口到中国。中国对蒙古国的经贸业务也主要集中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这与蒙古国自然资源丰富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尤其是科学技术水平比较低密切相关。俄罗斯销往中国的商品也主要集中在初级产品上,主要是矿产品、木材、能源等,比如据商务部国别贸易报告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矿产品占俄罗斯对中国出口产品的57.3%。而中国销往俄罗斯的商品也并非集中在高科技商品上,而是集中于轻工产品,比如纺织品、塑料产品等。

其次是俄罗斯和蒙古国的贸易保护政策较为突出,不利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三方贸易的顺利进行和拓展。比如俄罗斯在2016年实施的贸易保护政策就接近80项。虽然这些贸易保护政策不是针对中国和蒙古国而推行的具体举措,但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充分发挥各国优势,从各国经济长远发展来看,需要扩大贸易往来,不断减少贸易保护主义的干扰。蒙古国出于多种因素考量,如环境保护等,对进口商品也有较为明显的限制措施,突出表现在对烟草、成品油以及轿车等进口商品征收特别关税。

最后,目前中蒙俄三国之间的口岸通关效率比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提升口岸通关效率是落实和促进国家间经贸往来的具体体现。比如目前中国内蒙古的二连浩特口岸是中蒙贸易往来的重要口岸,但是其除了铁路可以全天候通关之外,其他相关部门如海关和银行等一般执行每天8小时工作制,这较为严重地影响了中蒙贸易的通关效率,甚至导致大量商品在口岸滞留现象,增加了贸易成本,影响经济效益。中国与俄罗斯之间通过公路进行的货物贸易,由于通关程序复杂等因素影响,俄方主要使用经外贝加尔边疆区这条线路进入中国,而经远东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和经哈萨克斯坦进入中国的两条线路的使用率很低。但是主要使用的经外贝加尔边疆区线路已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过境时间长,商品滞留现象明显,影响中蒙经贸往来。

三、保障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根本思路与建议

(一)保障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根本思路

有效保障和实施市场在配置经济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必要条件。我国在经济社会进入新时代背景下,要不断完善市场在经济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避免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和不恰当干预。同时蒙俄两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稳定性也是保障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先行条件。在此基础上,要遵循市场经济中资本运行的内在规律,给予资本逐利性的合理空间,发挥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为企业获得正常利润创造条件和软环境,同时要重视中介组织的作用,让更多的民间商会、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积极参与,充分搭建中俄贸易合作的市场信息交流平台,促进中蒙俄经贸发展。同时要科学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政府以及政府之间合作的正面调控作用,克服资本运行本身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出台相关制度、法律规范。尤其突出的是要注重生态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中蒙俄三方经济合作领域不断拓展,资本在相关产业中运行,可能面临较大的生态建设阻力。所以提升工程建设等合作领域的环境生态效益有助于三方基础设施建设沿着健康的路径推进,尤其是在蒙古国的工程建设及能源开发中重视对其草原的保护更为重要,如果对其草原产生严重破坏无疑会给经济走廊建设带来障碍。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人类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约束力,应以环境效益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效益,长远着想、有可持续发展思维。具体来说,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每个具体项目实施均要考虑和把关生态指标是否达标,增强项目环境约束的有效措施,尤其是在设计经济走廊工程建设中应注重环境评估。

加强政治互信,夯实民意基础。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中蒙俄三方增强互信合作理念,需要三国政府发展理念的有效对接,进一步加强双边政治和军事交流,反过来促进经济往来,避免蒙古国受到美日等国家遏制中俄两国的战略蛊惑。面对威胁论、受害论,中蒙俄三国要坚持原则不动摇,明确信任是三边合作的基础,同时应该加强沟通交流机制,规范化会晤机制。中蒙两国人民地理相邻,且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尤其是蒙古国人民和中国内蒙古等地区的蒙古族同胞同源同种,开展人文社会交流具有独特优势。增进双方在文化上更深层次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将有利于两国经济社会领域更深入交流与合作。发展和促进中蒙两国的人文交流,夯实民间互信基础,打造一个相互理解与信任的国内舆论氛围对中蒙两国经贸务实合作起到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近年来我国在对俄外交方面要更为积极主动地进行文化交流,争取让利益集团和民众、尤其是俄罗斯青年人认识到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友好的,双方合作是互利共赢的。比如加强中俄两国高校之间的互动交流,互派留学生让更多的俄罗斯青年了解当今中国,同时也可以让中国更好地了解俄罗斯当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二)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建议

一是加强中蒙俄贸易通道建设。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建设和亚投行的相关政策,着力完善中蒙俄的国际贸易通道建设。尤其在蒙古国和俄罗斯境内的相关货物贸易道路建设,应在不断完善三方铁路通道建设基础上,合理规划和建设陆路通道,有效对接和打通铁路与海港的跨国通道,为中蒙俄三方贸易夯实坚实的通道基础。

二是要着力提升中蒙俄三方过境货物的通关效率。科学简化过境手续和海关相关手续,尝试建立同时进行业务处理机制。在特定部门实行工作轮班制,实现全天候业务办理机制,提升货物过境通关效率,节约成本,促进双边贸易发展。

三是保障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合理化、稳定化。中蒙俄三方应进一步充分沟通交流,增加互信,遵循资本运行的内在规律,立足现实基础与瓶颈不足,长远规划,逐步减少贸易保护政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保障其稳定性,促进商品在三国之间的自由流动,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提供长期性的政策支持,充分实现中蒙俄三方互利共赢,提升三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是充分挖掘中蒙俄三方经贸合作潜力,不断拓展三方经贸合作领域,优化经济贸易结构,不断加强与高附加值商品以及金融业、旅游业等领域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五是积极发挥城市支点的辐射带动作用。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和战略支点作用以及产业集聚效应至关重要。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降低资本运行成本,促进商品销售顺畅,需要积极发挥重要城市的支点作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必须立足于优先发展口岸城市和其他中心城市产业集群集聚。积极发挥口岸城市的支点作用。口岸在实现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对接上起着纽带和桥梁作用,是推动商品惊险跳跃的重要举措。例如积极发挥中国内蒙古二连浩特这一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和战略支点作用,发挥其产业集聚能效,对于促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形成具有辐射作用的城市群或经济带。科学合理遴选和打造陆桥沿线城市和中蒙俄三国国内的重要城市作为中心城市,支撑带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例如中国的天津、蒙古的乌兰巴托、俄罗斯的伊尔库茨克等中心城市。以这些中心城市为核心,充分发挥城市群或经济带(圈)的周边辐射效应,对于促进中蒙俄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③

六是注重人才培养,实现人才整合。中蒙俄经济走廊涉及领域广泛,需要大量熟练掌握三国语言、精通经济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中蒙俄三国在经济走廊建设中应该加大对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大资金的投入,设置专项培养计划,同时应该在合作中促进人才的沟通以及交流,定期开展论坛、讲座等活动。三国的高校也应该积极开展“交换生”等相关项目,开拓各国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多方面人才。

[注 释]

① 卜晓明.数字拆解中蒙经贸关系双边贸易额十年增20倍[EB/OL].新华网,2014-08-22.

② 2020年中蒙贸易额将达百亿 铁路建设成亮点[EB/OL]. 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2014-08-26.

③ 包崇明.中蒙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研究[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1):114.

猜你喜欢
中蒙俄中蒙蒙古国
中蒙俄跨境区域铜、金、铅、锌、铀成矿特征对比及意义
地质与勘探(2021年1期)2021-05-21 08:29:06
蒙古国某地绿松石玉的矿物组成及其成因
地质与勘探(2021年1期)2021-05-21 08:28:22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与杜尔伯特蒙古族民族文化
万岁!中蒙友谊(男女声四重唱)
草原歌声(2019年3期)2019-10-17 02:20:06
蒙古国草原上的“青啤绿”
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 01:27:24
浅谈从蒙古国语言中选用一些词语
蒙古国一处摩崖石刻被确认为《封燕然山铭》
丹青少年(2017年4期)2017-02-06 03:08:48
“中蒙俄智库国际论坛2016”在中国内蒙古举办
北方经济(2016年10期)2016-12-06 02:18:28
Экономичесий коридор Китай
--Монголия--Россия содействует взаимосвязанности в Евразии
中亚信息(2016年7期)2016-10-20 01:41:30
中蒙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