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侗族婚嫁有自己的一套严格程序和内容,婚礼程序一般分为:下聘和接新娘、回门三步。下聘分第一次下聘和第二次下聘,内容不同,要求也不一样。接新娘、回门也有严格的步骤和规则。比如接新娘的人数、着装、礼物、菜肴、歌曲内容等。
【关键词】聘礼;接新娘;回门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侗族婚俗是侗族的一个很重要的风俗,传承了侗族古老的婚俗文化,也反映出侗族是一个团结友、可亲好客的民族。
侗族的年轻女孩,喜欢在晚上三五成群地聚在家里紡纱、织布、唱歌。年轻的小伙子听着歌声就能找到女孩们,然后一起行歌坐月。如果互相喜欢,就回家跟家人说,若家人都觉得可以,男方母亲就去找个家族里有威望的长辈(必须已经成为奶奶)到女方家里说亲,如果女方家人同意,就送一只鸭子给说媒奶奶带回家,如果不同意就送一只鸡带回去。女方同意了,媒人就去跟男方家人说,然后男方家人会和女方一起商量,按照侗族的古老习俗来举行婚礼。
一、第一次聘礼
侗族的婚礼第一聘,侗语称“mail”(咩)。
双方家人选定好日子后,当天清早,男方的族人挑六担鸭子和肉到女方家。鸭子必须是自己家养的,不能买。女方的直系亲属在家里等待,当男方族人到门口的时候就放鞭炮,女方亲人知道了就做好接礼准备。当接下礼的时候,会把女方做好的鞋子、鞋垫、绣品等放到男方的篮子里去,男方族人把东西放在一楼后,再上去和女方亲人一起吃饭,然后回家。
第一次下聘的时候,女方请来吃饭的亲戚是和男方不一样的。男方一般都是请家族里的人,而女方接第一聘的时候,是请爸爸妈妈的兄弟姐妹和爷爷奶奶的兄弟姐妹,还有外公外婆的兄弟姐妹,以及女方一起长大的姐妹,在西山,称为“bengb”(奔),也就是闺蜜们。而男方一般都不请客,只有女方家才请朋友和堂、姑表们来一起吃饭,西山称“见呗”,男方只是把女方给男方的鞋子、鞋垫、绣品等分给挑东西去女方家的亲戚们。第一次下聘亲戚和朋友们都是一起在白天吃饭喝酒。晚上女生还可以继续和姐妹们去行歌坐月。
在侗族,就算是订婚了,还是可以去和朋友们行歌坐月,男女双方都可以,而且都可以称自己没有定婚。因为也有不同寨子的人来,有些不知道他人已经订婚的。当然,男生也可以去别的寨子“走姑娘”。所以在侗族行歌坐月的歌曲里,都会说“你们从远处来,在你们那,肯定都已经订婚了的,你们是好人,我们肯定配不上,今晚可以和你们坐在这,已经知足了”。因为这样,年轻男的都称女生“maih kel”(买克),指他人妻子的意思;女孩则称男孩“shaoh kel”(少克),指他人丈夫的意思。
二、第二次聘礼
第二聘也是非常重要的步骤,西山侗族称“youv”(攸)。
双方父母商量好日子后,当天男方家人和他家族的亲戚一起挑东西到女方家。这次男方家挑给女方的东西就比较多了,鸡鸭鱼肉都有。但是也和第一次一样,鸭子必须自己家养,猪肉也是自己家养,如果不是自己养而是买的,那就是觉得对女方不尊重,不怎么看重这个媳妇。
这次挑的数量也比之前多了许多,在三十担左右。男方还是族人挑到女方家,女方的亲戚就是叫上家族里的人一起来接下男方家人挑的东西。
这次女方的鞋子、鞋垫、绣品比第一次更多,而且比正式结婚时的鞋子还要多。一般在女方房间会铺满,而且鞋子一定要纯手工,如果不是手工,就是对男方的不尊重。都是自己和妈妈做,亲戚也会送很多,而且闺蜜们也会送很多,一般都是送鞋子和鞋垫,绣品都是自己家人准备。这些鞋子、鞋垫和绣品,男方的亲戚会都带去男方家。
在第二聘的当天,女方会拿出自己家酿制的米酒给男方亲戚喝。第二聘,白天是亲戚们喝酒吃饭,而朋友们则留在晚上吃。晚上只有女方朋友(男女都有)一起喝酒,而且会唱歌,一般准新郎是不会来的,这是给准新娘和朋友们一起玩的空间和时间。
三、接新娘
第三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就是结婚了,西山侗族称“baic shaos”(拜少),即女孩出嫁的意思。
正式结婚也是双方选好日子,前两次都是一天,而结婚要分三天。在从江县西山镇结婚大都是冬天,很多人是在春节前后结婚,因为那时天气也还是冷的,便于食物存放。同时,这是农闲季节,还有外出的亲人也都回到家里了。对于男方家来说,第一天家族里的朋友来商量安排任务,男的买好材料,把桌子、板凳等工具都准备好。女的则去做要给女方的粑粑。晚上男方朋友在男方家吃饭,第二天女性还是做粑粑,男人们就做好正餐要吃的菜,一般都是十二碗。这天亲朋好友都来了,叫进客。
第三天凌晨1点钟,新郎和伴郎们一起去女方家里接新娘回家。新郎要提着煤油灯,而且不可以让它熄灭。新郎和伴郎都要穿上侗族男子最隆重的侗族服饰,伴郎一般为9个。这时,新娘已经穿好侗族的盛装和伴娘们在家里等新郎。伴娘每人手里拿着一大碗自家酿制的米酒,在门口等新郎和伴郎们的到来,伴娘们唱“ghab sab dob”(拦门歌)和“ghab kaol”(开饭歌)。新郎和伴郎们一定要把伴娘们手里的酒都喝光,才让他们进门。新娘则在家里面等着,所有人一起坐在摆好的饭桌上,一起唱侗歌,男女对唱,然后吃饭。
吃好饭后,新郎和新娘一起拜别家长,在女孩子要出门之前,母亲会给女儿训话,就是女儿到丈夫要贤惠、孝敬之类的,礼成新郎对岳母改称呼为“sas ded”(萨德),“萨”直译是奶奶“,“德”是外婆。但是这里是对岳母的尊称,意为希望她早日可以当外婆,而且新郎也会把他当亲生母亲一样孝顺,孩子以后不分是奶奶还是外婆都一样孝敬。然后就接新娘回家,到家了也先拜天地、祖先、父母,礼成就是新郎家人了。
当天,伴郎和伴娘还有新郎家的妹妹们一起闹洞房,一起陪新娘到天亮。天亮,新郎带新娘去见自己亲戚,大家相互认识,让新娘正式融入这个家庭和家族。
四、回门
回门是结婚过程中最后的一道程序,也是很重要的仪式。
回门有很多规矩。第一是回门的时间。一般是新娘进屋的第三天,新郎陪着新娘回娘家一趟。如果新郎和新娘家近的话,结婚当天就回门到新娘家吃饭,吃完饭当天又转回新郎家。还有另外一种特殊情况,如果送亲客提出第二天要走的话,新郎、新娘也可以随送亲客一起回门。为什么呢,因为送亲客除了新娘的兄弟姐妹、好朋友外,还有女性长辈在,比如伯母、叔母,姨娘、姑妈等。尊重送亲客的意愿,随送亲客一起回门,也是对长辈的尊重。
第二是参加回门的人。回门时,当天回门的话,除了新娘和新郎外,还有跟随新娘来的送亲客以及新郎家的兄弟姐妹和好友等。当天回门的,新郎家的长辈不去。因为,当天新郎家里还有很多客人需要招呼和作陪。如果第二天回门的话,新郎家需要宴请来帮忙的亲友吃饭,新郎父母也去不了新娘家,但是除了新郎父母的其他长辈可以去回门。第三天回门的话,新郎的父母或者叔伯等长辈就都可以一起跟着去新娘家回门。
第三是回门前说的话有固定模式。在回门前,代表新郎家陪送亲客吃饭的人(有新郎长辈和兄弟姐妹等),一般由新郎男性长辈代表新郎家说“各位亲朋,今天招呼不周,请多多包涵,现在我们都是一家人了,以后欢迎常来走走”之类的话。送亲客中,新娘的女性長辈答谢一些“麻烦了,感谢亲家盛情款待,现在我们是一家人,也欢迎常去我们家走走”。
第四是回门礼物和注意事项。回门时,新郎家会给送亲客准备好鞋子、鞋垫、布料等礼物。同时,还会带上炮、纸等回到新娘家。在新郎家出门时,要放炮欢送。到新娘家后,要放炮了才进屋。进了新娘家堂屋,还要在新娘家神龛那里烧香烧纸、祭拜祖先,告知祖先新娘回门来了。放炮欢送和放炮进家,是表示这场婚姻是明媒正娶的,要光明正大地回门。
第五是回门到新娘家后,要吃饭了再返回男方家。新娘家让新娘、新郎与家人坐在一起,吃一次分别饭。同时,安排兄弟、叔伯、婶娘送新娘回新郎家。出门时,新娘父母会嘱咐女儿,要勤俭持家、孝顺公婆、为人和善、团结亲属等。新郎要向岳父岳母表示,一定善待新娘,照顾好新娘,请岳父岳母及亲戚们,多来家里走走,并表示一定会陪新娘常回来看看。
回门返回新郎家后,送新娘回婆家的这些亲戚,都要在新郎家吃饭。路近的话,会在当天返回娘家。路远的第二天返回。临行前,新郎家都要送上衣服、鞋子、鞋垫等礼物,并邀请这些亲戚有空常来走走,多来看看新娘。待人走了之后,整个结婚程序才算完全结束。
侗族的结婚程序多,仪式也比较繁琐。但正是这些仪式感,增强了结婚的庄严感和隆重感,体现了侗族人民的深情厚意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作者简介:杨春兰(1994-),女,侗族,贵州从江县人,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