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9-06-15 04:54王景龙
青年时代 2019年11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高校

王景龙

摘 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基本途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党和国家以及高校的重视,加大了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但收效甚微。本文着重阐述与分析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策略,旨在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

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萌芽于上世纪80年代的心理咨询,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全过程”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这种教育体系的基本特征就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框架之下,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在2017年12月的由教育部党组颁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国家明确提出了“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的“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及实效性的提升。但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进程,也影响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因此,研究探讨高校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有助于根本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定位模糊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框架下开展工作。这种教育体制有利于高校统一协调高校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共同促进大学生思想健康发展。但是,这种教育体制如果不能对心理健康教育准确定位,就有可能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化,失去了心理健康教育应有功能。大学生的思想与心理不是截然分开的,这已经是公认的事实。但是,心理健康教育有自己独立的教育理论、内容、方法以及实践体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按照心理健康教育的逻辑体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成思想政治教育课,更不能用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评价与衡量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应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

(二)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存在偏差

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就存在问题来说,主要通过心理健康普查来确定问题种类以及存在问题的学生。就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恋爱问题、就业问题等。解决问题的对策也主要是从上述各方面进行的,这是一种典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维模式。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说,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科体系主要来自原来师范院校的心理学共同课教学体系。比如,共同课中的自我意识,冠以大学生自我意识,加进了大学生自我意识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策略就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仍然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要是要依靠大学生的自我调节,而不是外界的干预。大学生应以积极的心态看待社会与环境,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是从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出发,是一种被动的、消极的应对策略。

(三)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突出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更多的都是体现在形式上。首先,课时量不足。按国家的规定,心理健康教育课时为32课时。实际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课时普遍都在20课时左右,其余为实践课时。而实践课时,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做拓展训练或看电影,收效甚微。其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比较突出,实际操作力度不足。第三,资源不足。突出表现在缺少系统的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齐全的软件与设备以及专业技术水平过硬的师资。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对策略

(一)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地位

在统一协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背景下,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框架下是一种比较可取的选择。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承担着“心理育人”的职责,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它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支学科,不包含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育人功能是学科教学必然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同的是,与其他学科相比,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政治功能更为突出,这是由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本身所固有的属性所决定。心理与思想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区别又有联系的两种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功能不是思想政治功能,而是运用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方法以及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保证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二)转变心理健康教育观念

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解决理念问题。目前,国内的许多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改革就是将积极心理学的内容纳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之中。积极心理学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重大的关联。首先,积极心理学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共同的价值目标。积极心理学关注的是人积极向上的一面,重在研究人的智慧潜能与积极心态;而传统的心理学则注重人消极的一面,重在研究存在的问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综合素质,两者具有共同的价值目标。其次,两者都关注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良好人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大学生获得良好情感体验,消除或避开消极的情感体验。大学生心理是否健康,衡量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大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稳定的情感体验。积极心理学关于情感与人格关注的焦点就是积极的情感体验与积极的人格特质。由此可以看出,两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第三,两者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心理健康。积极心理学是把个人放在具体环境之中,心理健康教育则坚持用发展与联系的观点看到周围的一切事物,认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改变教育理念,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态,而不是向大学生介绍高校大学生存在哪些心理健康问题。

(三)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实效性就是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给别人看的,也不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是为了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并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因此,学校首先就要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时量,不搞形式主义;其次,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要脚踏实地做好一些工作。比如,针对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出击,即主动干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不被动的等待。第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与软件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政策与制度落实到实处。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重在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只有转变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整合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走出形式化的误区,才能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娟.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2):70-72.

[2]潘莉、董梅昊.高校心理育人面临的现实难题及其突破[J].思想理论教育,2019(3):90-94.

[3]朱昕蕾.浅谈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教育观察,2017,6(21):25-26.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高校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