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祥龙
[摘 要]课堂教学是高中历史核心素养贯彻落实的主阵地。教师通过教学目标设计、课堂问题创设、学生情感体验、小组合作探究、知识拓展延伸、多元评价体系等六大策略,可以有效构建高中历史核心素养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课堂建构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3-0075-02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是当前历史教学的根本遵循原则与追求目标,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与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必须依托课堂教学才能得以贯彻与实施。建构高中历史核心素养课堂可采用以下六大策略。
策略一:以目标设计为立足点。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实施的重要立足点,是课堂教学实际效果与追求效度的衡量标准,是每节课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设计是否科学决定了核心素养是否能够真正贯彻培养,因此必须将核心素养深度融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中,在每节课的顶层设计时就必须考量历史核心素养。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综合考虑各项因素,有机结合课程标准、教材阐述以及生情、校情与目标设计的梯度性,科学有效地渗透核心素养。例如,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就必须将此要求分解细化为:填表阐释从汉代至清朝,在中央官制、地方行政制度、监察制度、选举制度方面的依次沿革,概括中央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与消极影响,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将如此循序渐进的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就能水到渠成地得到培养。
策略二:以问题创设为出发点。
教师精心创设历史问题,让学生始终保持历史学科思维的活跃性,不断开展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寻找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出发点。创设有效问题,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使历史学习由被动转主动,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创设历史课堂问题时,必须保证问题创设的质量、连续性、递进性,层层剥笋,直抵历史核心素养。例如在分析“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时,如何从“‘文革造成的巨大破坏”向“工作重点的转移”一节过渡,可以连续设计四个问题:“如果你是国家领导人,面对这一状况,要从何入手解决问题?”“可是两年时间过去了情况没有大的改变,为什么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状况?阻力是什么?”“这种停滞状况如何突破?”“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中,我们可以分析出这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通过创设问题链,步步推进,螺旋上升,创设的问题成为学生思维的抓手,引导学生不断查找历史资料、分析历史现象、寻找历史解释,历史核心素养在解決问题的过程中已然得到落实。
策略三:以情感体验为兴趣点。
历史作为人文社科类学科,蕴含着大量的人文类信息,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让学生充分体验情感,知史懂史,从历史中感悟人文情怀、价值关怀、家国情怀,以情感体验作为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兴趣点。高中历史课堂可以通过重大历史事件彰显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例如,林则徐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虎门销烟,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生命的意义在禁烟斗争中得到彰显;新航路开辟,航海家们历尽艰难险阻,找到海上通道,使世界逐步连为一个整体,推动人类历史发展。也可以从知名历史人物的事例中彰显生命的奋发与追求,例如,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创造人类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邓世昌、左权、张自忠等民族英雄为国捐躯,助力学生找寻人生理想、价值与态度。还可以从历史经验教训中彰显生命的敬畏与高尚,例如,20世纪百年里,人类经历两次世界大战,波及绝大多数国家与人民,造成的损失无法计算,数千万人被夺去生命,战争伤痛巨大,侵略者的烧杀抢掠更是让人永生难忘,这让学生懂得了生命的脆弱与渺小,进而敬畏生命、热爱和平。
策略四:以合作探究为着力点。
高中历史课堂中开展合作探究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与探究性,是“教师教”转向“学生学”的重要方式。在合作与探究过程中,学生间相互学习、彼此促进,挖掘历史现象表面下的知识内涵,深化历史理解,分享历史知识、技能与价值观,从而有效培养了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例如,在“百家争鸣”一节的教学中,将全班学生分为五个小组,一个小组作为当时诸侯国君,其余四个小组分别作为儒、道、法、墨四家代表,场景设计为当时某国君,邀请四大学派进行朝堂辩论,议政当下,提出治国之道,以择选一派学说作为治国理论。这种小组合作探究形式,有利于促进所有小组都去分析当时春秋战国形势、各派观点、形成原因、诸家短长、政治需求、择派标准等。为了完成探究任务,每个小组课前都去查找史料、提炼观点、弄清自身与对方主张。在探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在合作探究与课堂辩论活动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素养。
策略五:以拓展延伸为增长点。
高中历史教材表述大多呈现浓缩性与结论性特征,因而历史教材的“可读性”不强,这就要求高中历史课堂呈现史料,进行拓展延伸,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历史有滋有味”。例如,《中国的古代艺术》主要评述中国古代书法、绘画、音乐、舞蹈与戏曲之美,此类内容仅凭文字与语言阐述,实属无力,学生必然味同嚼蜡。因此,要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艺术的认同感,感受祖国艺术之美,滋养家国情怀,就必须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拓展,搜集课文中提及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与戏曲视频。通过视听媒体的结合,展示中国古代精美艺术,增强课堂教学感染力,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调动学生情绪,培养学生体验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使学生提升内心艺术情操,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增强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策略六:以多元评价为支撑点。
高中历史学习评价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导向,建立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体系,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以成绩论成败”的窠臼,转变高中历史教学“沉闷”的局面,激发教师历史教学的激情,调动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在师生激情与兴趣的提升中,为核心素养培养提供重要的支撑点。高中历史课堂多元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多元化的评价目标,即对知识、能力、价值观等多维度开展评价;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即开展师生评价、师师评价、生生评价以及生对师评价;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即除对历史学习结果外,还对历史学习过程与历史学习体验等阶段开展评价;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即不以纸质考试为唯一的评价手段,灵活地将历史小报、历史论文、调查报告、历史活动等作为评价手段;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即针对学生个体差异,以发展性的眼光,对其成长趋向与进步展开评价,不设定先验性评价结论。能坚持做到以上五点,高中历史课堂评价将是全面、动态的实证评价。基于灵活的多元评价体系,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必然获得更大的支撑点。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乃重大系统工程,遵循上述六项基本策略,必将为核心素养培养找到源头活水。
[ 参 考 文 献 ]
[1] 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 冯一下,黄勇,赖蓉辉.试谈高中历史新课标的亮点与实施意义[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9):90-96+128.
[3] 张华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环节要素设计探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2):44-49.
[4] 曹黎明.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解读与落实[J].中学教学参考,2018(22):71+72.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