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政策下连片地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研究

2019-06-11 10:19汪贻钱琪杨是一
山西农经 2019年4期
关键词:产业扶贫精准扶贫

汪贻 钱琪 杨是一

摘 要:安徽省大别山区是国家连片特困区之一,是我国扶贫攻坚的主阵地。以安徽省大别山区为例,研究精准扶贫政策下连片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问题。分析山区贫困现状,在实践调研基础上归类片区致贫因素,揭示目前扶贫工作中的困境。从民生、旅游、技术、金融、互联网等方面,提出了创新型精准扶贫机制。

关键词:连片地区;精准扶贫;产业扶贫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04-0014-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A

精准扶贫是对以往扶贫工作的反思,包括精准识别、帮扶、管理和考核等内涵,是新时期中国扶贫工作的重要机制。安徽省大别山区是国家层面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研究分析该地区贫困问题,有助于对扶贫对象的正确认识、管理和补贴,促进脱贫方式发展,解决连片地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问题。

1  大别山区贫困现状

安徽省大别山区包括安庆、六安、阜阳和亳州等4个市的14个县,即潜山、太湖、宿松、岳西、望江、临泉、阜南、颍上、寿县、霍邱、金寨、利辛、霍山和舒城,其中12县属于国家级连片贫困地区[1]。安徽省大别山区集山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于一体,山区总人口数为1 792万人,占安徽省总人口的19%;总面积3.7万km2,占安徽省国土面积的26.6%。

1.1  耕地人口承载压力大

截至2016年,安徽省大别山区耕地面积总和为126.52万hm2,占安徽省21.54%。除寿县、霍邱和望江县外,其余11县人均耕地面积均低于同一时期安徽省946.67 m2的平均水平,岳西、临泉、阜南、舒城、金寨、霍山等6县人均耕地面积不足666.67 m2,耕地承载压力远大于省内平均水平。耕地稀缺使山区长期处在就业不充分状态,拥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农业边际生产效率低下。

1.2  宏观经济发展落后

2018年安徽省大别山区14县GDP总和2 509.4亿元,占安徽省8.36%。14县人均GDP为19 864.64元,仅为省内人均GDP的41.41%。其中,临泉县的比重值最低,不到20%。片区无法维持高水平和快速增长的产出率、低失业率和稳定价格水平。

1.3  经济发展可持续性低

2016年,安徽省年財政收入达4 373亿元,人均财政收入6 223元。而片区12个县财政总收入104亿元,仅占安徽省2.39%;人均财政收入732元,仅占安徽省11.76%。基础设施是具有很强外部性的公共产品,依赖政府提供充足的财政资金进行建设。因此,片区经济发展缺乏硬件条件和资金支持,可持续性较低。

2  大别山区贫困因素分析

2.1  自然环境恶劣

片区生态环境恶劣,多地属于生态脆弱区,时常发生滑坡、泥石流、洪涝等自然灾害。而其农业生产结构单一,农业收入比重较大,频发的自然灾害大大降低了粮食生产率[2]。

2.2  资源开发效率低下

安徽省大别山区总体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旱涝灾害屡次发生,利用水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存在困难。同时,片区地处南北物产的交接处,气候具有多样性,缺少适合种植在当地的优良品种,难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低下,片区北部农田灌溉效率较低,如利辛县;片区南部机械化水平不高,如岳西、潜山等县。

2.3  人口素质偏低

受经济条件和地理位置等多方面限制,片区难以留住青壮劳动力,只剩老弱病残留守山村。安徽省大别山区劳动力平均教育年限低,文盲和半文盲人口比重高于安徽省平均水平。山区家庭人口多、供养负担重,恩格尔系数较高,教育支出占生活总支出比率低[3]。

2.4  扶贫对象内生发展动力不足

不少贫困户惰性强,“等、要、靠”思想严重。这些家庭在生活中没有目标规划,自身见识有限,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满足于现状,没有发展动力,严重缺乏主动脱贫的意识和能力,消极等待政府扶助[4]。

3  构建大别山区精准扶贫机制

3.1  完善基础民生建设

3.1.1  加强教育扶贫

首先,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财政上倾斜基础校舍建设和营养午餐补贴,保障入学儿童健康,改善他们学习条件。加大补贴乡村教师和支教青年,缩小城乡师资差距。其次,大力宣扬高等教育重要性,减少初中毕业生辍学比例。对已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从政策上鼓励其为家乡脱贫致富作出贡献。最后,加速发展山区职业教育。

3.1.2  完善医疗卫生制度

积极开展各项活动,解读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加大新农合覆盖率。科普基本医疗卫生知识,加强农民对突发情况的自救能力。建立健全各级卫生医疗服务网,减少各级医院重复检查浪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减轻就医者经济压力。

3.1.3  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尽快拆除老旧危房,减少可避免的意外发生。对一些以易地移民搬迁为脱贫重要途径的地区,建立长效机制解决搬迁户后续发展问题。其次,兴修水利。加大河道治理,推进灌区建设,形成合理有效的生态工程体系,减少山洪、泥石流、水灾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保障农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最后,完善交通设施建设。统筹规划高速公路、铁路、民航等交通运输建设,初步构建立体大交通格局。有效利用片区良好交通区位,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相邻的三大国家级战略规划区紧密沟通,推动自身经济发展。

3.2  推进旅游扶贫发展

3.2.1  深度开发旅游产品

重点建设天柱山、天堂寨、万佛山、南岳山、马宗岭等国家级或省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及自然保护区,培育多线路的大别山国内外旅游精品路线。加大保护红色旅游资源,打造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3.2.2  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推进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等交通干线建设,便利景区和外界联系。加强景区内游客中心、停车场、供水供电、消防安全、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景区“云”服务,实现网络购票、订餐、交通、住宿等服务一体化。推广使用智能化电子导游,建立旅游商品电子商务平台。完善旅游市场监管体系。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健全投诉受理机制,增强景区突发情况处理能力。

3.2.3  建立精准的旅游扶贫制度

推进农村家庭和乡村集体第三产业发展,多点建设观光度假旅游村。对各旅游精准扶贫的具体发展项目,给予政策性支持。建立档案数据库,构建多元监管体系,确保扶贫资金落在实处。开展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对大别山区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精准帮扶。

3.3  加快人才培养、引进和技术创新

3.3.1  加大人才储备

当地政府要有目的地在各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培养专业性人才。在保证广泛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实地操作,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3.3.2  推进技术创新

片区应结合大别山地势地貌和生态环境,引进先进农耕设施、养殖技术、信息系统等。在茶叶种植方面,引进自动化技术代替人工喷洒灌溉,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环境污染。在农村養殖方面,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环境精准控制,减少成本、增加收益。

3.4  建立“互联网+农业”信息管理平台

3.4.1  改善信息化基础设施

首先,持续推进片区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与4市12县完成签约服务,完善物理网点功能,全面支撑“互联网+扶贫”模式下的数据收集和系统集中工作。其次,建设各村级信息网络平台。提高干部群众对信息化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认识,使农业产业从“+互联网”转向“互联网+”模式。最后,推广农业信息、农村电子商务等农业应用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优化农产品生产销售环节。

3.4.2  优化电商产业园区

首先,由电商产业园区向电商科技园区过渡。壮大电商产业发展主体,鼓励外出务工农民、高校毕业生、社会创业团体等优质人力资源返乡创业。其次,规范园区农民贷款环境。打压民间高利贷、网贷等非法筹资行为,保障园区资金链的稳定运行。最后,发挥大别山区连片优势。依据各县区资源优势,选取适合本地主导产业形成资源互补链,推动产业园集聚发展,提升山区农业整体知名度。

3.5  加大金融扶贫力度

3.5.1  提高对金融扶贫的认识

出于降低风险的考虑,金融机构没有足够动机向贫困家庭提供小额信贷,甚至不做借贷。片区政府需要给予适当政策倾向和补贴等,激励更多金融机构主动承担金融扶贫工作。发展地区特色金融服务产品,对原有金融产品做出适应当地的创新性变更。

3.5.2  创新金融服务产品

根据实际情况,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和产品。开发更多金融工具,满足广大居民对金融的各种需求。银行和金融机构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做上门互联网金融服务推广。传统的金融服务产品不能满足贫困地区的所有需求,应在教育、养老、创业等方面开发一些新的金融产品。

参考文献:

[1]朱丽丽.安徽省大别山连片特困区金融扶贫效率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8.

[2]黎洪艇.西安市城市贫困问题分析与解困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8.

[3]谈艳玲.基于DEA模型的我国秦巴连片特困区的金融支持效率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4.

[4]王晓润,朱丽丽.安徽省大别山连片特困区的金融支持效率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27(3):32-36.

猜你喜欢
产业扶贫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产业扶贫的实践困境
广西省产业扶贫探析
践行“产业扶贫”农民增收超10倍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浅析迪庆州精准扶贫情况
“产业联盟”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