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料库辅助下中国外交话语中的隐喻及其英译研究

2019-06-15 08:12黄鹂鸣
关键词:英译语料库隐喻

黄鹂鸣

语料库辅助下中国外交话语中的隐喻及其英译研究

黄鹂鸣

(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4)

语料库技术为隐喻与隐喻翻译研究提供了真实客观的研究路径。以自建的小型外交话语汉英平行语料库为辅助,采用数据定量统计和案例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考察了中国外交话语中常用的隐喻类型和英译策略。可以发现:外交话语中频繁地使用旅途隐喻、建筑隐喻和人类隐喻等隐喻类型,展现积极正面的大国外交形象;译者倾向于选择直译隐喻、翻译隐喻意义、用英语中的隐喻表达替换和省略不译这四种翻译策略;受译者修辞意识的影响,在充分了解中西方认知体验差异以及隐喻使用习惯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有助于实现外交话语中的“有效交流”。

外交话语;自建语料库;隐喻;隐喻翻译;修辞意识

无论是古希腊哲学家Aristotle的隐喻“命名说”,还是古罗马修辞学家Quintilian的隐喻“替代论”,又或是汉语中将隐喻视作是比明喻更加灵活、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中西方学界都曾长期认为隐喻是一种具有美文功能的辞格。20世纪8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Lakoff和Johnson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推动了现代隐喻理论的发展,认为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体验世界的思维认知工具,在构建社会现实和政治现实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此外,隐喻也是劝说性话语的重要特征,因为隐喻激活人们无意识的情感联系,影响人们看待事物的信念、态度和价值[2]13。

外交话语属于机构话语中的政治话语,是指外交主体为表达自己一定历史时期内的国际战略与外交新策所使用的语言及其话语行为,主要包括关于外交理念或外交政策的国家正式文件、领导人讲话、国家间条约、协议、公报、声明和宣言、外交谈判、新闻发布会或记者招待会等[3]7。近年来,关于中国外交话语构建、翻译与传播的研究引起了学界广泛关注。隐喻与隐喻翻译,作为语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中国外交话语研究的热点。本文回顾了外交话语中的隐喻研究现状,结合自建的小型外交话语汉英平行语料库,对语料库中的隐喻及其英译策略进行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以探究中国外交话语中常用的隐喻类型和英译策略。

一、相关文献回顾

基于批评隐喻理论,McEntee-Atalianis探讨了隐喻在构建国际外交中的共同“想象”以及使国际组织身份合法化方面的作用[4]。Campbell研究了美国卡特政府时期隐喻对于外交政策决策者的认知引导作用,发现决策者的隐喻思维随时间而变化,卡特政府的“全球领导”外交隐喻思维经历了从乐观到悲观的转变[5]。张巨岩等分析了美国在“911”后公共外交中使用的 “邪恶轴心”“老欧洲”“负责任的利益攸关发”和“颜色革命”等隐喻,发现这些隐喻所建构的图景强调了美国宣扬的民主与自由的意识形态,掩盖其在公共外交中真实的政治动机,反映了美国的国家安全和对外政策战略[6]。Wageche对习近平和奥巴马国外演讲话语中使用的隐喻做了计量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习近平和奥巴马在不同国际区域使用的隐喻具有系统性和一致性。习近平倾向于使用旅行隐喻和亲密隐喻来传递团结和包容的外交思想,而奥巴马倾向于使用旅行隐喻和复兴隐喻来表达实现民主理想的外交思想,这体现了两位领导人不同的文化内涵[7]。

唐舒航基于习近平主席外交演讲探讨了隐喻的劝说性和英译策略,研究发现外交话语中隐喻的劝说性,主要体现在进行类比推理、增进心理认同,引导价值判断和淡化敏感冲突等方面,其英译策略亦受隐喻劝说性的指导[8]。

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尽管外交话语中的隐喻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隐喻与对外政策、外交演讲中的隐喻批评分析等,但这些研究大多方法单一,从语言学或外交学理论出发,对具体案例中的隐喻进行定性分析为主,结合语料库方法的实证研究还比较少。此外,在研究对象上,美国的外交话语隐喻研究较多,中国的外交话语隐喻研究较少,而中国外交语境中的隐喻翻译研究尚不多见。鉴于此,本文结合自建的小型外交话语汉英平行语料库,对语料库中的隐喻及其英译策略进行数据定量统计与案例定性分析,以探讨常用的隐喻类型和英译策略,丰富国内学界对中国外交话语中隐喻与隐喻翻译的实证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尝试回答下列三个问题:中国外交话语中常用的隐喻类型和英译策略分布情况如何?不同隐喻类型的英译策略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如果存在显著差异,那么影响外交话语中隐喻英译策略选择的因素是什么?

(二)语料库与研究工具

为了回答上述三个研究问题,本文自建了小型外交话语汉英平行语料库,该语料库包含两个子库,分别是汉语外交话语语料库和对应的英译本语料库。语料全部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官方网站及对应的网站英文版。随机选取50篇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间的外交讲话(包括外交演讲、外交部新闻发布会和外交访谈等)作为样本,经文本编辑器Editplus除噪、Tmxmall平台在线自动对齐与人工调整后,全部实现句级层面的汉英双语对齐。汉语样本经过CorpusWordParser的分词处理后得到的样本库容为126795词,而英译本语料库的样本库容为165957词。

隐喻标注的本质是在隐喻识别的基础上,通过使用某种特定的符号代码对隐喻各个层面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记录的过程[9]37。目前还没有计算机软件工具能够智能地识别语料库中的隐喻,所以本研究中的隐喻识别与标注采用完全人工识别标注的方法。在通读文本的基础上,借鉴Pargglejaz团队提供的MIP隐喻识别程序[10],逐一识别文本中存在的隐喻关键词。

(三)研究步骤

首先,根据研究问题,整理语料库中的隐喻类型。比如,建筑隐喻指的是与建筑类型、建筑物以及建造过程相关的具有隐喻用法的关键词,人类隐喻包括各种拟人化和人的身体部位等具有隐喻用法的词汇。本研究归纳了建筑隐喻等15种隐喻类型,并在语料库中对识别出的隐喻关键词进行人工标注。其次,依据英国翻译理论家Newmark归纳的七种隐喻翻译方法,即S1直译保留相同的隐喻意象,S2用目的语中的隐喻替代,S3译成明喻,S4译成明喻并解释意义,S5只翻译隐喻意义,S6省略不译,S7直译并解释意义[11],对隐喻翻译策略进行人工标注。上述步骤完成后,计算出隐喻类型和隐喻英译策略的频数和频率百分比。最后,通过卡方检验来考察不同隐喻类型的常用翻译策略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并根据卡方检验结果进行定性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中国外交话语中的隐喻类型分布情况

表1 中国外交话语中的隐喻数据统计

经过检索和百分比降序排列后,得到表1中的结果,因篇幅有限,仅列出部分隐喻关键词。由表1可知,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旅途隐喻(23.18%)、建筑隐喻(21.91%)、人类隐喻(13.45%),该结论与冯露露利用语料库所做的习近平外交演讲隐喻分析得出的结论相一致[12],证实了中国在外交话语中频繁地使用以旅途隐喻、建筑隐喻、人类隐喻为主的隐喻类型。

旅途隐喻中不仅包括起点、终点、路径以及沿着路径移动的实体等必备要素,还包括旅行模式、同伴以及交通工具等选择性要素[2]46,在建构“外交是一场旅行”这个论题中发挥重要作用。具体而言,“出发点”“正轨”“推进”“新征程”“落脚点”等隐喻关键词描述了国际外交形势向前发展的过程,“涉险滩”“十字路口”等反映了各国在外交中面临的困境、挑战和选择,而“快车”“便车”“顺风车”“并驾齐驱”等表明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倡议有利于带动其他伙伴国的发展,为伙伴国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展现了积极正面的中国外交形象。建筑隐喻通常具有强烈的积极内涵,帮助政治话语生产者将国家未来发展的抽象目标概念化为稳固高大的建筑,暗示着国家未来的强大和稳定,激发受众对这种前景的展望,同时把为实现这种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表征为完成建造的过程,突出将要实施政策的合理性[13]57-58。作为话语生产者的国家领导人和外交官员积极主动地在外交场合下使用“构筑”“构建”“搭建”“立柱架梁”等隐喻关键词,将从无到有的建筑过程映射到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发展过程中,“桥梁”“主渠道”“压舱石”“夯基垒台”等体现中国在大国外交中发挥着沟通与稳定的作用,“多拆墙”和“少筑墙”将墙的隔绝意象映射到国家间的隔阂中,“多拆墙”意味着国家之间应该消除封闭与隔阂,增进彼此交流与合作,表明中国号召世界各国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愿。上述建筑隐喻的使用勾勒出中国有态度、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中国的外交立场和外交倡议并非为自己谋利益,而是从促进全球交流和发展的角度出发,将具体行动方案落到实处,不仅劝说外国受众接受中国外交政策的合理性,而且呼吁其他国家积极参与进来,与中国一起携手共进。

(二)中国外交话语中隐喻的英译策略分布情况

表2 中国外交话语中的隐喻翻译策略数据统计

由表2可知,译者在翻译外交话语中的隐喻时,经常使用S1直译(53.96%)、S5翻译隐喻意义(29.03%)、S2用英语中的隐喻替代(8.23%)和S6省略不译(6.88%)的策略,而S3隐喻译成明喻(1.11%)、S7直译+意义解释(0.47%)、S4译成明喻+意义解释(0.32%)的策略使用频率较低。

为了探讨“不同隐喻类型的常用英译策略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这一问题,以高频使用的旅途隐喻、建筑隐喻和人类隐喻为例,进一步统计它们的常用翻译策略频数,得到表3中的数据并进行卡方检验。

表3 高频隐喻类型的常用翻译策略数据统计

根据表3计算出卡方值为18.01234,当自由度为6,P为0.05时,临界值为12.592。因为卡方值大于临界值,所以翻译策略在不同隐喻类型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

(三)影响隐喻英译策略的原因分析

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外交话语中不同隐喻类型的常用翻译策略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原因在于译者的修辞意识影响了译策选择。当代西方修辞学强调言辞以受众为中心、注重修辞者与受众的交流互动、关注如何有效运用象征资源影响受众[14]9。值得一提的是,以受众为中心,并不是刻意“迎合”或取悦受众丢失自己,而是针对特定受众进行的策略运作,用受众容易接受的方式保留和宣传自己的核心价值[15]48。美国修辞学家Booth提出“有效交流”的概念,修辞者通过构建“倾听/认同”模式来消除误解、实现话语的有效交流[16]。不同隐喻类型的翻译策略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差异显著,体现了译者为实现中外“有效交流”做出的努力,如何恰当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则体现了译者的修辞意识在翻译中的作用。译者将面向国外受众的翻译行为视作一种促进交流,增进认同的修辞活动,隐喻翻译过程中,作为修辞者的译者需要灵活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在充分了解中西方认知体验异同及隐喻使用情况的基础上,顺应形势、因势而动,减少因中西方认知差异导致的交流障碍与误解,实现传播中国外交政策的修辞交际目的。下文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译者选取不同英译策略的修辞意识。

1. 直译隐喻

例1:中方愿同菲律宾新政府共同努力,妥善处理南海问题,推动中菲关系早日重回正轨。

译文:China stands ready to work with the new Philippine administration to properly handle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and bring China-Philippines relations back to the right track at an early date.

例2:这些年来,中国同各国一道,在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领域搭建了众多合作平台,开辟了广泛合作渠道。

译文:Over the years,China has,in collaboration with other countries,established many platforms and channels for cooperation in education,culture,sports,health and other fields.

尽管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但人类的认知过程具有可通约性,许多旅途隐喻和建筑隐喻在中西方有着共享的认知体验,并且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较为习惯地使用这些隐喻。译者在考察隐喻所在文本的外交语境后,结合中西方共享的认知体验,一般选择直译隐喻的策略,既节约了译语产出的时间,又能保证翻译的信度和效度,实现翻译的交际目的。直译隐喻已经成为译者首要考虑的翻译策略。例1中的“重回正轨”和例2中的“搭建平台、开辟渠道”是外交话语中常用的旅途隐喻词和建筑隐喻词,且英语中也经常使用相似的旅途隐喻和建筑隐喻,所以采取直译策略保留隐喻意象,直接翻译成“back to the right track”以及“establish platforms and channels”不会影响英语受众的理解和外交话语的有效传播。

2. 翻译隐喻意义

例3:如果把世界多年形成的网络化联系和产业链协同当作威胁的武器,国家间大搞关税战、贸易战,甚至金融战、科技战,那就是开历史的倒车,后果极其危险。

译文:If countries allow the networks and the collaborative industrial chain that have been formed over the years to be turned into weapons against each other,or if more tariff wars,trade wars,or even financial and technology wars were to break out,our world would regress to the bad old ways with extremely dangerous consequences.

例4:但自由贸易等基本原则必须坚持,各方利益关切应得到充分照顾、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

译文:Throughout this process,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free trade should be upheld,the interests and concerns of all parties be accommodated,and the broadest possible consensus on reform be built up.

前苏联对两个长期注水开发的稠油油藏原油性质进行了跟踪对比,分析后发现:随着水驱的进行,采出油轻组分含量高于剩余油,而剩余油中胶质、沥青质含量比采出油高,随水驱采出油量的增加,地下剩余油的黏度也不断增加[9]。胜利油田多个稠油区块的实际原油分析化验资料也证实了这一结论。胜利油田水驱普通稠油油井S328-2,1999年4月测得其原油黏度为1.780Pa·s,随水驱进行其原油黏度不断上升,2011年5月其黏度上升到了4.188Pa·s,黏度增加了2倍多(图3)。

Booth提倡在修辞话语中构建“倾听/认同”模式,它并非只是受众“倾听”修辞者的单向过程,而是发生在修辞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过程[16]10。一方面修辞者“倾听”来自受众的“声音”,包括受众的需求、局限与期待;另一方面受众通过“倾听”来熟悉修辞者构建的修辞话语。作为修辞者的译者,在翻译隐喻前“倾听”受众对一些汉语隐喻是否有认知上的局限,因为认知局限会导致国外受众无法准确理解直译过来的隐喻含义,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倾向于选择翻译隐喻意义,也即释义的策略。例3中“开历史的倒车”,隐喻意义是违背世界向前发展的方向,向后倒退。例4中“最大公约数”,隐喻意义是使各方利益最大化的共识。译者考虑到直译隐喻可能会影响译语受众的理解,不利于外交话语的“有效交流”,于是便舍弃了隐喻的始源域意象“开倒车”和“最大公约数”,将隐喻意义“regress to the bad old ways”和“the broadest possible consensus”表达出来,消除受众在理解汉语隐喻上的认知体验障碍,从而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并保证交流的有效性。

3. 用英语中的隐喻替代

例5:多边主义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要解决问题。

译文:Multilateralism is not about making empty rhetoric. It must be pursued to solve problems.

例6:在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的今天,谁搞霸权主义、损人利己,终将不会得逞,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译文:In a world of growing interdependence,the practice of hegemony or pursuit of one’s interests at the expense of others’ would not succeed but boomerang on oneself.

中西方语言文化中存在着“殊途同归”的隐喻表达方式,比如汉语中常说的“对牛弹琴”和英语中的“talking to a brick wall”,尽管二者表达方式不同,但有着相同的隐喻意义。所以外交场合下隐喻翻译可以适当地“以西释中”,遵循英语受众惯用的隐喻表达方式,有利于获得英语受众的认同,也是构建“倾听/认同”的交流模式,促进有效交流的具体表现,这里的“倾听”体现在译者熟悉英语受众惯用的隐喻表达方式。在BNC英国国家语料库中检索关键词“empty rhetoric”和“boomerang”后发现,英语受众习惯于使用“empty rhetoric”来表达“没有实质意义的话语”,而“boomerang”本义指掷出后又飞回来的回旋镖,隐喻义指想要伤害别人结果却伤害了自己,这两个英语中的隐喻表达与汉语中的“空喊口号”和“搬起石头砸自己脚”有着相同的隐喻意义,所以译者选择了用英语中的隐喻替代的翻译策略。

4. 省略不译

例7:我们与周边国家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历来是和平与发展的同路人,具有成为命运共同体的天然条件。

译文:China and its neighbors,connected by mountains and rivers,share the same aspiration for peace and development. This has created natural conditions for our joint endeavors.

例8:我们紧密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围绕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充分发挥外交部和驻外机构遍布全球的优势,积极为地方扩大对外合作创造条件,为共建“一带一路”架桥铺路。

译文:In order to fulfill our central task of serving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o meet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we have fully leveraged our diplomatic and consular assets across the globe to facilitate more sub-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省略不译的翻译策略看似与传统翻译观强调的“忠实”和“对等”相违背,但是翻译中的“忠实”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具有单一和绝对的意义,而是动态的,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化。翻译的社会作用和文化交流价值都大于对语言或文本的“忠实”[15]47。外交场合下的隐喻翻译以传达信息、促进交流为主要作用,例7中的“唇齿相依”,译者没有采取直译或者是解释隐喻意义的策略,而是直接省略不译,这是译者基于汉英语言修辞差异而进行的翻译调适。汉语中习惯多用成语且语言华丽,读起来带有煽情和渲染氛围的效果,而英语更加注重客观地传达信息,因为前文的“山水相连”和后文的描述足以说明中国和周边国家关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无论是对“唇齿相依”这一隐喻词进行直译或是释义的处理,都会造成译语文本的冗余,增加译语受众的理解量,不利于“有效交流”,于是译者在这种情况下,舍弃汉语的形式美,淡化壮词,采取省略不译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同理,以例8中的“架桥铺路”为代表的一些建筑隐喻关键词,因为在上下文语境中已经多次提及相关的建筑隐喻词,如“共建”“搭建”等,所以必要时可以省略不译,既不会影响外交话语的整体传播,也避免了文本的冗余。

结语

本文结合自建语料库研究外交话语中的隐喻及其英译策略,发现中国在外交话语中频繁使用旅途隐喻、建筑隐喻和人类隐喻等隐喻类型,展现睦邻友好、积极正面的大国外交形象;译者倾向于选择直译隐喻、翻译隐喻意义、用英语中的隐喻表达替换和省略不译这四种策略,且翻译策略的使用存在显著差异;译者的修辞意识影响翻译策略的使用,在充分了解中西方认知体验差异和隐喻使用习惯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有助于实现外交话语中的“有效交流”。在后续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扩大语料选取的时间跨度,考察外交话语中隐喻翻译策略的历时性变化。

[1] LAKOFF G,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 CHARTERIS-BLACK J.Politicians and rhetoric:the persuasive power of metaphor[M]. Basingstoke:Palgrave Macmillan,2005.

[3] 胡开宝,李婵. 国内外外交话语研究:问题与展望[J]. 外语教学,2018(6):7-12.

[4] MCENTEE-ATALIANIS L. The role of metaphor in shaping the identity and agenda of the United Nations:the imagining of an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international threat[J]. Discourse & Communication,2011(4):393-412.

[5] CAMPBELL S. The role of metaphors in U.S. foreign policy:global leadership and the Carter administration[J]. Americ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2015(4):1-10.

[6] 张巨岩,巩昕頔,宋婧. 公共外交与修辞中的隐喻:美国“911”后公共外交修辞中的系列隐喻[J]. 国际新闻界,2010(8):42-49.

[7] WAGECHE I. 习近平与奥巴马国外演讲话语概念隐喻计量分析[D]. 杭州:浙江大学,2016.

[8] 唐舒航. 外交话话中隐喻的劝说性及其英译策略——基于习近平主席外交场合使用的隐喻的分析[D]. 南宁:广西大学,2018.

[9] 柳超健,王军,曹灵美. 语料库中的隐喻标注研究[J]. 外语学刊,2018(2):35-40.

[10] PRAGGLEJAZ. MIP:a method for identifying metaphorically used words in discourse[J]. Metaphor and Symbol,2007(1):1-39.

[11] NEWMARK P.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 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12] 冯露露. 习近平和奥巴马外交演讲中概念隐喻对比研究[D]. 镇江:江苏科技大学,2018.

[13] 张蕾. 政治话语中建筑隐喻的未来建构[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4):56-65.

[14] 陈小慰. 外宣翻译:从“新修辞”理论角度的思考[J]. 东方翻译,2011(5):8-13.

[15] 陈小慰.“翻译修辞学”之辨与辩[J]. 中国翻译,2019(3):44-54.

[16] BOOTH W. The rhetoric of rhetoric:the quest for effective communication[M]. Oxford:Blackwell,2004.

A Corpus-assisted Investigation to the Metaphor and Its C-E Translation in China’s Diplomatic Discourse

HUANG Li-m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 530004,Guangxi,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corpus provides an authentic and objective approach for metaphor and metaphor translation. Based on the self-built Chinese-English parallel corpus of China’s diplomatic discourse,with a combination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frequently-used metaphor categories and their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t is found that:journey metaphor,construction metaphor and human metaphor are frequently used in diplomatic discourse to present a positive image of China as a major country;reproducing the same image through literal translation,converting Chinese metaphor into its sense,replacing Chinese metaphor with English metaphor and deleting the redundant metaphor are often employed by translators;choosing the appropriate metaphor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re influenced by translators’ rhetorical awareness,which is helpful to achieve th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of China’s diplomatic discourse.

diplomatic discourse,self-built corpus,metaphor,metaphor translation,rhetorical awareness

H315.9

A

1672-4860(2019)06-0019-06

2019-09-17

黄鹂鸣(1994-),男,汉族,安徽芜湖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翻译学。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西方传统劝说机制与外宣翻译的相融性研究”(15XYY003)。

猜你喜欢
英译语料库隐喻
摘要英译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活的隐喻》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孔子之道及其英译之法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语篇元功能的语料库支撑范式介入
《论语》英译的转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