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
摘 要:企业青年职工是一支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团队,承载着公司的未来和希望。为了实现中交天航局提出的建设“强盛天航”战略目标,近年来,天航局及所属各公司招聘引进了大量青年职工,他们已成为天航局建设和发展的新生力量。为进一步发挥青年职工的生力军作用,本文紧紧围绕天航局所属烟台公司青年成长的“四个阶段”,为其搭建成长培养平台,充分发挥优势,帮助青年职工成为人才,促进公司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青年职工;三个阶段;成长成才
青年是国有企业中最富有活力与创造性,是企业建设和发展的新生力量。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不断进步,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传统企业也顺应当前形势,做出了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与目标,而青年职工则是完成企业既定目标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目前在天航局烟台公司中,青年职工的数量占比已超过60%,并且在不断升高,青年职工的成长成才便成为了公司十分重视的问题。
一、青年职工成长阶段的研究分析
青年职工在进入企业后,通过深入研究分析,其成长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征也各不相同:
(一)1-2年:起步阶段
现阶段的青年职工基本都是大学生,他们刚脱离学校走进社会,面临着角色的变化。初出茅庐的他们极富有进取心,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怀揣着成就一番事业的伟大抱负,但与此同时也极易受挫。对于刚踏入企业就进入生产一线的他们,分布于各个船舶和项目部中,想象中的工作环境与现实相差较大。此外,他们新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缺乏与公司、领导、同事之间良好的沟通,使他们容易感受到困惑与迷茫,从而失去对工作的热情,甚至其企业忠诚度也是大打折扣。
(二)3-4年:成长阶段
此阶段的青年职工正处于学习业务知识的黄金时期,也是各个工作岗位上的主要力量,更是企业重点培养人才的主要部分。但此时,他们也正面临着许多实际困难,如低工资、无积蓄、购房难、婚恋难等,这些现实问题,使他们很容易对企业失去信心,寻找更好的出路或工作,造成公司人才流失。
(三)5-8年:基本成熟阶段
现阶段的青年职工基本上已经成为公司的骨干力量,在当前工作岗位上具有良好的业务能力。此时的他们对现工作岗位容易出现厌倦心理,希望接触其他岗位锻炼自己的能力,使其能夠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8-12年:成熟阶段
此阶段的他们拥有着较为丰厚的工作阅历,也正处于个人事业的发力期,他们期望有一个更好、更大的平台让其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能力得到应有的发挥。
二、青年职工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对企业来说,青年职工是未来发展和不断壮大的宝贵财富,如何围绕他们发展的各阶段特点,有针对性的做好培养工作,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道不能回避的难题。近些年来,中交天航局烟台公司、所属项目部及船舶针对加强青年职工的培养教育都想了许多办法,做了大量工作,使得大批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不仅有效地改善了领导干部的结构,而且使青年职工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但在其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一是管理不到位。一些项目部或船舶的领导对只注重对青年职工业务知识的培养管理,对青年职工思想信念教育、价值观引导等往往容易忽视,“放任”了这方面的管理。在当前思想多元的情形下,不少青年职工的主流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素养也受到了严重冲击,只讲利益不讲品德、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的现象不断萌芽滋长。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年职工因为缺乏“关心”和“监督”,不自觉的使自己逐步走向了人生的“下坡路”,原本有着大好前途的职业生涯也变得遥不可及。
二是方法不科学。汉朝徐干在《中论》中说:“导人必因其性,治水必因其势。”培养青年职工应遵循其自身的成长规律,根据他们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量身定制”成长方案和成才计划,让其在“特点”和“优势”中变得“特别”、“优秀”。但现实工作中却往往大相径庭,不少项目部和船舶领导偏不太注重个人意愿,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对“人才”的主观思路和培养设计强加给青年职工。因此,青年职工的优势不仅成为了劣势,而且还容易导致青年职工不满而引发其他消极情绪。
三是培训不对路。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因为对新入司的青年职工培训已经有固定的方案和计划,无法就每位青年职工的实际需求设计课程,使得培训缺乏针对性,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影响了青年职工的进步和发展。一些项目部、船舶对于青年职工的培养一味延续以往成功案例进行,却疏忽了个人因素的影响。偏重培养单方面能力,使得青年职工在工作中有“偏科”现象发生。
四是效果不明显。在培训过程中,不少项目部和船舶想法和初衷是非常好的,想把青年职工培养教育成既懂业务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可在实际操作或培训中相关措施跟不上,有的项目部和船舶潜意识地把能写作为衡量干部能力的重要尺度,一说能力强不强,就看能写不能写,把“能力”与“能写”简单对号。偏颇的倾向,造成了偏颇的环境。一些年轻干部因此而“对症下药”,只注重锤炼自己的“笔杆子”,忽视了能力的提高。在领导的“错爱”下,导致年轻干部成为了知识上的“高能”,实践中的“低能”。
三、培养职工青年的几点建议
针对青年职工成长的“四个阶段”特点,结合企业对青年职工在培训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充分调动青年职工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工作中有效地发挥他们的作用。
(一)起步阶段:抓思想,重教育
在当今社会气候的影响下,新时期青年职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显得尤为实际。因此,我们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考虑青年员工思维特征、思想规律和心理特点,改进思想教育方式方法。一是在青年职工中大力开展企业形势任务教育,通过深入宣传企业的历史文化、管理优势、发展战略等,让青年充分了解企业的光荣历史、优良传统、现实情况和未来前景,使他们看到自己的前途和希望,帮助他们尽快成长成才。二是积极开展新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帮助他们正确认知自身,明确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及个人成长目标,激励他们扎实工作,积极进取。三是大力开展青年团队精神教育。当前,“90”后的年轻人逐渐成为企业主体,这些独生子女从小就在非常自我的环境中成长。针对这种情况,必须不懈努力,帮助他们与同事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积极健康的工作环境。要在各类教育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法方式,通过微信公众号、道德讲堂、网站微博等途径,建立青年职工的话语体系,让教育更加容易被接受。
(二)成长阶段:抓培训,重需求
经过一两年的工作实践,青年职工们更加了解行业特性、企业情况。尽管他们具有较丰富基础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磨炼和经验,他们看重自己未来的成长进步,同时也注重个人实际需求,为此,需要以青年为本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立足于满足青年员工在这个阶段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有针对性开展工作,让他们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和关怀,进一步增强他们对公司的感情,实现公司与青年员工的共同发展。一是围绕企业发展、挖掘潜能、提升质效的基本要求,通过业务劳动竞赛、英语演讲比赛、师带徒、大比武等途径,注重对青年职工的多元化培养。二是利用“元旦”、“五四”、“国庆”等节假日,开展好各种活动,如各种球类友谊赛,趣味游戏和志愿服务活动等,全面丰富年轻职工的娱乐文化生活。三是通过青年联谊会、座谈会、青年购房补贴等措施,努力在青年婚恋交友、购房装修、薪酬休假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帮助、创造有利的条件,帮助青年解决实际困难。
(三)基本成熟阶段:抓载体,重提升
实践证明,经过三四年的实践培训,年轻员工进入岗位后逐步熟悉了岗位业务,了解了公司的情况,工作开始时的新鲜感已经过去,甚至一些年轻职工已经开始厌倦了他们目前的工作。所以,有针对性的做好这部分人的工作十分关键,需要不断的引导、带领青年立足本职,开展岗位建功,拓宽业务知识面,积累更多实践经验。一是结合企业实际,针对青年各自岗位特点,通过实施轮岗、见习锻炼以及跨部门交流,让他们对自己的工作保持新鲜感,并通过实践练习,以便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增长实践经验。二是通过岗位培训、业务比武、攻关打擂,提高青年职工钻研业务、苦练内功的积极性,在促进其成长的同时为公司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三是在青年职工中广泛开展对企业管理各方面的意见征集活动,如“金点子”建议征集、“企业管理大家谈”等活动,他们青年职工主动参与企业建设,让他们在企业发展中体现自己的價值。四是完善内部分配制度,对于关键岗位和表现突出的个人在薪酬分配上体现区别,使优秀青年员工在企业分配制度中感受到公平和尊重,进一步提高青年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四)成熟阶段:抓机制,重发展
进入这一阶段,青年职工已经具有较强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已经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崭露头角,有的甚至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得到了所在单位、部门的认可。对于各方面都比较成熟的青年职工来说,鼓励他们为公司发展多作贡献,单靠口号、理论以及工作实践是走不通的,更需要建立一套激励青年职工发挥作用并留住青年人才的工作机制。一是从企业发展大局出发,加大后备人才推荐、培训力度,让他们看到未来的工作机遇和晋升空间,更加积极主动的工作。二是大胆启用优秀青年员工,提高岗位竞聘、民主推荐、组织提拔等多种途径,为青年员工提供更多展示个人才能的机会,并实现个人收入待遇的提升。三是建立合理有效激励机制,使青年职工的收入与贡献相匹配,对在技术攻关、工艺改进、安全环保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要加大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力度。四是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建立年轻干部的高层次培训机制,开展党的最新理论教育、领导干部管理艺术培养、企业综合管理知识培训等,全面提升青年干部综合素质,实现企业发展与自身价值的双赢。
企业的未来需要青年职工去努力创造并为之奋斗。因此,青年培养教育工作形势逼人,任务艰巨,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要真心实意的关心帮助青年职工,助推他们成长成才,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为服务企业中心工作、融入企业管理贡献青春力量。
参考文献:
[1]曹静.浅谈如何加强新形势下基层青年员工队伍建设[J].企业文化,2017(10):8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