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冬
关键词: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提高课堂效率;联动编写
何为导学案呢?导学案就是一种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能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它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将教案和学案综合而成的一种能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原则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受到了很多教师的肯定,但是也有很多教师在使用导学案过程中,因为对导学案本身的理解和应用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些许误区。
误区一:最近几年因为导学案上课模式的提出,且受到了充分的肯定后,很多学校也都与时俱进的要求教师学习采用这种模式来上课。因为守旧但又不得不应付学校的要求,很多教师在没有对导学案充分了解、学习的情况下就随便从网上下载一些导学案来上课。结果上课课件内容与导学案的各环节内容不配套,顾此失彼致使导学案成为上课的一种累赘。更有甚者干脆只把导学案当成练习案,上得不伦不类流于形式。
误区二:很多教师只有在公开课或者参加比赛上课时才会做对应的导学案,来体现自己的课堂模式是与时俱进的。而平时上课时,连基本的学生预习案都没有,更别说课堂导学案及课后练习案了。没有将导学案成为平时上课的常态化,只靠几节公开课或比赛课是不能起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的。
误区三:坚持自制导学案且试用一段时间后无法坚持下来。近年来因为导学案掀起了热潮,所以教师们也都以教研组或备课组的形式开始了自制导学案,但坚持没多久就坚持不下去了。原因有三:原因一:是学校规模较小,一个备课组或教研组的物理老师总共也就一二个人,因为工作量巨大,做起来力不从心。原因二是:自从教师要参加省考以后,通过省考的年轻教师一般也只能先到乡下教课,所以城区中学教师都已经驱于老龄化。而老教师都觉得要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制作校本导学案力不从心,而无法长期坚持下去。原因三是:通过备课组集体做出的导学案,因为是采用分章节分工制作的,虽然参加制作导学案的教师们都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制作和完善导学案,但是本备课组的其他教师再拿来上课时总感觉会出现脱层现象,没办法与自己上课思维相统一,或与自己班级情况不吻合,所以很多教师在试用一段时间后,就放弃使用导学案了。
误区四:很多学校的教师都认为导学案的制作因为要查阅大量的资料、与时俱进的更新内容以及分析学生的学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样做得不偿失。还不如采用老套路:教师讲,学生听,来得实在。从而舍弃了用导学案上课这种模式。
2.1 逐步提高学生课内课外自主学习的能力
托勒密曾经说过:“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的人”。而要想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是学习者自己本身主动地想学要学肯学,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学习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的。然而现状是大部分的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的弱,甚至根本就不会自主学习,只会上课听老师讲课,被动地接受学习。而利用导学案就能逐步地提高学生课内课外自主学习的能力。
导学案首先在学生的预习案中给出明确的预习目标,让学生在预习时有了既定目标就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其次在导学案中的新课导入部分可以设置一些跟学生认知水平贴近的有趣而又神奇的现象、故事、图片,以及一些学生可以利用身边器材就可以完成的小实验来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大气压这节课中,就可以让学生利用矿泉水做两个实验。一是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在矿泉水瓶瓶口盖上一张硬纸片后,再将矿泉水瓶倒过来,看看纸片是否会掉下。二是在矿泉水瓶四周扎一些小洞,装满水,会看到小洞有水喷出,再用手将矿泉水瓶瓶口用力压紧,看看这些小洞是否还会有水喷出呢?在做液体压强导学案时,可以通过展示海钓者在快速提出上钩的深海鱼出水面后时,鱼嘴都会张得很大,而且嘴巴都含着一个“大球”(其实这是鱼的胃)的照片,提问:“为什么钓深海鱼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现象对学生来说是是那么的陌生,那么的不可思议的,能强烈地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再次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可以将课本中那些精炼的,生僻难懂的,定律概念以及实验探究结合自己学生的实情来逐步设计导学案的各环节,将对应的知识点有层次有梯度逐步分解。这样就能大大降低学生自主学习的难度,让各层次的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都更有信心和兴趣。
2.2 提高学生在实验探究课中的合作探究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对实验的探究是学生在初中物理课中必备的能力之一,也是物理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之一 [1 ]。然而在初中物理的实验探究课中虽然大部分教师都有按照实验探究的七个环节来进行探究,但其实都是形象而意不像,学生都只是看客,参与度不高,只是在那等着记录教师给出的实验探究结论。实验探究能力根本没有得到提高。那么怎么用导学案来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呢?具体做法是:在开学初就将各班学生按照座位,将前后两桌学生四人分为一组,选出一人作为本组的组长(若要想做的更好就需要和班主任协商按照学生好中差调整座位了) 。在上课的前一天就先将导学案发给学生预习,第二天本组成员集体讨论后由组长负责收集本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上交给教师。导学案在编写时将实验探究的步骤及注意事项以问题的方式有层次有梯度地展现给学生。上课时,教师不直接讲实验探究,而是首先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按照导学案步骤先自主探究,讨论。其次教师再将各小组探究的结果和各小组在课前上交的不能解决的问题用投影形式展示出来。最后师生共同分析讨论总结出结论。这样利用导学案完成的探究包括了组组、生生、师生的全方位合作与交流,可以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去学习,并加強合作交流。这样就能充分地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和锻炼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2.3 提高課堂效率,把课外时间逐步还给学生
优质的导学案会依据学生学情确定学习目标,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前预习案、课堂导学案,以及当堂反馈案。而利用导学案上课的课堂则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2 ] ,教师导学为辅,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且教学环节设计科学合理,时间安排恰当,问题设置具有启发性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也能充分的激活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组织学生进行互动学习,合作分享,问题抢答,讨论分析,当堂检测,作业互批互改,及时发现问题补充更正,真正做到当堂任务当堂解决或者基本解决,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课后不布置或少布置作业把课后时间逐步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和爱好,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3.1 学校联动编写导学案省时省力可行性强
编写导学案是一个非常耗时耗力的过程,仅仅依靠一个学校,一个备课组,特别是那种师资又比较少的学校,要编写出好的、配套的导学案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针对以上这种现象,我们可以让一些学生学情相似的学校联动起来一起编制导学案。参加联动的各学校老师按学科、按年段通过微信组群,分配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至少提前一周)再将编写好的导学案发回群里,供大家集体讨论,分析,调整编写方案。这样既解决了因人力不足而工作量又大的问题,又使编制的导学案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实用性的特点,能让导学案常态化。
3.2 导学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学校联动编写导学案在第一轮时所有教师的工作量会比较大,但只要编写完一轮后就可以将导学案相互传承,相互学习。那么是不是教师以后就可以高枕无忧,年复一年的使用这些导学案呢?当然不是。正所谓“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每一年,每一届的学生都有自己各自的特点,而且学生成长的环境也日新月异, 所以导学案的编写也应该是在之前编写的基础上不断地更新。比如情境导学中的例子可以结合学生周围以及国家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来引入,让学生更具有亲切感,更能体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还有在题目的选择上也应根据每年的中考要求以及对应的中考题目,做出适当的调整。这样做出来的导学案才是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才能全方位的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3.3 组织导学案编写比赛,激发和培养年轻教师
年轻教师是教育的新生力量, 充满激情、活力和创新性。薪火相传,未来的教育必将要由年轻教师来担当,因此对年轻教师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以组织35周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参加导学案编写竞赛(可以是从校级到省级,甚至更高的级别的竞赛),给他们创造能力展示和提升的平台,让他们通过层层比赛的洗礼,不断地激发和提升自身的能力。同时通过比赛也可以为导学案的编写发现新人才和寻找中坚力量。
[1]蒋小钢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目标设计[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11):112-115
[2]林文惠,初中物理教学学生主体性激发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5):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