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玲
摘 要:实施游戏化教学,优化创设情境,是达成体育游戏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体育游戏是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形式,它既可增强同学们的体质,又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竞争、规则意识,进而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给我们提供了方向,科学有效的游戏化教学是体育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体育 游戏化 教学 途径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2(c)-0116-02
本文就游戏化教学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展开。
1 发挥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体育游戏是一种具有综合教育性的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它有锻炼身体,寓教于乐,发展智能,陶冶情操等特点,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心理学认为,人类所处的学习环境极大地影响着大脑的发育程度,特别是人类自身的心理环境。创编选择优秀、科学的体育游戏,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达成学习目标。
孩子们不喜欢运动强度大、运动情境创设单一、变化无创意等不适合小学生的游戏活动。只有创编、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游戏,优化教学情境,运用有效教学方式,运动强度适度,才能充分发挥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应有的作用,激发小学生参与体育游戏的浓厚兴趣,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2 创设教学情境,达成体育游戏化教学目标
2.1 游戏内容的确定要突出教学主线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娱乐性、健身性、教育性等基本特征,能激发小学生喜欢体育游戏的天性。在我们的教学中,有的游戏却不尽人意,表面看很热闹,却没有体现体育教育的本质特征,谈不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积极参与锻炼习惯,初步形成基本运动技能、技术动作,失去了教育价值和意义。
选择创编具有较高质量的体育游戏,既要有趣味性,又要体现基础性、健身性,才能有效地实现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目标的达成,发挥游戏内容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例如,在游戏中,学生和教师分别扮演雪花、大风,让学生围成一个大圈跑步。当学生一起高喊“大风呼呼刮,雪花飘飘下”的口令时,教师通过“小蜜蜂”扩音器发出呼呼的风声,风声的大小决定学生的跑步速度。风声小,学生就慢跑;风声大,学生就快跑。当突然发出“风停啦!”的口令时,学生应停止不动;当突然发出“太阳出来了!”的口令时,学生蹲下表示身体被融化。
通过教学实践,该游戏是比较成功的体育游戏。
2.2 体育游戏化教学,情境创设是关键
不断深入的新课程,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更为重视创设教学情境,体育教学同样如此[1]。优化教学情境,能高度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學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确定的教学内容进行碎片化分解,抓住重点教学内容,科学创设游戏化体育学习情境,为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做好准备。
比如在教学“投掷垒球”时,教师可以这样创设游戏化情境: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战士投掷手榴弹技术好,投得远、投得准,消灭大量敌人,取得一次次胜利。进行课前准备,在投掷的前方,一定的高度牵一根标志绳,在标志绳前一定距离画出标志圆圈。告诉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课堂中就来学习八路军英雄,把垒球当作手榴弹投掷,进行比赛,看谁投得最远,投得最准。若是你们按照老师示范的动作进行投掷,都能投得很远、更准吗。”
这种游戏化情境设计,会促使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高涨,投掷技能水平得到提高。
2.3 丰富游戏种类,满足学生好奇心
教师要根据整体教学计划,认真设计一堂课的教学教案,完成体育游戏创编及选择。游戏内容的创编与选择要依据小学生身心特点,对教学环境、学校体育设施、教师综合素质等进行全面分析,选择、编创出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体育游戏内容。既要考虑内容不重复,又要考虑游戏的可操作性、趣味性、健身性,让多姿多彩的体育游戏将学生的强烈好奇心引发出来。
比如,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把“抱团”游戏作了改编。事先在游戏场地中放入若干片垫子作为抢占阵地,学生在教师口令指示下,围绕预先设计的大圈顺时针或反时针行进间跑,教师根据学生跑的节奏,突然鸣笛随机地呼喊“5朵(3朵或7朵)花儿在一起”,此时5名(3名或7名)学生迅速找到自己的阵地为胜。若遇到没有5名学生准确找到阵地,便接受下蹲5次的锻炼。有趣、合适的体育教学情境创设,会让学生体验到体育课学习的快乐。
2.4 运用游戏化教学,给予学生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检测主要载体和形式[2]。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若是只借助简单的评价方式,是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促进评价目标的实现。教师要善于运用游戏化教学,完成体育教学评价,将质性评价、终结评价变为过程评价,以表扬评价贯穿于游戏的整个过程中,从而获得优良的教学效果。
以“抢夺小棒”游戏为例。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将评价效果凸显出来,可采用“抢夺小棒”游戏比赛形式。将全班学生分成2个或4个小组,然后每组成员围成一个圆圈,手持一根直径为3cm,长80~100cm的小棒,并竖立在每个学生前面,用手掌稳住其小棒。当教师发出“移动步伐—抢小棒”口令时,同学们按照事先确定的方向(顺时针或反时针),快速移动步伐至右边(左边)同学处,将他的小棒用手掌稳住,若是移动步伐交换小棒时没有稳住另一同学的小棒,便宣布出局。整个游戏循序渐进依次完成,最后以小组剩余稳住小棒的人多为胜者。在游戏化教学中,教师及时对每个小组或每个同学进行表扬与小结,并给予计分表彰或奖品。这种评价方式激励了每个学生和小组成员积极配合参与,想方设法获取胜利,让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在游戏化教学中一以贯之,进而实现教学评价的最佳化。
2.5 导入综合性游戏,促进体育学科素养的形成
促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是小学体育课教学的重要任务,既要关注健康行为教育,又要提高学生运动基本能力及体育品德教育,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在行为教育中,一些教师过多强调体育活动的情绪调控和适应能力,而忽略了小学生基本运动能力、体能、体育品德的教育。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综合性游戏来促进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逐步形成。
综合性游戏的导入,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进行综合思考,尤其在知识与方法、体能与技能、情感价值等方面精心地设定教学目标。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喜欢导入“接力游戏”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把同学分成4个小组,手持接力棒,每个小组都必须通过垫上匍匐前进—跨越小障碍—穿越铁圈网—投掷垒球,学生通过25m折回练习完成游戏,以上4个情境(障碍设置)顺序都由同学们自己设定,最后看每个组的情境设置既规范科学合理,又能遵守规则,为争当第一提供有利条件。教师通过综合性趣味 “接力游戏”导入,不仅使学生在体能、速度、协调、敏捷、反应等能力得到全面提高,而且培养了同学们团结合作、不怕困难、吃苦耐劳、敢于挑战的精神,同学们的体育认知能力也同时得到了提高。
游戏化教学能够促进同学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培养有毅力、守规则的良好品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林国茂.游戏化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黑河教育,2017(2):70-71.
[2] 王峰芳.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的意义与实施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4):205.
[3] 孙本川.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