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消费文化对艺术院校大学生的影响

2019-06-15 04:54张永伟
青年时代 2019年11期
关键词:消费文化艺术院校全面发展

张永伟

摘 要:本文通过对当代消费文化的时代特征和表现形式等问题进行分析,以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工作案例形式来捕捉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质,研究当代消费文化对艺术院校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影响,从而把握消费文化时代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真实困境,力争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参考论据,并努力為艺术院校的特殊大学生群体提供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帮助。

关键词:消费文化;艺术院校;贫困生;全面发展

一、案例描述

小丽是我院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家庭条件优越,钱对她来说只是工具,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全身上下,一身名牌。

小文父母只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每个月只能给他1000元的生活费。但小文却贷款买了一辆价值10万元的汽车,每月还贷2000元,小文每月打工能挣1500元,不够的只能额外向父母索取。但他认为:车是打工和出行的必需品,开车是为了体现品位,要想与社会接轨,与现实生活方式接轨,必须要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

小邓是我院数字媒体专业影像方向的学生,家境贫寒,学费依靠助学贷款,生活费基本靠国家助学金。但为了不在同学面前失去尊严,他先后办理了好几张的信用卡,多次购买贵重物品,在大一时打着专业学习需要的名头购买了一台价值9000多的电脑,因为没有理财观念,几乎每月都要当“负翁”。然后开始四处借钱,却也不还,大家对他的意见极大。

二、案例分析

上述三个案例就是大学生过度消费的典型。案例中小丽对名牌的消费、小文对汽车的需求以及小邓对电脑的诉求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消费主义的倾向,这是一种不断膨胀的欲望和消费激情,代表了某种意义上的空虚状态。三人的消费行为与他们各自的环境和心理背景有密切关系。小丽是富二代,从小在消费上没有任何的节制。小文更多的受到错误的消费认同的影响,他把车看作是与社会接轨的重要标志。小邓的消费行为更多地受到其扭曲的消费心理的影响。

三、当代消费文化的时代特征和表现形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当代消费文化已悄然渗透至高校,使得时代转型期下的当代大学生面对挑战。特别是在一部分艺术类大学生身上,逐渐体现出了思想活跃自由、政治观念淡漠、青睐时尚物质、拒斥传统崇高的特点。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商品作为一个载体,对商品的消费就构成了区分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础。消费主义文化不同于经济意义上的消费,它是指: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在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通俗的讲,人们所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他们的符合象征意义。

消费主义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注重个人享乐,追求西化的生活方式,极力追求炫耀性、奢侈性消费,追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并以此作为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价值所在。消费文化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艺术类大学生的思维习惯、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激发或制约了他们的消费需求。

四、当代艺术类贫困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艺术类院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艺术类专业知识和艺术实践技能,能从事各艺术专业门类教育和实践的人才。艺术终将作用于社会。艺术的进步, 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进步,文化的进化是人类的进步,所以,社会各界都应加强对艺术院校教育培养工作的关注。目前,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逐步转化,越来越多的贫困子弟相继进入大学校园,“贫困大学生”势必成为高校中的一个引人注目、影响颇大的群体,而他们的消费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消费方式更加快捷,节奏加快。据走访调查,我院大学生在选择消费品时,对经济因素方面的考虑明显在减少,对消费品的购买和更新的速度加快。以我院为例,学生用在娱乐方面的消费过高,已明显的超出了大学生正常的消费轨迹。如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个月约支出2000-3500元,最少的也有1500元,最高的达到几千元。他们认为,为了追求情感,需要进行物质投入,经常是把握不住适度消费的原则。

2.追求新潮时尚。根据在我院的调查显示:80%受访学生表示会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买名牌产品。追求名牌,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如有的同学为了追求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的甚至通过网络贷款的方式进行名牌的购买。

3.大学生的虚荣心强,攀比心理严重。部分大学生虚荣心很强,为了与周边同学攀比,会想方设法购置明显超出自身消费能力之外的物品,虚荣心的膨胀,又极容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最后导致人格上的缺陷。另外他们消费也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家庭环境不同,来自地域不同,家庭经济承受能力不同,这种消费极易会促使部分贫困大学生的出现。

五、当代消费文化对艺术院校贫困大学生的影响

艺术院校里的贫困生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也具备了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一、较为昂贵的学业硬性花费使得艺术类大学生经济拮据加剧。二、较为绚丽的生活环境使得艺术类大学生心理贫困体验加剧。三、较为独特的学术能力结构使得艺术类大学生人格层面的薄弱性加剧。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背景因素:一般来说,艺术技能和素养的积累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与之相应的就是家庭的高投入。一般穷人家的孩子是支付不起的。近年来,随着艺术院校的招生人数的迅速扩张, 出现了 “艺考热”现象。由于艺术类高考录取的特殊要求,降低了艺术生进入高校的门槛,导致很多成绩欠佳的学生临时异辙,通过短时间的突击学习赢得进入大学的通行证,也使很多家庭经济状况欠佳的学生学习艺术成为可能。但是进入大学后,高昂的专业花费和相关消费使得一大批寒门学子产生了强烈的心理落差和经济压力贫困生。

2.学科因素:当今时代的艺术类专业的学科特征带有鲜明地创造性和产品性。不再是自娱自乐般地闭门造车,而是将“创造美”这一学科使命与现代化工业大生产联系起来。几乎每一种艺术形式的延展或新艺术形式的产生都已实现一定的社会价值为前提。艺术类学科本身就要求艺术类大学生亲和市场环境,做到博闻广识。这些学科因素就像是“助推剂”一般,不断强化着消费文化对艺术院校贫困生的影响,需要研究者进一步悉心审视。

3.现实情况分析:由于群体差异性的心理胁迫和现实经济贫困的压力,部分艺术院校贫困生极易出现一系列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上的负性变化,如自卑、行为边缘化、孤僻、焦虑等,严重者还会出现偏激性格,从而出现人格的不健全和偏执心理,这时就会陷入经济贫困和心理贫困的双贫困状态。

六、解决办法:优化当代消费文化对艺术院校贫困大学生影响的策略研究

第一、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要帮助小丽树立绿色消费的观念,即在追求舒适生活的同时,应该对于自身消费行为对自然环境和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产生的后果有充分的认识,从而自觉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要帮助小文树立适度消费的理念,即客观、科学的看待自身的现实需求,确立合理的消费尺度,減少消费行为。要帮助小邓树立节俭消费的观念,即坚持量入为出,体贴父母,适度从俭。

第二、培养学生科学的理财能力。辅导员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明确自我需求以及需求满足的途径,根据实际需求划分层次,以优化、科学、现实的原则进行排序,并在此基础上列出具体的消费计划,逐步增强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培养独立的生活方式,使他们拥有合理科学的理财能力。

第三、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引导作用。小丽和小文,要鼓励家长给孩子做出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和不超前消费的良好榜样,对孩子不能过于溺爱,宽严结合。小邓,辅导员要及时把学生的在校情况反馈给家长,达到共同教育好学生的目的,加强对学生的消费行为的监控。

第四、学校教育应发挥主渠道作用。首先要加强艺术院校贫困大学生的正确消费文化意识;其次要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心理帮扶措施:在大学生“两课”中,弘扬榜样作用,加强成才及抗挫折教育;第三要加强艺术类高校辅导员和心理辅导老师对于贫困生群体的关注力度,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价值观修正;第四要展开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拓宽践行人生价值的视野和渠道;最后实现消费文化的正能量转化

综上所述,辅导员要对学生进行生活辅导要关注以下几个环节:首先、要通过深入学生宿舍、深入课堂的方式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充分了解学生群体和个体的生活方式和特点,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事件阶段、不同的家庭状况以及不同的生活习惯等方面采取特殊有效的教育辅导措施,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其次、要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大力发掘学校中勤俭节约的典型案例,并加以宣传,通过典型案例的宣扬来对部分学生起到朋辈教育的作用。第三、要努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从行为训练入手、创设活动情境等多种教育方法,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第四、要营造和谐健康的生活环境:可以通过创设规范的制度环境,帮助学生约束行为习惯;还可以通过创设高雅的文化环境,使生活与其中的每个个体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方面发生着潜移默化的认同,从而实现对其净胜、心灵、性格的塑造,实现宿舍文化、班级文化的精神价值。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15.

[2]何代钦.从“经济扶贫”到“教育扶贫”——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摆脱贫困》的若干思考[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5(5).

[3]罗钢、王忠忱主编:消费文化读本[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4]樊兆华.大学生消费文化状况分析及教育策略[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猜你喜欢
消费文化艺术院校全面发展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
中国艺术院校巡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