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希军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已成为广大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但在历史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运用过程中,出现部分不和谐的教学现象。本文,以初中历史学科为范例,进而展开研究及探索,力争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实现初中历史的实效性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教之有效、学之高效的课堂愿景。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初中历史 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在当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教师不可或缺的教学工具。但是,在大力推进与广泛应用的过程中,出现部分教师形式主义化的应用,造成顾此失彼的教学现象。笔者,基于执教的经验与应用的心得,针对初中历史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中出现普遍化教学问题,展开探究与分析,并以举例论述的方式,提出建设性教学意见,期许能够为相关教育从业者带来参考性价值。
一、重视教师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灵活运用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教育教学有更加多样性的表现,这也要对当代教师提出更高的教学要求,促使教师必须有效掌握信息技术的教具运用,进而,有效性改变传统课堂单一性教学表现,从而,在历史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趣味的教学内容,达到符合学生的学习喜好与认知逻辑,以此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前提条件是:教师要重视自身的信息意识培养与运用操作技巧的提高。进而,科学运用信息技术的支持,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性和丰富自我教学手段,从而,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表现,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改变。
例如,在初中历史《丝绸之路的追忆》的探究课堂上,教师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能够优质高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其一,教师要收集丝绸之路相关图片,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直观形象地展现,让学生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学习体验,以此更好地提高学习积极性。在其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PPT设计技术的掌握,才能更好地完成课件制作。其二,在丝绸之路的沿途风景中,教师要提取相关视频源,促使历史内容转变为具象化、动态性画面呈现,更好地达到提高学习积极性的目的。这也要求教师要对视频源,具备选取、截取、加工的基本技术操作,以此能够更好地凸显教材知识重点的讲解。其三,丝绸之路的地图线路,教师虽然能够从网上资源下载相关的历史地图,但是,其中地图标注的关键节点、节点的发展历程,是需要教师进一步深化加工,以此更加切合实际的教学内容。
上述的教学实例,不同步骤中想要实现最大化的教学效果呈现,都需要具备不同的计算机操作技术,才能契合实际的学情,才能充分做到教学内容的扩充与延伸,以此提高传统教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学习。而历史教师信息意识与操作技术的增长,是保证学科知识与信息教具的完美契合的基本前提条件。
二、确立教材支撑作用,提高信息技术针对程度
在当代教育广泛提倡,運用现代化教育设备来提高教学质量时,一部分教师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中,过度重视信息技术的创新创造性,一定程度忽视历史教材的本位述求,非常容易造成一堂历史课堂,学生感官受到多重刺激与接受海量知识的交互学习。教学知识的及时教化性与知识的内涵性,被进一步弱化。
例如,在初中历史《唐诗中的社会风尚》探究活动课上,教学目标之一为:提高学生通过唐代诗词歌赋,加强学生感受盛唐气象与唐朝时代的社会生活。多数教师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呈现诗歌、诗人、历史故事等信息,学生虽然能够感知诗歌的魅力,但是,实质的教学针对性薄弱。学生只能对唐代的诗词歌赋具备初步了解,但是,对盛唐社会风尚没有足够深入化的了解。因此,教师在历史课堂中,首要对教材要有深度掌握,然后从教材本身出发,从而分为三个教学节点,如:唐初、盛唐、唐末。有意识地把唐朝诗词歌赋进行分类,在通过唐代自然风光、社会景象、人文情怀的专题中,系统性、有节奏地学习了解,同时,让学生通过直观形象、具体动态的画面,进一步达到深刻认知与全面性掌握。
三、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提高信息技术实用品质
信息技术教具最鲜明的特征是把教材的静态化知识,转变为可视化内容表现,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但这也容易形成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信息技术,造成师生之间缺乏足够的互动,思维缺乏碰撞性,教学成效无法深入化、牢固性。
例如,在初中历史《科技成就与书法艺术》一课时,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对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具备一个整体化认识。在学生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直观展示,让学生欣赏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学生只有观察性理解,却没有思考性获取。因此,教与学的方式要重新调整。如,在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时,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科技与艺术成就的画面时,通过小组划分,组内讨论、组外分享、老师点评的方式,在彼此共享、开放的学习情境中,表达对科技与艺术的感悟。然后,教师通过统筹学生的表达观点,再一次进行加工讲解和与学生交流,不仅,促使学生对书法作品有更加直观形象的认知,也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学习中,加深思想层面的深入与认识,真正实现学识累积与启发的教学功效。
参考文献
[1] 王金莹.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14):46-48.
[2] 徐建香.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学周刊,2015(2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