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玲
[关键词]创新创业 职业院校 “双师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03-0057-04
从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目标以来,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创新创业浪潮,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职业院校师生创新创业的政策。双创教育即创业创新教育,其关键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职业院校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主体,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离不开“双师型”教师。“双师型”一般是指具有“双职称”“双证书”“双素质”“双能力”等。“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理论基础知识,还要带领学生积极投身到各种实践当中,做出相应的新成果。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在“双创”背景下,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依然面临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一)符合国家推动创新创业发展的要求
创新创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效路径,而创新创业实现的前提是拥有一批具有真操实干能力的实用型人才,这就对职业院校提出了新要求。其中,教师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教师的素质要求并不能满足我国快速推动创新创业的新需求,因此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势在必行。同时,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也是国家和政府在创新创业背景下对职业院校教师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双师型”教师能够推动大众创业以及万众创新的持续发展,主要是因为他们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社会实用型人才,并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创新创业进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二)符合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需要
创新创业教育在职业院校的开展也要求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用自己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开展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在创新创业大背景之下,我国职业教育正面临改革,要提高我国的创新创业能力,就必须从提升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实需求入手,紧跟时代发展需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实践教育。例如,电商、微商创业模式目前比较流行,教师需要了解这些领域,然后在教育实践中,引导学生开展相应的创新创业项目。
(三)满足提升职业院校學生就业竞争力的需要
职业教育转型和高校就业分配制度的改变导致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压力大增,同时也让他们了解到创新创业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市场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创新精神。学生越来越希望院校和教师能够为他们提供与专业和就业发展有关的帮助和指导,其中也包括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指导。而培养高级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的使命,当然也离不开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较高的职业院校教师团队。因此,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仅向学生传授扎实的理论文化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职业指导。一旦建立起“双师型”教师机制,职业院校教师就能具备教育发展的超前意识,在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并根据社会需求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学生在创新创业上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增强学生日后创新创业的信心。
(一)“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专业化程度比较低
我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数量根本达不到创新创业教育需求,加上双创教育开展较晚,创新创业课程也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教学体系,因此招聘到的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师就少之又少。而在校教师能够接触和学习到的双创知识也是有限的,难以完成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变,导致创新创业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得不到很好的保障。
影响教师专业化程度的因素比较多,造成很多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水平比较低的原因主要有:首先,专门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大部分都没有相关专业背景,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而且很多自身也不具备创新创业的经验和经历,加上大部分教师都忙于行政和教学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研究创新创业的相关课程,有的甚至没有这类课程的相关教材,导致很多教师在该课程的备课上存在困难;其次,大部分在岗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毕业就参加工作,没有真正参与社会上的一些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专业技术能力不足;最后,从双创背景下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来看,一些参加培训的教师很难达到标准要求。
(二)教师双创意识比较薄弱,实践能力有待提升
即使校园内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足够浓厚,很多教师也很少意识到或者没有能力把创新创业融入课堂教学。这是因为很多职业院校教师本身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既没有成为“双师型”教师的主动意识,也缺乏创新创业的实际操作技能。这也表明,他们还没有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应该作为一门综合性和系统性的学科来组织教学活动,这在无形中限制了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另外,社会对于职业院校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存在偏见,造成教师转型的保障体系不完善。这些因素都造成很多教师不愿意到企业参与实践锻炼并获得经验,教师的创业实践能力得不到提升,也就不能满足双创背景下职业教育对“双师型”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
(三)教师培养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合作方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构建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搭建一个共享平台,即可以将职业院校与企业有效联结起来的平台。目前,我国很多职业院校和企业的合作缺乏深度,造成普通教师向“双师型”转变缺乏一个有效的合作方。一方面,企业以盈利为目的,与职业院校开展合作过程中,对于如何激发教师积极性、如何促进教师向“双师型”转变,他们根本不关心,而且很多企业也不愿意免费向教师提供一些挂职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对于参与企业实践培训,职业院校教师自身兴趣也不高,很多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不愿意花费时间去研究与此无直接关联的创新创业问题,也就错失了提升机会。
(一)制定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构建“双师型”教师培训保障体系
1.营造良好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氛围,建设专门的教师培训基地。首先,职业院校应加大“双师型”教师宣传力度,让教师以及广大社会人士都能对“双师型”教师培养足够重视,从而在整个社会范围内树立起正确的职业教育观念。在经济转型、创新创业的大背景下,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并规定每年五月第二个星期为“职业教育活动周”。职业院校应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向社会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双师型”教师自身的认同感与职业幸福感。其次,职业院校应制定完善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为“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的运行提供保障。例如,职业院校可以允许并支持具有实践经验的创新创业名人和高技能人才到校担任兼职教师,在校内建立专门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让校内和校外的教师都能够利用这一平台积极互动和交流,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氛围,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整体素质,优化职业院校教师团队。
2.发挥“双师型”教师带头人和兼职教师的示范作用,重点培养中青年教师。为了满足双创教育的新要求,职业院校应该从实际出发,加强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首先,职业院校应选拔一批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双师型”教师带头人,并创造更多机会,加强对这类人才的培养,为其他教师向“双师型”转变树立榜样,激发其转型的积极性。其次,职业院校可以聘请一些退休教授以及企业一线员工作为院校的兼职教师,为“双师型”教师的转型提供教育资源。这类人才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的专业技能,并且与其他院校或者社会、企业有着密切的关系,能让本校教师更清楚地看到未来市场走向,在成为指导学生教育主力军的同时,为学校和教师队伍带去活力,促进“双师型”教师的成长。最后,职业院校还应该重视中青年教师培养。中青年教师容易接受新知识和新技能,在教育观念方面也较为先进。职业院校只要对中青年教师加以鼓励,便能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激情,主动提升自己的“双师型”技能,从而在未来的职业院校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制定激励政策,拓宽“双师型”教师来源渠道
1.建立合理的教师考核机制,采取激励方式为教师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需要院校和教师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的过程,而教师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双师”技能的培养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对“双师型”教师的考核,学校应结合创新创业有关内容采取灵活的考核机制,运用物质激励、精神激励、职业发展激励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双师型”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对其评价不应只关注课程教学与科研工作,更应加大其创新创业实践成果奖励的比重,引导教师重视自身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提升,从而使教师在提高理论素养的同时也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真正成为学生创业过程中的“双师型”导师。
2.聘请高素质和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師,建立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首先,职业院校应该招聘一定数量具有创新创业背景的高学历人才或者拥有丰富创新创业经历的社会人才来充实教师队伍。双创视角下的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阅历或者经验来指引学生,并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职业院校要紧紧围绕双创背景下“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开展招聘工作,高薪聘请贤能之士,解决此类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其次,职业院校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起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并发动一切可利用的社会资源,组织社会上对创新创业有突出贡献的专业人士,成立专业的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培养校内教师的创新创业精神,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发展。再次,针对现有教师,职业院校应该充分利用具有创新创业潜能的教师和一批对创新创业有兴趣的教师,对他们进行重点培训,提供多种出国、入企业培训和进修的机会,同时完善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制度,帮助其实现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型。最后,职业院校应该鼓励教师创业,使教师在创新创业的具体实践中完成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型。
(三)推动校企合作,加强校校合作
1.推动校企合作,加强“双师型”人才的培养。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互通的桥梁,能够有效衔接职业课堂和行业发展需求,是奠定教师队伍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职业院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之一。首先,职业院校可以采用“引企入校”或者“引校入企”的模式,成立校企合作俱乐部以及其他的校企联合管理机构,在机构内进行“双师型”人才的交流、互换,共享校企之间的信息和资源。其次,职业院校必须深化校企合作,构建人才共享平台,使得院校和企业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模式上达成共识。企业发展中会遇到很多创新创业问题,这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了素材。同时,职业院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将专业对接企业,这就形成了职业院校专业对接企业实际需求、“双师型”教师对接专业技术人员的校企专业共建模式,必然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深入培养。
2.深化校校合作,实现“双师型”人才的共享。职业院校应采取合作法、交流法、互换法等有效方法,建立起院校和院校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引导每个院校不仅关注到彼此之间的竞争关系,更应该看到彼此之间的合作潜力,促使院校之间建立起人才互聘制度、互调制度,将更多优秀教师推荐到更好的学校去兼职。这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帮助,既能锻炼教师实践能力,又能引导教师自主学习和相互学习,不断强化自身各个方面的技能。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肩负着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伟大使命。因此,职业院校应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机制,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团队。这就要求职业院校转变传统的教师培养模式以及教师对于创新创业的认识,建立起能够激励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的机制,为教师提供广阔的创新创业科研平台,深化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搭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拓宽师资渠道,改革职业院校教师人才的聘用和培训机制,实现分层培养。
[1]黄静,张恒正.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9).
[2]刘丽芳.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育[J].教育与职业,2018(9).
[3]李梦卿,张碧竹.教育规划纲要背景下的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1(2).
[4]贾文胜,梁宁森.基于校企共同体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15(1).
[5]陈池.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下高校创业教育热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5(10).
[6]张皖俊.利益相关者视域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教育评论,2018(3).
[7]刘再春,黄菲.基于政策工具视角的“双师型”教师政策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9).
[8]李亚昕,张栋科.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能级管理新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