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

2019-06-11 08:16李乐霞
教育与职业(下) 2019年3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新常态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有助于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借势发展,吹响新常态“众创”号角; 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代脉搏律动,实现跨界融合“协同育人”;助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主力军。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制约因素有:理论储备相对薄弱,教育教学主体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和能力不足,缺乏课程融合的联动机制和保障机制。对此,文章提出了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策略选择:明晰创新创业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学科属性;把握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本质,定位创新创业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落脚点;加快多重资源整合,深化育人效果;注重顶层设计,健全保障机制。

[关键词]新常态  高職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  融合

[作者简介]李乐霞(1977- ),女,黑龙江双鸭山人,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博士。(江苏  淮安  223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专题)项目“新常态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SJBFDY276,项目主持人:李乐霞)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06-0068-06

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处于“长期停滞”的新常态不同,我国新常态的主要特点是“结构性减速”,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是表象,结构调整升级是根本。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迫切要求创新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现代化人才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核心要素。2017年第71届联合国大会将每年4月21日指定为“世界创意和创新日”,呼吁世界各国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校是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基地,高职教育具有与经济社会产业联系紧密、对产业市场变化灵敏的特点,高职学生对未来具有相对明确的预期,因此,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更易取得实效,理应成为新常态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阵地”。高职院校要主动与新常态时代脉搏律动,认清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把握客观存在的制约因素,探索课程融合的新路径,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时代价值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育骨干力量的重要使命。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要历史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应是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战场”。新常态下高职院校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浸润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1.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借势发展,吹响新常态“众创”号角。新常态下党和政府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愈加重视。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要全力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扶持工作。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培养目标和主要任务等方面对加快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行了顶层部署。总体而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从1998年清华大学等高校从海外引入“创业计划”竞赛开始发端,至今仍处于探索上升期。

高职院校遵循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同时立足人才培育“能力本位”、企业文化深厚、“双师”资源丰富等优势,初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创新创业课程为主体、以创新创业大赛为引领、以创业实验室孵化器为平台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但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对高职院校来说仍属“软肋”,学科属性模糊,课程授课形式单一,课程群建设缓慢,学理支撑不足,创业项目缺少技术含量且同质化严重,创业导师缺口较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力度亟待加强。

改革开放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历经40年发展,学科积累、理论储备、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和保障机制都有了质的飞跃。依托相对成熟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浸润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借帆出海”,拓展理论资源,拓宽教育平台,扩展创新创业方向,扩充创新创业经验,向千百万大学生吹响创新创业号角,营造整体创新创业氛围。

2.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代脉搏律动,实现跨界融合“协同育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代脉搏一同律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推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迫切需要大量的创新创业人才。高职院校在高职教育示范校、骨干校再到优质校建设的进程中,必须始终贯彻落实2015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要求,“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新形势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新内容、改进新方法、探索新模式提出了新要求。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在新常态下探索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跨界融合”,不仅有利于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象、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革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而且具有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方向引领、价值导引、能力提升、精神支撑、政策指导和法治护航等作用。

3.助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主力军。截至2015年,高职教育在校生数已达1048万,占高等教育的41.2%。麦可思研究院数据表明,2016届高职院校毕业生有55%在300人以下规模企业就业,成为中小微型企业技术升级发展的重要主体;2013届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的比例为2.3%,其中高职高专为3.3%,高于本科1.2%的比例;2013届大学生毕业3年后还在继续自主创业的比例为5.9%,其中高职高专为8.0%,高于本科3.8%的比例。可以说,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具有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有了更大希望。

第一,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动机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首要条件。思想政治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走近创新,走近时代发展和人民需要的行业和领域,走进企业家之路,将加速“众创”时代的到来。第二,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关键因素。创新创业能力并非与生俱来,是知识积累、品德熏陶和实践养成的结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涉知识体系宽广,对社会改革极具敏锐性,政策解读较为专业,实践教学相对成熟。因此,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优势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养成开阔的视野、开创的品格、辩证的思维、坚韧的意志、勇立时代潮头的精神和应对困难挫折的勇气。第三,培育全体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条件。创新创业教育并非精英化教育,而应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通识教育,但是现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不足,创业大赛、KAB(Know About Business)培训、SYB(Start Your Business)培训、创客空间和实验室等形式覆盖面小,参与学生有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课程总量充足、课程时间跨度大。因此,有意识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造就千千万万的创新创业人才。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制约因素

当前,高职院校响应时代需求,积极探索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和方法,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仍然存在着较多的制约因素。

1.理论储备相对薄弱。理论研究匮乏难以对实践提供有效指导。从学术研究来看,截至2018年12月1日,在中国知网以“创新创业教育”并含“思想政治教育”為关键词进行搜索,结果为126条。内容主要是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蕴含的创新创业内容、课程教学中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从已经出版的书籍来看,读秀学术搜索仅有3部相关书籍。周成军所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观、渗透性等模式,对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具有指导意义;陈建、谢亚蓉等所著《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吉林人民出版社,2017)论述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具有的优势,提出了从思想指导、实践锻炼、信念积累、文化熏陶等路径渗透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议;马俊平所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研究》(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8)强调要变革创新创业教育的“精英教育”模式,依托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惠及全体大学生。综上所述,关于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理论研究仍显薄弱,尤其是对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本质、工作重心等的研究需进一步深入。

2.教育教学主体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和能力不足。教育教学中教师是主导主体,学生是学习主体。当前,教师与学生“双主体”都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对课程的思想性和政治性重视有余,而对课程蕴含的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够。高职专科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三门思想政治教育主干课程,信息含量与本科教学一致,但学时减少,因此,教师多把完成课程的思想性和政治性看作首要任务,重心放在各门课程所传达的知识、思想和政策的宣讲,而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着眼不够,没有形成连贯的思想体系、完整的教学设计和操作模式。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缺少学习主动性,缺乏从课程学习过程中发展创新能力的意识,对课程中孕育的激发创新创业理念、养成创新思维、累积实践经验等内容感受不足。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也有待增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性较强,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主要来自高校毕业生、学校政工干部、辅导员等,缺少实践经验,创新创业能力不足,在渗透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方法欠缺。虽然2016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了《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但在实施中有管理盲点,效果难以保证。

3.缺乏课程融合的联动机制和保障机制。制度能够有效约束和激励行为。高职院校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开拓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新局面。当前,高职院校没有建立促进课程融合的联动机制。一是学校不同部门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缺少目的、任务、要求等方面的有机整合;二是校园活动处于活动水平低下、活动重复、学生参与意愿低的局面;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国家、省市和学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动态难以做到及时和全面把握;四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缺少共建共享;五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大学生创业政策解读、创业大赛指导、创业校友事迹传播和创新创业实践引导等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高职院校也没有建立促进课程融合的保障机制。从教师角度来说,教学质量考核以及教师专业发展、职称评定和晋升等都没有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相联系;从学生角度来说,创新创业过程和成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没有实现有效对接。

三、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策略选择

1.明晰创新创业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学科属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理当对时代课题有所回应,把创新创业教育这个新兴的研究方向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把党和国家的理论政策转化为大学生的思想素质与自觉行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直面大学生思想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关键问题,其中,就业创业问题是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关联最为紧密的方面。因此,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化为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和政治性是旗帜,决定人才培养方向;创新创业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落脚点,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

在学者张耀灿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的构建框架中,创新创业教育归属于应用理论学科中的非智力开发因素的研究,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播和理论的渗透,又要注重非智力因素在培养创新精神中的作用,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要注重“情商”“逆商”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锻炼,这就为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指明了方向。

2.把握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本质,定位创新创业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落脚点。创新,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是人的创造力,以梦想为支撑,以创造性思维为指引,以创意为基础,以能力为保障,其活动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从效果上来看,通常表现为技术创新和社会创新。创业是人类运用自己的知识与能力,以创造财富为目的,通过创新性思维,发现捕获机会,合理规避化解风险,不断创建新组织和开展新业务的过程。可以说,创业是人的一种劳动方式,一种生存状态。创新为创业提供动力,但创新不一定直接创业,也可以体现在高质量的就业和企业内部的岗位创新,成为企业技术进步的源泉。创新与市场需求结合就会产生创业,创业是创新的载体和结果。据麦可思研究院数据统计,2017年我国大学生创业比重仍然较低,约为3%,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20%的比例,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创新,重点是创业精神的培育,而并非仅是对少量创业行为的孵化。只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才能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发展。

厘清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落脚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学生的创新思维养成、创新能力培育、创业理想和创意萌发、创业意志磨炼、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以及创业氛围营造等纳入工作重心。首先,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授课内容等要全面渗透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授课时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创新创业元素,紧紧围绕“创新创业关键点”进行教学设计。例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以“中国梦”与“我的梦”为主题,激发学生的创业理想。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以“人生价值”为主题,引导学生生成创业理想;以“弘扬道德模范”为主题,引导学生遵守职业道德;以“身边的法律”为主题,向学生普及创业法律法规。在“形势与政策”课中,以“理性看待中美贸易摩擦”为主题,引导学生寻找创业机会。同时,采取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讨论式学习、自主性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例如,让学生自主搜索“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的优秀企业家”,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开展“在校期间以打工锻炼为主,还是以课程学习为主”的主题辩论,引发学生对人生道路的思考。课程考核既要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又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培养、创业意志的磨炼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全面融入专业建设。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理念为指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职班主任工作,参与指导学生专业创业实践项目,这样既能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政治性,又能满足学生的创新创业需求,激发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创业激情。再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情商”“逆商”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锻炼。思想政治教育要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和谐统一发展,开发创造学、心理咨询、职业生涯规划、人际关系学等课程,致力于学生心理素质提高,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奠定基础。最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在校园文化中的渗透。创新创业教育要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使学生在校园文化中感受到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积极参与第二课堂建设,鼓励、支持和指导学生自主开展社团活动。例如,理论社团侧重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和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解读,引导学生发掘创业机会;法律协会侧重创业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普及,引导学生当法治公民,做法治企业;文化社团注重和谐人际关系构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课堂显性教育与校园文化隐性教育相得益彰,有助于形成大学生亲近创新创业的良好局面。

3.加快多重资源整合,深化育人效果。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提升教师的育人能力。高职院校鼓励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学历进修、在职培训、域外学习等途径拓宽思维、开阔视野,为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提供师资力量。例如,教师可利用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网、超星学习通等网络资源平台,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课程和领略思想政治教育名师的风采,激发创新思维。高职院校激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化,鼓励其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提升职业技能;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到创新创业基地挂职锻炼,亲身体验创业实践,切实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

传统资源和现代资源整合,形成创新创业教育渠道的无缝对接。网络和新媒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微信、微博、网络音乐、视频、电子商务、在线学习等越来越多地介入到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当中,为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提供了崭新平台。高职院校要注重校园网络和新媒体平台的开发和维护,通过学院网站、部门网站、学院微信公众号、QQ群、企业微信等形式,及时向学生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推送学校“身边人”创业信息,“朋辈效应”将大大增进大学生的创业激情。

4.注重顶层设计,健全保障机制。注重顶层设计,以部门联动合力获取最大成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专业课教学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创新创业学院等要本着“开放、协同、融合”的理念,在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委员会的统筹领导下,实行部门联动,做好分工协作,有效形成合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长期深入专业实践,把握行业前沿创新科技和学生创业第一手材料,在教学中将更有针对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运用意识形态优势传播价值导向,与专业教师共同制订专业培养计划;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和学生工作部门的学生活动安排要做到统筹规划。一定要避免活动内容重复,这样会带来资源重置和资源浪费,尽力以合理的资源投入获取最大的教育成效。

健全保障机制,以合理政策激励师生全情投入。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根据新常态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要求,修订完善教师薪酬办法、教学质量考核办法、教师下企业实践办法等,使教师的年终考核、薪酬评定、职称评审与晋升等都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直接挂钩,为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提供持久动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出台学生弹性学制考核办法,实现学生创新创业过程和成果与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有效对接。学生创意的萌发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应该在思想政治教育考核中得到肯定,只有这样才能带动更多的学生投入到创新创业活动中来。

创新创业问题关乎经济新常态下国家发展目标的实现,关系着千百万大学生及其背后所属家庭的希望。高职院校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助力学生点燃创新创业理想,培养学生良好创新素质、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是适应、引领新常态的主动作为,将有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参考文献]

[1]李扬,张晓晶.论新常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赵婀娜.中国高教:体量大 成果丰 短板多[N].人民日报,2016-04-08.

[3]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发展创新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7(5).

[4]贺腾飞,康苗苗.“创新与创业”概念与关系之辩[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7).

[5]匡瑛,石伟平.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J].教育研究,2017(2).

[6]张庆林,张安宁,李乐霞.高職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结合的意义与路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3).

[7]马林,赵炳起.试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载体建设[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12).

[8]张盖伦.八成大学生为“手机控” 三分之一上课时间在玩手机[N].科技日报,2018-04-19.

[9]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9号)[Z].2015-10-21.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新常态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