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现状评估与分析

2019-06-17 03:09周芙玲魏永长叶旭军潘运宝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导师制创新型本科生

周芙玲,刘 盼,卢 盼,丁 路,魏永长,叶旭军,雷 红,潘运宝

(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1)

进入21世纪,医学技术和医药产业迅速发展,医学教育也面临转型,对医学本科生的临床实践与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改革及创新型人才培养势在必行[1-2]。高校导师制起源于14世纪牛津大学,19世纪推广至本科生。导师制是教师作为指导者的一种教育模式,2002年起以武汉大学为代表的一些高校开始全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实行多样化的本科生导师制。本文立足于武汉大学医学部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经验和成果,分析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可行建议。

一、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

创新型人才培养应特别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提升,建立学生自己的科学研究体系及批判性思维,而本科教育是创新型人才培养中重要的一环[3]。导师制与个性化育人理念相契合,学生通过大量实践和思维训练,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对事物的洞察力、概括力、抽象力。高等医学院校是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培养基地,为顺应社会对高水平的创新型医学人才的需要[4],我院立足于医学院校的特点,实行本科生导师制。

二、本科生导师的筛选与职责

本科生导师是身兼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纪律管理和发展指导数项任务,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且在校工作满1年的教师。导师的主要职责是对学生进行“导向”和“导学”。“导向”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明确人生目标。“导学”即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顺利完成学业。另外,导师制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和教育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促进学生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5]。

三、本科生导师制度实施情况及成果

(一)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情况。

武汉大学医学部实行了多样化的本科生导师制度。其中科研导师是本科生大创项目的指导教师,针对学生的科研项目进行辅导,指导学生获得科学性先进性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课题设计,从实验规划以及论文撰写等方面对参与项目的学生进行指导,培养本科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6]。

(二)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成果。

在武汉大学医学部进行有关本科生导师制满意度及学校营造科研创新氛围满意度的调查,随机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回收率为100%。调查统计发现,大学生对本科生导师的满意度达到49%(13%非常满意,36%比较满意),86%学生表示认可目前的科研氛围(47%表示一般,33%比较满意,6%非常满意)(见附表),事实证明,本科生导师制是一项受学生欢迎的制度,学校的科研氛围营造是激励学生发挥潜力、努力创新的基石,是不断吸引学生加入及推动创新改革的重要举措。

附表 本科生导师制满意度及学校营造科研创新氛围满意度调查表(%)

四、本科生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受限于各种客观条件,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这说明制度在具体实施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同时与参与到该制度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密切相关,下面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述。

(一)学校。

学校虽然制定了关于导师制的规章制度,但对如何开展没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使制度缺乏可操作性。学校对指导学生的次数可以量化,但对于指导的质量却无从考核。多年来形成的本科教学模式往往更为重视课程基础与专业知识的传授,对师生均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得导师制无法产生长期实效,这是目前很多导师制流于形式的根源所在[7]。

由于院校常重视理论与专业知识而忽略了科研创新氛围的营造和学生科研积极性的带动。在笔者“关于大学生对于学校营造的科研创新氛围的满意度调查”中,高达61%的学生表示一般或不满意、不清楚(47%表示一般,12%不满意,2%不清楚),仅有6%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学校的科研氛围不够热烈,那么针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注重科研创新教育的本科生导师制自然而然就实施受限。

(二)导师和本科生。

导师作为导师制的主要要素,对其实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部分教师担任导师,却对导师制的实施背景与目的没有充分的认识。同时,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本科生大多还没有意识到科研的重要性,对科研缺乏认识和兴趣,更没有建立专业的科研知识框架,主要忙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能投入科研实验的时间精力也比较有限[7]。

五、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导师考核制度,宣传营造科研创新氛围。

学院可将本科生导师工作的考评结果作为对其年度考核、表彰和晋升的重要依据,组织优秀本科生导师评选活动,对工作成绩特别突出的导师给予表彰和奖励[8]。积极营造科研创新氛围,强化过程管理,使本科生感受科研工作的魅力及严谨性,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科研习惯,挖掘其最大创新潜能[9]。如在全校范围内多组织一些学术讲座论坛活动,形式多变、涉猎广泛、内容多样,并积极宣传。

(二)加强对学生科研训练的指导及交流沟通。

从“认为教师的指导对于从事科研实验很重要”的认可度评价调查来看,92.5%的学生认可导师指导从事科研实验的重要性(64%的学生认为非常同意,28.5%的学生认为比较同意)。因此,导师可以组织开展小组会(研讨会)、读书报告会等,主题可以是最新的专业研究进展、新的实验方法或者是一篇读书体会、新的文献整理方法等,各抒己见,相互学习[10]。根据学生的特点,在生活、情感等多方面给予有针对性的建议,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11]。

六、结 语

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年高等院校的一次教改尝试,是传统教育理念在当代大学的实践回归,作为一种因材施教的柔性培养机制,有利于拉近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总而言之,本科生导师制以学生为本,以科研平台为依托,更好地培养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导师制创新型本科生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住院医师对“全程导师制”教学效果评价反馈分析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