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雪梅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化,在核心素养语境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构建高效的课堂,这既是新课程的要求,同时也是每一位教师的教育理想。那怎样才能构建高效的课堂呢?本文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首先应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而自身则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合作者、陪伴者,这样,就能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中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从而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具体做法:
1)做好新旧衔接,激发数学学习兴趣。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数学素养状况,把握学生生年龄、身体、心理特征,以数学游戏、数字谜语、数学故事等为敲门砖开启学生新课学习之旅,让学生在游戏、故事情景中萌发数学学习兴趣,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从而愿意学习数学,敢于学习数学。
2)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进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采用启导式教学,利用“导学案”“自学题纲”等,让学生先自学尝试,自我感知,自主探究,互相交流探讨,教师再进行质疑解难,突破难点,适时训练巩固,从而完成教学任务,逐渐形成学生终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3)降低难度,培优转困。紧扣教材,抓好双基,把课本例题作为重中之重,让学生反复阅读、练习、寻找多种解法,加深理解,以便于更好的掌握知识。分层教学,分类要求,给优生多留一些有挑战性的、开放性的、有难度的题目;学困生只留一些基本、简单的题目,一个题目可以让做两遍或者三遍,以求理解掌握,使不同程度的学生数学成绩有所提升。
在实际的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要想构建高效课堂,还必须深入研读文本教材,科学设计教学计划。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目标已经变为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与态度,这三个教学目标互相依存,缺一不可。而且,学生也因为种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他们在数学学习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时,必须体现出科学性与发展性,同时还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认知水平,满足不同阶层学生的学习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而使不同阶层的学生都能获得一定的发展,不同程度地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凶。
数学是一门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是生活中数学知识、数学现象的浓缩与总结,而且,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初中数学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内容,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在课堂导入、知识讲解和指导探索时,为学生创设适宜的生活化教学情境,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同时还能促使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
在实际的教学中,数学教学其本质就是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俗话说:活动、活动,要想活就得动。数学课堂活动也是如此,教师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就必须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为此,教师应积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加强动手实践操作,这样才能促使他们在直接体验与间接经验学习的过程中更快、更好地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的内容时,笔者在讲解完基本知识后,就出了如下的练习题,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下,通过交流探讨,进一步巩固课堂学习的内容。
如图所示,在△ABC中,若AB=AC,角平分线BD和CE相交于点O,请证明OB = OC。
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的交流探讨中,很快就得出结论:要证明OB=OC,只要证明∠DBC=∠ECB即可,而要证明∠DBC=∠ECB,就可以根据学过的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展开证明论述即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同学们扎实地掌握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
在课程改革中,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改进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构建高效课堂,还必须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通过积极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以此构建高效课堂。在实际的应用中,教师应摒弃传统单一滞后的结果性评价体系,积极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评和互评,以此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扬自身的優点,改正自身的缺陷,从而获得全面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新课标要求构建高效课堂,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应积极探索,不懈追求,从而最终实现教得轻松、教得高效,学得愉快、学得高效,进而发挥出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省敦煌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