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信息论基础》是信息与计算科学的专业核心课程,传统的教学考核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本文结合作者近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该课程若干过程考核的教学初步探讨,为进一步推进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信息论基础 考试改革 过程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信息论基础》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以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及概率统计与随机过程等数学课程为基础,研究通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对学生的数学要求较高,同时又有一定的实践内容,对学生的编程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今年来,不少作者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很多有效的建议,如研究性教学、实践教学、在线开放课程等。众所周知,传统的闭卷考核方式是以最终的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这不利于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接下来结合近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过程考核模式。
1过程考核模式探讨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积累,结合我校的实际,我们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信息论基础》课程的教学考核采取了如下几方面的过程考核的方式。
1.1 平时考核
这部分的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10%。以往的平时成绩给法通常是根据作业情况来判定,但由于有的同学的作业课后并不是自己独立完成的,甚至有的同学是在交作业的时候临时抄其他同学的,但是从作业来看并不能看出来,因此直接根据作业来给平时成绩是不合理的。我们采用的是课堂上随时考核的形式。具体来说,当讲完一些知识点和相关例题后,立刻在课堂上完成类似的练习题并上黑板演示出来,根据完成的情况来评定平时成绩。所出的练习题都不难,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学生都能做出来,而那些“人在课堂心在外”的同学往往完成不了。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抓好课堂听课质量,尽可能避免只是来教室打打酱油的情况发生。
1.2 期中考核
由于《信息论基础》的知识内容较多,而在期末考试有限的卷面中难以一次性全部考察,因此我们采取了在学期中途进行期中考核的方式。这样不仅尽可能全面考核了所教授的知识点,而且还对学生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对学生下面的学习也有一定的鞭策作用。这部分的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20%。
1.3 实践考核
《信息论基础》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通信的基本理论,还要掌握具体的通信方法,并能付诸实践。因此,我们的考核中加入了实践考核这一项,这部分的成绩占总成绩的20%。实践考核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可以交一篇课程报告,也可以交编码、译码程序等大作业。我们给出了几个参考主题,比如熵的相关概念、性质总结及推广,编码、译码相关概念及程序实现,信息论的相关知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等,当然,学生也可以自己选择相关内容进行讨论。最终的实践作业都要以论文的形式提交,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对课程的掌握与拓展能力,也锻炼了他们论文写作的能力,为今后的进一步深造打好基础。通過提交的论文来看,有的学生课后读了大量的文献,最终提交的报告也写得非常的好,不仅大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让任课老师拓展了视野。
1.4期末考核
在学期末我们安排了期末测试,这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50%。期末测试的内容主要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如熵、信道容量、编码、译码等。试卷的难易适中,只有大约5%的较难综合题。从学生回答情况来看,经过期末复习,基本上回答得都很好。
2结论
通过采取如上的过程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大为好转,不及格率较以往有了明显的下降。不仅如此,教学的课堂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劲头也比以前更足了,论文写作与实践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今后我们将考虑如何近一步优化考核方式,让学生更有兴趣地学,更好地学,同时更好地提高综合能力。
基金项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十三五”专业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周良强,男,1981年3月生,籍贯江苏仪征,博士,副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系,研究方向:动力系统、非线性动力学。
参考文献
[1] 曹莲英,臧睿.研究性教学在信息论基础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林区教学,2014(05):96-97.
[2] 王燕妮,周军妮,王慧琴,赵素文.“信息论基础”实验教学内容仿真系统[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8,39(04):478-481.
[3] 吴晓富,颜峻.信息论基础课程的本科教学实践与探索[J].科技视界,2014(20):178+335.
[4] 刘莺,周丽,刘凯,胡剑炜.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湖南农业大学“信息论基础”课程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6,18(02):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