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洪芹
【摘要】艺术是人类内心情感的表现,音乐也是同样。给孩子们的音乐教育中,不仅要教给他们学习音乐的知识理论,更应该借助音乐的教育形式去培养起孩子们的情感世界。近年来,情感教育受到的重视度越来越多。本文从情感教学进入小学音乐教授中分析问题,寻找渗透路径,以促进教学的发展和孩子们的情感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情感教学;有效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现在我们的音乐教育的现实则是,老师们只顾去向孩子们传授音乐方面的知识和学习技巧的传授,而忽略了对于音乐感情的赏析及对艺术感情的培养。因此,在新时代下,小学音乐教师们应当重视对于音乐感情素养的培育,以促进音乐教学的不断完善。
一、情感教学
感情是人们内心感受的体现,它是复杂、多变的,又是让人难以捉摸的。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对于内心情感的培育,因此,情感方面的教育可以说是整个教育的大方面的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发育和知识的积累具有不可言喻的重要性。简而概之,情感教学模式就是将情感的因素充分地发掘出来,让孩子们在学习到了基本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对于内心感情的控制力和对于自身内心世界的感悟力。小学时期是孩子们培养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情感教育在这个时段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对小学生的培育中,我们应该顺应孩子们的个人性格,在教给他们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让他们去发展感情世界,努力培育他们的健全人格。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教学目标不够具体
音乐是艺术领域的一个大的门类,在学科划分上属于人文学科范畴。同时,音乐也是小学这个孩子们学习入门阶段的重要教育课程,是教育中的美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现阶段我们的教育方式体制还是具有局限性。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试教育对教学方式的影响还是很大,我们的教学指导大纲过多地把重点放在了音乐的专业性方面,过于理性了。而且老师们对于音乐教学的重视都是不够的,认为音乐教学可有可无。虽然经过了我们的努力,当前音乐教学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是就现实的情况而言,我们的音乐教学依然缺乏一个明晰的发展目标,教学研究太过宽泛,难以得到真正的实践,同时最重要的是缺乏感情的教学融入。
(二)音乐教学缺乏情感体验
教学是一个综合的活动,它需要的不是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独奏,而是需要老师和学生们的共同配合。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老师们依然在“坚持”着传统应试教育的方法,照本宣科、死守课本。这样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不足够引起孩子们的教学兴趣,也难以去得到一个较好的学习效率。老师自顾自地讲课,不去与学生们进行深刻的交流,缺乏应有的互动,彼此之间有着隔阂,使得课堂“冷冰冰”。
(三)音乐教学评价不够科学
过于“冰冷”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孩子们更加地去拒绝学习,因为他们年龄小,脑子中的知识量有限,难以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因而,对于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够,这时,又加上没有对于知识的情感体验,因而他们很难去主动地去接受这些知识。只有把情感教学融入到教学中,讓孩子们对所接触的知识产生依赖感,然后他们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它。当孩子们积极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的时候,再加上自己的亲身感受和老师的点评指导,就能够有效地学习到知识。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们都只是会片面地去评价孩子们的学习、参与的结果,忽略了孩子们学习过程中的内心情感体验,因而无法调动孩子们的积极参与的热情,降低了教学的实际成果和效率。
三、情感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路径
经过实践证明,情感教学在促进提升教学质量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也正因此,情感教学正在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我们如知道,在当前的教学体制中,小学音乐的教学还没能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不管是在教授知识理论的环节还是在进行实践教学的环节,传统教育都存在着缺陷,这种缺陷只有靠情感教学的加入来弥补。情感教育能够有效地提升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质量,促进课堂教学的良性发展。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加入情感教学的重要性,要构建一个良好的情感教学发展模式,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个人的学习、工作的动力归根到底就是兴趣,一个人只有对这件事或者这样东西感兴趣了,他才会去努力;学生对课堂感兴趣了,他才会对学习保持热情。因此,兴趣才是一位真正的好老师。学习音乐也是,只有学生对学习音乐感兴趣了,他才会去积极地学习音乐,热爱音乐、为了培养学生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拥有一个自由、轻松、快乐的良好课堂是关键,这一点对于那些本身就活泼好动的孩子们显得尤为重要,有了良好的教室氛围后,教室才会变得容得下他们。
想要做到这些,老师们应该积极寻找一种方法去营造出一个合适的教学环境。想要让教室变得活泼、欢乐起来,根据一般的经验就是要让孩子们动起来,这样我们的老师就不能仅仅把学生们局限于课桌之上了,而应想办法去让学生们合作,相互动起来去合作完成一些事情。例如,话剧表演、讲故事等,再加上一些情景创建,营造一个逼真的表演环境,让孩子们参与到其中。这样可以引起孩子们的“玩”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习知识,促进学生和老师之间同样感情的培养。例如,当老师在教授《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老师可以找一些道具,让孩子们以演话剧的形式来学习这首歌。首先,我们搭建起一个有水池、小船的场景,让孩子们一起双手“划桨”,并边划边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这时,用投影仪来投射出波浪的画面,营造出一种真实感。这样,孩子们的兴趣就被激发了出来,他们更加积极地唱歌、划桨。这时候,老师再切入相关的讲课课件,给孩子们讲解相关知识,其中再加一些场景的语言描述,让场景显得更加立体。
老师还可以在结束后举办一个小型演唱会,让大家把自己学的演唱出来,下边的同学们负责打分。这样,一个和谐、生动的教学画面就呈现在了大家面前。这样的教学中融入了情感教学,很好地带动了学生们的上课热情。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很值得一试。
(二)情境交融,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音乐是用来满足听觉享受的,倾听是欣赏她最好的方式,离开了对音乐的倾听,那么音乐就失去了意义。所以,教师们应当选择一个好的方式和环境,以便让孩子们加强对于音乐的的倾听感受,以便加强情感体验。就像大人们欣赏钢琴曲那样,老师也可以播放一些优秀的歌曲来让学生们倾听、欣赏、感悟,让孩子们在情感上对音乐产生一种亲切感。举个例子,老师可以教授《听妈妈的话》这首歌,在倾听之初,老师可以让孩子们欣赏音乐,然后伴着音乐和歌词回想自己的妈妈在生活中的样子,感受妈妈的默默付出和她对自己的爱,教会孩子们感恩妈妈的付出。孩子们在旋律的演奏下慢慢地回忆起过去的生活,他们在情景交融中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他们纷纷表示以后要做个懂事的孩子,并且要回报父母的付出。这样,老师不用讲述太多的道理,靠着音乐的情感教育就让孩子们懂得很多的人生道理。
(三)以情动情,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在小学教育之中,老师们无疑是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的,他们在学校中教授孩子们知识、负责着孩子们的安全,几乎就是孩子们在学校的父母一样的重要。所以,在小学教育中,老师的行为无疑也是对孩子们的学习等影响很大的。这样,就要求老师们应当注重自身的行为,以此来做好“为人师表”的职责。老师们在进行教学时,应当对孩子们温柔以待,用自己的真心跟孩子们交流;当孩子们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老师一定不可以用严厉的言辭去教训他们,这样会伤害到他们的幼小心灵,因为他们还小,心灵还很脆弱。老师可以私下告诉他们来让他们改正;老师应努力维护教室内的和谐,用真情来进行班级管理,最好的方法是老师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交流谈心、一起去维护班级的和谐稳定,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进行教学工作。通过老师和孩子们的交流,构建起良好的师生氛围。这样可以是老师了解到孩子们的问题和喜好等,老师可以根据这些调整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
(四)以评促情,提高学生创造力
对一个表现良好的学生的奖励会是一个很好的教学举措。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只是仅仅在教授音乐方面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及时对于教学情况和各学生们的表现情况来进行评价。如果表现好的应该去加以鼓励,这样既表扬了优秀的行为,更为其他孩子们立了个好榜样,这样可以起到激励作用。关键的是,如何进行评价,以什么标准来进行?首先,评价应该是从多方面的,这既是指做评价一方的多方面,如可以老师、学生一起评价;还包括评价标准的多方面,如不知是从成绩单方面进行定性,这也就避免了不公平的出现。并且,评价之后应当以奖励为主,其他表现不太好的学生绝对不可以当着班级学生的面去严厉批评,这样会伤害到孩子的幼小心灵,我们可以私下去单独找孩子谈,了解她的情况,从而可以方便地为她解决问题,促进孩子的成长。
四、结束语
教授音乐是要把音乐当作一门艺术来进行,只有这样,音乐教育才能达到知识和情感的双重教育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使它的教育价值更加得到凸显,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们,促进他们内心情感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对美的审视能力,使他们的情感加以升华。当我们把情感教学模式融入到小学音乐的教授当中时,音乐的感情魅力就能足够引起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这样有利于促进孩子们对于音乐学习效率的提升,有利于孩子们与老师之间关系的良好发展,有利于孩子们艺术感情素养的养成和对美的鉴赏能力的提升。所以,我们应当重视情感教学模式和小学音乐教育的融合发展之路,加强对于音乐感情教育方法的研究,不断追赶时代脚步,创新方法,不因循守旧,在提升学生的自身能力的同时也促进着音乐教学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薛金,唐美玉.关于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从解读《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谈起[J].辽宁师范大学, 2012,3(9):18-19.
[2]焦玲,张浩然,冯丽.情感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渗透[J].教师,2014,6(25):14-15.
[3]张秀芹.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音乐时空,2014,8(15):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