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岚
广东省高考英语听说考试从2014年开始正式采用计算机智能评分。目前全国已有广东、江苏、上海、广西等10省和沈阳、长沙、溫州、青岛等16市在中高考英语学科中加入了听说考试,每年将近300万考生参加英语听说考试。计算机评分系统会分别通过语音转文字技术、语音模型分析技术和深度神经网络技术,对语音的完整性、韵律节奏及语义、语法进行评测。由此可见,良好的语音素养不仅是个人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听说考试中非常注重的能力要求。
本文将以英语语音教学中的一个重难考点“句子重音”为例,结合广东省高考听说考试部分的考试大纲、考试题型、评分标准、应试技巧,例谈如何在日常的英语语音教学过程中,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和提升语音教学,实现“教学双长”。
广东省普通高考英语科听说考试的大纲内容,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确定的。考试题型分为“模仿朗读”“角色扮演”“故事复述”三个部分。其中“语言运用——口语”对考试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考试应能:(1)询问或传递事实性信息,表达意思和想法;(2)做到语音、语调自然;(3)做到语言运用得体;(4)使用有效的交际策略。评分分别从内容(完整性)、语言(准确性)、流利程度(连贯性)和语音语调(地道性)4个方面确定考生答案所属档次。
本文由于是通过例谈“句子重音”,如何使用信息化手段展示语音教学活动的设计安排,因此,选取了考点“重读”进行具体论述。“重读”即“响亮、饱满地读出”;“非重读”则是指“轻轻、快速地带过”;“需要重读的词一般是句子中表达实际意义的词;不需要重读的词通常是一些表示语法功能的词。句子中单词的重读与否与表达的意思相关。”以下将结合“句子重音”的这些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本教学设计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采用引导启发、任务驱动、情景教学、交际互动、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方法,以“句子重音”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安排教学任务。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库和网络课程平台的教学资源,开展“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拓展”的教学活动。课前,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完成预习作业。课上,首先回顾导入教学内容,教师讲解任务一,学生分组完成任务二、任务三。课后,学生独立完成拓展练习,教师指导答疑。其中,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使整个教学过程更直观、更有趣。
1.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将学习资源上传到课程平台,并通过手机邮箱、QQ群、微信,发布课前“预习作业”;通过“问卷网”后台进行数据收集,实时掌握学生“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
学生接到预习通知后,通过自主观看教学动画,微信扫码完成“预习作业”。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有效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2)课堂实施
课堂实施分为3个教学任务。任务一:导出“句子重音”的概念。任务二:探索“句子重音”的重读规则。任务三:利用手机配音软件进行模仿操练。
任务一:导出概念
课上,教师回顾“预习作业”中的动画视频(选自English Salad),点评学生课前作业,从而导出“句子重音”的概念。生动有趣的教学动画视频,使学生更形象地感受到“句子重音”的表达效果;学生通过“做中学”,能够真切体会“句子重音”的定义,以及它在真实语境中的作用和意义。
任务二:探索规则
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张纸质的“Report”,并在班上播放2次教学动画视频“A private conversation”(选自《新概念英语2》),随后把视频发送至学习微信群;让小组成员通过反复回放,对照自己课前“预习作业”中的预测,进行合作、讨论、协商;共同探究出文章中重读的单词,以及把这些重读单词进行词性分类。每个小组由4位同学自由组合而成,分别负责以下相应职责,各尽所能:1.Group leader (负责组织活动);2.Secretary (负责笔录);3.Editor (负责修改记录中的错误);4.Reporter (负责汇报本小组的报告)。完成的小组立即把“Report”拍照至学习微信群,然后可继续讨论修改。前三名完成的小组,可获得加分奖励。教师从各小组的报告中挑选优秀的 “Report”,进行班级分享。
教师进而使用“思维导图”来展示“句子重音”的重读规则,这样,大大简化了知识的记忆难度。随后,学生根据课前“预习作业”以及课堂小组讨论的完成情况,对照参考答案,进行“学生自评”,分数课后提交。“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把“知识、理论、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了。
任务三:模仿操练
学生在手机软件“英语趣配音”或者“英语流利说”中,选择符合自己能力水平的难度等级,以及感兴趣的素材类别进行限时配音练習;练习结束后,4名小组成员经过角逐,优胜者代表小组进行班级汇报和分享。小组成员进行互评后,3位组员评分的平均值作为“小组互评”部分的成绩。
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的小组活动形式,提升了练习的完成质量,融合了交际互动的技巧;代表小组进行班级汇报,锻炼了学生的自信和当众表达的能力和胆量。
(3)课后拓展
课后,教师在科大讯飞FiF云平台上把课上讨论过的文章“A Private Conversation”设置为跟读文章,并在教师端发布任务。学生在手机或者电脑PC端接收任务后,进行跟读操练,巩固课堂知识。FiF系统会即时对学生跟读的“准确度、流利度、完整度”分别打分,然后给出“整体语音面貌”的一个“总分”,以及生成一份“课程报告”,对学生的跟读情况,做出综合评价。此外,系统还对学生读的每一个单词完成质量的级别“一般、良好、优秀”,分别用“红色、橙色、绿色”标示出来。学生可不断回听原文,挑战自己满意的最高分数。教师端能立即收集到班级学生完成任务的数量、比例、分数分布等相关信息,可选择播放每位同学的录音文件;实时高效,并多维度地掌握学生跟读文章的作业情况。
巩固课堂学习的跟读任务完成后,学生通过自主选择“歌曲、配音、演讲”当中的1个项目,借助“英语趣配音”“英语流利说”等手机应用软件,用音频或视频的方式完成录制;作业以“班级+学号+姓名”的格式发送至教师邮箱。教师对照考核标准,评选出优秀作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或者微信公众号进行发布,为学生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完成作业后,学生通过观看在线微课,实现了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2.课程评价
本次课学生总成绩由课前、课堂、课后3部分成绩形成过程分。课前占10%,课堂占50%,课后占40%。课堂和课后又分别由2个环节组成,各占50%。学生成绩评价由学生自评、小组互评、软件评价、教师评价4部分组成。
1.特色创新
本次课分为“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拓展”3个部分,采用了引导启发法、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交际互动法和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突出了教学重点,化解了教学难点,多元素的教学资源达到多种感官上的刺激效果,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树立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完成过程中,成为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实现了课堂翻转,加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了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与职业素养。其中,通过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灵活使用,优化了教学过程,提升了教学效果。
2.教学效果与反思
本教学设计遵循和体现了信息化教学的基本原则:
(1)整个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促进者、指导者、参与者。
(2)通过使用多种信息化资源,实现了“素材”→“课程”→“素材”的循序更新的信息化教学机制,从而实现“教学双长”。
(3)每一个知识点的呈现,都是通过学生顺利完成预设任务得出的,“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成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
(4)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形式贯穿于整个课堂,体现了“协作学习”的学习模式。
(5)教师对学生课前、课上、课后的学习全过程都有充分的评价。同时,学生也可以对教学资源进行意见反馈。
学生通过知识点的学习,同时掌握了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使用网络和手机、电脑,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激发探索和创新的欲望,也为学生应用现代技术手段提供了施展空间。
参考文献:
[1]何广铿.英语语音学基础实用教程[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6.
[2]何其莘,张卫晴.新概念英语 2[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鞠丽丽.高职英语信息化教学设计[J].学术杂志,2015(8).
[4]刘舒.英语听说人机对话考试权威教程[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16.
[5]刘小芬.英语语音实用教程[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