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 张慧 蒋爱云
摘 要:以蚌埠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背景,分析蚌埠市近年农业总产值和结构,探究蚌埠市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剖析蚌埠市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遇到的障碍,总结蚌埠市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应财政政策,提出财政支农对策建议,为蚌埠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政策参考。
关键词:农业;供给侧改革;财政政策;对策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04-0042-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 文献标志码:A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经济发展与经济工作的主线。通过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解决我国“三农”发展的新问题,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生产质量,实现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近年来,蚌埠市在农业转变方式、调整结构、促进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1 蚌埠市农业发展现状
分析2003—2017年蚌埠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构成情况,可知,近15年来蚌埠市农业产值占比始终保持在55%左右,牧业产值占比保持在30%左右,渔业产值占比10%左右,林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最终在3%的比例上下波动。2010年至今,农业产值所占比例呈现下降趋势;牧业产值所占比例呈现上升趋势;渔业产值所占比例基本未变;而林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的产值所占比例出现了小幅度上升,从2%上升到3%,蚌埠市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结构较为稳定。
2 蚌埠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障碍
2.1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
农村基础设施与农村发展需求不匹配。农村路网建设工程不完善,安全饮用水未全面覆盖,生活垃圾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生产型道路建设滞后,电力设施无法满足生产用电需求。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较低,水利设施老化,农业抗灾减灾能力不强,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
2.2 农产品品牌创建意识不足
创建农产品品牌必然可以扩大农产品销量、提升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但蚌埠特色农产品营销宣传力度不够,不能为特色农产品提升知名度,打开销路。农民大多是依靠传统的集市或路边摆摊来销售产品,宣传大多是依靠顾客口碑。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意识不足,未能利用电商和互联网平台,宣传特色农产品优势,将其做成品牌。
2.3 农产品生产成本较高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现象愈加严重,使农业劳动力成本增加。化肥、农药、土地等生产资料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促使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农业效益在短时间内难以提高。
2.4 现代农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不高
要实现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新型农村经济,就必须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而在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中,对现代农业熟悉的人员要远远少于对传统农业熟悉的人员,农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水平普遍较低。现代农业发展急需培养一批会经营、有文化、懂技术的人员,带领创办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等,推动农村农业发展。
2.5 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下降
“十二五”期间,虽然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高于GDP的增长幅度,但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呈下降趋势。农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化程度不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价格也出现下跌趋势,农民务工环境进一步趋紧。实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难度不断加大。
3 蚌埠市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财政政策
3.1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
蚌埠市不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全面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满足新型农业生产对电力的需求;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推进城乡公交“穿城进村”,改变农村交通运输落后现象;进一步推行安全饮用水全面覆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农村公厕改造,大幅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本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改造实施“八小水利工程”和“5588”行动计划,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的问题。2015年仅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96万hm2,而到了2017年,已建設高标准基本农田9.26万hm2。在全市范围内,推动河湖沟渠连通工程,并建立和完善管护运营机制。到2020年,蚌埠市政府将建成高标准农田20万hm2,为粮食绿色增产提供助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1]。
3.2 鼓励创建农业品牌
蚌埠市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奖励农业品牌创建,设立市、县及淮上区农业产业化投资引导基金,用品牌化带动农业标准化。加快农业知名品牌认定,支持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组织名优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实施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区)主要经营主体全品牌建设,并推动名优农产品积极申报安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在营销方面,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工程,加大与省内大型电商平台的合作力度,培育农村电商经营主体,促进农产品营销电商化。打开特色农产品销路的同时,还要保证其质量过关。蚌埠市政府加强对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和管理,以市、省级知名品牌和“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为重点,实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力争到2020年,蚌埠市农产品例行检测合格率超过98%,产品认证覆盖率超过70%。
3.3 农业补贴政策
财政直接补贴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证农民农业生产收入的重要方式。2016年蚌埠市全面推行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将原先的农资、种粮和良种“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用于耕地地力的保护。2018年3月蚌埠市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印发《2018—2020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了农机购置的补贴范围、补贴机具、补贴对象和补贴标准,严格了资金分配使用和操作的流程,以财政补贴的形式大力推进蚌埠市农业机械化。蚌埠市还成立了秸秆综合利用领导小组,加大了对大马力拖拉机、秸秆粉碎机和打捆机等的叠加补贴,坚持以绿色生态为向导,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水平,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动农村农业可持续发展[2]。
3.4 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
提高现代农业从业者的职业能力,一方面要对现代农业的基层负责人、经营者、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近年来,蚌埠市已经举办多次培训班,邀请专家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进行授课,培养农业经营人才。另一方面要广泛吸收创新创业人才,鼓励农民工、大学生、科技人员返乡下乡,提高农业从业者整体的创新创业水平。蚌埠市政府在财政支持、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返乡下乡人员扶持帮助。通过召开创业项目与扶贫对接会、新媒体推送等方式,推介一些基础好、前景好的产业项目和创业园区、土地流转信息等创业资源,给返乡下乡创业者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5 加大乡村生态旅游扶持力度
要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带动农民增收,就要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促进三产融合。蚌埠市依托农村农业,发展乡村生态业和旅游业,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来实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政府制定并完善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实施意见,加大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资金投入和扶持,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和优惠登记注册,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为经营单位提供信贷支持,鼓励社会各界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投资,帮助其解决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问题。近年来,全市重点建设禾泉小镇、蓝莓庄园、荆涂石榴采摘园、花卉科技产业园和四方湖休闲农业园等乡村生态旅游项目。2017年,蚌埠蓝莓庄园成为省级示范點,禾泉小镇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这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加快了美好乡村的建设步伐,更是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就业。
4 财政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建议
4.1 扩大财政支农资金规模
农村农业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投入领域,一定要保证资金的投入规模适度增加。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中,无论是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的短板,还是扶持乡村生态旅游业的发展,都需要财政加大支农投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步伐。
4.2 优化财政支农投入结构
政府要着力优化财政支农的投入结构,创新支农资金的使用方式,提升支农效能。要合理确定投入方向和重点,注重发展农业上薄弱的环节,确保农业经济较快幅度增长,农村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实行以奖代补和贴息,建立担保机制和风险补偿基金,使得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
4.3 强化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
在保证财政支农资金规模稳定增长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支农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支农资金的下拨、发放和落实工作进行全面监督。加强财政对涉农资金的预算管理,预算要反映政府支农政策选择和投入方向,加大对支农资金的整合。增加支农项目绩效评价环节,不断优化资金分配流程,提高农业相对投入产出效率。
参考文献:
[1]潘泽江,黄霞.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支农财政政策的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18,59(12):2 312-2 315.
[2]徐晨,何如海.安徽省财政支农效益的实证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3):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