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欧 李惠兰
【摘要】青绿山水自隋代发迹以来,历经唐宋元明清民国直至现代从未间断,其中涌现出了大批伟大的青绿山水家,如隋展子虔、唐大小李将军、宋二赵、元赵孟頫等,他们都对青绿山水的传承及发展做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发展到近代,青绿山水开始涌现出一批独具时代特色的艺术家,潘素便是其中一位,她研习传统但却不落窠臼,充滿现代气息的创作中又富有高古之意,为青绿山水在近现代的革新和推广极尽绵力。本文试图从潘素的生平和艺术学习来研究潘素绘画艺术创作的整体特色,并由此简析出潘素青绿山水创作的特点和寓意,以及蕴含于青绿山水中的赤诚之心。
【关键词】潘素;青绿山水;热爱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古代历史上,女性的存在往往被冠以夫家之名或家族之姓,地位的卑微制约了其在艺术史上的发展,从事者屈指可数,留名者更是凤毛麟角,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潘素力争高游,在先生张伯驹的帮扶及自己的勤奋下,通古贯今,孜孜不倦,终成自己的绘画梦想。
一、潘素生平及艺术风格
(一)潘素生平
潘素,字慧素,早年名白琴,1915年出生于江苏苏州,1992年逝世于北京,逊清名流潘世恩的后人,近代青绿山水画家。潘素少时修习音乐、绘画、诗文,音乐方面主攻琵琶,琵琶师从王兆先先生,古琴师从曾教授。20岁时嫁与张伯驹为妻,在张伯驹帮助下,起初跟随朱德甫学习绘画;其后又跟随夏仁虎学古文;经夏老师介绍,后跟随汪孟舒学习山水。1940年,潘素25岁,其艺术造诣已展露头角,成为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1949年建国后,坚持在艺术创作的前线,研习家藏古画以及实地写生成为潘素艺术创作的灵魂和源泉,而在古画研磨中又尤以唐宋大家为精。
(二)艺术风格
潘素自20岁学习绘画以来,河山江水、竹石梅菊、花鸟家禽等均是其绘画创作的内容和主题,竹石《四君子图》《梅石图》《大地皆春》、花鸟《花卉镜心》《雄鸡》等均能体现出潘素高超的绘画技巧,但最能体现潘素绘画艺术集大成的仍是山水,淡彩、大青绿、彩墨、金笺墨笔、金碧、没骨青绿、浅绛、墨清无不擅长,而山水之中,又以青绿山水的技法炉火纯青。
潘素的青绿山水始终围绕着祖国河山,以表达对祖国赤诚的热爱之情为基调进行艺术创作,画面中始终洋溢着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绪。绘画技法承继了细密严谨,金碧绯映的一派,独取先填色后勾线的笔法,融南北宗山水技法于一体,优雅和谐、轻盈富有层次。1981年在与张大千第三次合作之后,张大千对其作品给予“神韵高古、直逼唐人,谓为扬升可也,非五代以后所能望其项背者”的评价。
二、潘素青绿山水画的形成及创作
(一)琴画想通、画调和谐
潘素自幼学习琵琶和古琴,在1935年以前,更是因为琴瑟优雅而成为众多人追捧的美人。在潘素开始学习绘画以后,迅猛的进步不仅因其天赋较好且个人勤奋,也有着艺术触类旁通的影响。潘素作画十分的讲究韵律和节奏,画面饱满但却相得宜章,神韵气势、构图章法都充满着和谐静谧。各个局部隐显、藏露、虚实、强弱关系的处理都呈现一种整体的美感,具有于雄浑之中见清秀、于富丽之中见典雅的特色。
在创作的青绿山水中,画面中的建筑、山水都如同音符一般,于不变的形态中可窥见画家创作时的愉悦心情和动感,音乐对潘素的影响不需刻意的展示,而是已融入灵魂中随时的迸发和出现,它更好的成就了潘素的绘画,让其青绿山水更有大家之意、悠远之感。
(二)临摹古画、意境高远
潘素幼时曾接触过绘画,但因家境改变,未能持续学习,1935年嫁与张伯驹后,潘素开始系统的学习绘画,因张伯驹与潘素在几十年的收藏生涯中,藏品不多但件件珍品,所以为潘素临摹提供了最直接的帮助,又因这些藏品多为唐宋时期绘画书法珍品,所以为潘素山水画风格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1940年,潘素的青绿山水已崭露头角,建国后,潘素的青绿山水更是扬名海外,画面的气息格调高远、意境隽永、色彩富丽而不失匀称典雅,具有浓厚装饰趣味但全无青绿山水的匠气与刻板,这与潘素注重临摹、寻求古意、静心沉气有着关联。其山水画《临吴历雪山图》被赠送给了英国首相;临摹隋展子虔的《游春图》三幅,一幅在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东京时被赠予日本天皇,一幅赠予朋友童第周,一幅留存于钓鱼台国宾馆。
(三)师法自然、灵动天成
唐代画家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前半句强调对大自然的师法,后半句则注重自身的感悟和提炼。潘素自与张伯驹结婚以来,两人便饱游祖国的河流山川,从自然中汲取养分进行艺术创作。
1935年,二人从夏日结婚到年底,用半年的时间,沉醉在姑苏、杭州、上海、南京等地的名胜古迹中,这为接下来的艺术学习打开了大门;1943年,二人居住于西安时,同游西安的风景,并进行艺术巡演和创作,12月底同赴青海甘肃进行艺术教学和考察;1945年,二人及女儿朋友同游太白山,领略自然风光后,潘素创作出太白山系列作品;1955年,为迎接第二届全国美展,潘素随同一批老艺术家前往全国各地写生,在归家后,创作了《黄山群峰》《翠嶂春晴》《春到长城》等作品,《漓江春清》更是被周总理盛赞;1961年,远赴东北地区进行教学和鉴定收藏工作。其后的岁月,多次前往西安等地修养静心。
潘素在多年的写生经历中,看遍自然的绚丽色彩及灿烂星辰,对自然的色彩和形态早已铭记在心,作为南方人,潘素对南方山水的青绿色领悟独到,她的色彩热烈、丰富、醇厚,形态自然、真实、灵动,唐人的气韵在她的画面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画面中的山水能窥见南方的小景树石,也能感受到北方的伟岸雄奇,青绿的着色不仅毫无媚气,反倒有股浑然天成的气息喷张而出,尽显青绿山水的奢华雅致。
(四)推陈出新、由画言意
多年的音乐学习、古画临摹、自然写生的经历在潘素身上产生了融合和发展,她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尝试,总结出了自己独有的绘画技法和风格。她自己总结出:“画青绿山水,先以淡赭石或淡草绿打底,再一层一层地石绿或石青,须浓法得宜,过浓则宜匠气,不干净,过淡则不厚重,要用硬笔下,取其劲拔,点苔草绿,或用墨,后再加石绿,青绿画成后,于线上勾金,宜细。”她从不拘泥于古人的技法之中,只将其作为自我风格技法形成之前的学习之本,取其精华、不断变化。
古人的青绿山水创作想要进行自我心情的抒发,潘素不断革新的青绿山水画则是时时刻刻为了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思量,她的每一幅作品都在表达自己对这个地方的珍视,每一幅作品中都凝结着她赤诚的爱国之心,她始终对祖国、人民、土地怀有热烈的热爱之情,所以,也不难发现她的色彩总是明亮轻快,她的画面总是祖国的大好河山。她一生都把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主题,对祖国的一草一木、一水一山都感情极笃。她自己曾经说:“我画山水草木的主要想法是歌颂租国,美化祖国,并以热爱祖国的感情,感染广大人民。”1964年,潘素在得知中国登山队员登上希夏邦马峰的好消息后,创作了一幅浅绛山水《征服希夏邦马峰》,借以创作青绿山水来庆祝成功登顶的喜讯。除此之外,她还经常与其他艺术家合作绘画,如1949年开始,为支持抗美援朝,与何香凝女士3次合作义卖;1952年国庆节前夕,同齐白石、于非闇、徐燕荪、溥毅斋、关松房、汪慎生、溥雪斋共同绘制了《普天同庆》;1956年,中国八大召开,与关松房、周元亮等画家合作《山河壮丽》献给大会等。她几十年的艺术创作中,感情始终丰富、饱满、纯洁,这同样也促成了她青绿山水、艺术创作的长足发展。
三、潘素青绿山水的意义
潘素作为近代伟大的青绿山水家,对近现代青绿山水的发展,特别是东北地区青绿山水画及国画的变革做出了革命性的推动。潘素终生都在坚持青绿山水的参悟和青绿山水的教学,即使在困境中也仍旧坚持,极尽全力地延续和推广青绿山水。潘素的艺术创作全面精透,尤以青绿山水为最,技法成熟,意境高古,她的作品始终洋溢着热情、乐观、向上的思想精神,试图用自己画面中的情绪来感染周围的同胞,她一如既往、矢志不渝、坚定地热爱人民、支持祖国,无不显示出她纯净的灵魂和高尚的品格。
参考文献:
[1]任凤霞,迟秀才.张伯驹和潘素[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
[2]董晓媛.潘素的绘画艺术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
[3]朱匡杰.神韵高古逼唐人——青绿山水画家潘素[J].东方收藏,2014(9).
[4]吴立新.闲睨古今 圭壁双辉——张伯驹潘素书画珍赏[J].收藏界,2003(9).
[5]张伯驹潘素文献编辑整理委员会.回忆张伯驹[M].北京:中华书局,2013:6,7.
[6]杨世伦.青绿山水的传承与发展[J].书画世界,2018(8).
作者簡介:吴晓欧(1969-),女,汉族,吉林省长春市,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1993年学士;研究方向:西方艺术史与艺术博物馆;李惠兰(1995-),女,汉族,湖北宜昌市人,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学生,美术学学士;研究方向:美术馆管理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