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萍
◆摘 要:十几年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笔者在教学上积累不少的方法和经验。新教材的推广和使用推动了初中英语教学向着素质教育、趣味教学、兴趣的培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等方面的迈进。以下是笔者对初中英语教学变化的一些意见。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经验;兴趣培养;教学方法
一、教学观念的变化
新教材使我们能做到真正意义上教英语,而不是教有关英语知识。我们有了这样的共识,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交际能力的发展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的。以阅读能力为例,过去的课文教学很少注意到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了讲解句法结构和词汇典型例子。学生学习文章往往是为了通过它们学习语法和词法,而不是为了提高阅读能力。新教材采用话题、结构和交际功能相结合的路子,并辅以一定的知识传授,不仅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更注重的是让学生通过语言知识的学习,培养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例如:教学人教版七年级Unit 9 Section B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时,这一部分的内容是围绕一些科学领域的学科,学生通过听找出录音所谈到的学科,把对这些学科的理解用英语表述出来,然后阅读信件资料,找出所涉及的学科和主人不喜欢的学科,接着把所给的句子排序组成一封电子邮件等。在这基础上就能做到既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能力,也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把知识及时应用到实际中来。
二、教学模式的变化
教学方法是伴随教学观念的改变而变化的。开放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具体的表现就是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变。
第一,传统的英语教学任务是传授语言知识,忽视对学生的技支能训练,忽视学生的感受和兴趣。因此,教师只关注语言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很少关注和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很少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兴趣。以课文对话教学为例,以往在进行对话教学时,教师更多地将重点放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表现在课堂上以知识为主线,反复进行句型和对话的机械操练,结果造成了学生听说能力的薄弱,尤其在生活中遇到真实场景后不知所措,不会将课堂中所学的语言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听不懂,说不出口。如:教学人教版七年级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一课,本节课以“生日”的话题为主线,课堂上通过生日,展开关于“日期”的词汇和对话学习,其次创设了“邀请”函,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语境中实现对话交际,生活中则通过学生课后交换邀请函,邀请朋友去家中过生日,或邀请对方參加学校的某项活动,使教学内容自然而真实地渗透到生活中去。这种教学方法的变动反映出不同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
第二,过去英语教学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忽视了教学中实践活动在学生认知发展中的作用。“教师的目标是把词汇和语法规则授给学生,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常常是为了通过考试而不是为了在日常的交际中使用语言”,因此英语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就是教师讲解,学生背记。新教材为教师的语言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形式。我们体会到学生的活动是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和能力的必要过程。语言活动有两层次意义:“一是把听说读写作为手段使学生通过练习掌握英语的规则,学会正确的用法;另一是把听说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接近真实的交际练习中训练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用法侧重语言形式,培养语言能力;使用侧重语言功能,训练交际能力。”以此进行教学活动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打破了过去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的角色。教师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改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的组织者。师生的关系由过去的单一关系——师生问答变成不仅有师生关系,也有学生和学生的活动。活动形式由教师的讲解变成不仅有教师的讲解,也有学生拓展的表演、讨论、辩论、模拟采访等活动。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创设了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了语言的能力。
三、教材内容的变化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推进,初中英语教学较以前内容更为丰富,形式更为活泼。实用的语言使学生对新教材感兴趣,学生通过学习,能把学到的语言知识及时用到交流中去。旧教材中也有不少在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上较好的文章。但总体上说,所选文章比较陈旧,缺乏时代感和现实性。大部分新教材英语的初中版也涵盖了很多的知识点,词汇量也大,有些单词连目前的高中生也无法认知。另外,新教材课本的另一特点便是内容贴近生活,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如果能够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些实际情况予以结合,能够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我们也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比较浅显的英语读物,推荐订阅英语报,一方面可以培养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增加词汇量,为今后的课堂教学做准备。
新教材课本课文的形式渐渐与高中模式接轨,但如果上课时也像高中一样重点强调语法知识,学生容易思维分散。且初中生的英语基础决定了他们无法接受较为系统的语法知识,只有把语法点结合到令他们感兴趣的知识点中,经过多次重复练习,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概念。
总之,这十几年来,从观念、教材、教学模式到教师和学生都有了巨大的变化。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育的进步。相信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教育将有更深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