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元文化背景下,如何在有效吸收和借鉴时代特色的基础上,表达该工艺所展示的审美意蕴,就极为重要。结合当前文化交流环境,技术应用和时代特征看,山东传统民间工艺传承与发展的机遇明显大于挑战。通过精准分析该工艺的本质审美特色,合理发挥技术优势,必然能够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实现该工艺的最佳展示与表达。本文从山东传统民间工艺的审美意蕴理解出发,结合多元文化环境下山东传统民间工艺的新变化,尝试探索全新的传承机制。
◆关键词:山东省;传统民间工艺;审美意蕴;人文内涵;创造思维
山东省是我国文化大省,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诸多民间工艺,这些工艺既包含了独特的大众美学,同时也诠释了传统文化,记载了该地区大众的生活变化。探究该工艺所具有的审美意蕴,极具现实价值。
1山东传统民间工艺的审美意蕴理解
山东传统民间工艺是基于地域特色和大众生活特征的工艺。在不断积累与传播之后,逐渐形成了自身特色,尤其是民间的广泛认同和全面参与,形成了层次性内涵和大众性审美风格,加上山东独特的地域化特色,使得传统民间工艺呈现自身美学风格。传统民间工艺作为一种基于美学理念的设计创造,其中诠释了大众最原始、最纯粹的美学内涵,也是整个民族文化中,最有传承价值与应用应用的美学产物。
在目前社会环境中,传统民间工艺术只有综合多种知识,立足大众审美诉求,兼顾融入必要的生活属性和实用功能。在当前文化融合视野下,传统民间工艺设计所传递的美学理念也在发生变化,尤其是其中呈现出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设计美学与人文内涵。面对多元时代的美学表达方式,传统民间工艺如何寻找到适合自身审美意蕴的展示方式,就成为当前我们全面有效传承该文化的关键。
2多元文化环境下山东传统民间工艺审美意蕴的新变化
一直以来,我国民间极其重视工艺创造,山东传统民间工艺中诠释和凝聚了传统农耕文明的丰厚内涵和人文积淀,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演变过程中所累积的深厚经验,成就了极具传统气质和文化色彩的工艺。在多元文化环境下,我们逐渐认识到传统民间工艺所承载的文化意识与文化认同、审美内涵的独特价值所在,审美意蕴不仅是我们做好传统民间工艺传承活动的重要内涵,也是整个民间工艺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对山东传统民间工艺的审美意蕴进行全面分析时,既要看到这一工艺中突出呈现了不同类型的生活原型,也要从具体的理性认同视角来进行价值表达。相对于传统民间工艺的审美意蕴展示来说,在全新技术和多元文化影响下,其中复杂的情感内涵和美学思维,将实现全面、合理的表达。当然,在传统文化备受关注,文化自信日益成熟的今天,传统民间工艺所展示的审美理念更多是对传统文化的积极认可。
3山东传统民间工艺的传承机制
在近现代文明影响下,民间艺术作为一种审美资源和文化形态被大众所理解和认可,并且将该艺术融入现代文化体系之中。从山东传统民间工艺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根源看,正是植根于山东社会现实,并积极诠释传统文化,助力传统民间工艺的发展创新。在积极诠释文化自信的今天,将现代技术与传统民间工艺相融合,通过深层次的传承和创新,为当前山东传统民间工艺的真正发展营造良好的时代机遇。
山东传统民间工艺浓缩了山东地域文化与艺术美学、人文精神等多种内容,通过多层次诠释,从而构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地域属性的创造性美学表达。传统民间工艺中既包含了一脉相传的技艺传承,也有效诠释了具有深厚美学内涵的展示方式与情感意境。当前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成熟应用,将使得传统民间工艺中所诠释内容与视觉感以更立体和生动的方式来展示,同时也将该工艺中所具体诠释的文化内涵,也能够借助该技术实现深度表达。
受现代社会流动性与多元性特征影响,融入民间工艺的元素内容呈现出复杂异质的现象,这就使得传统单一的传统民间工艺审美意蕴出现了诸多新的变化,尤其是新的审美理念正在影响传统民间工艺的具体展示与综合表达。在现代文化交流与碰撞基础上,传统民间工艺要诠释应有的创新性和时代性,探索科学高效和多元立体的工艺传播机制,当然融入传统民间工艺的过程,也使其影响力和美学内涵实现全面性提升。
4结语
千百年来,山东地区始终是多民族聚居、共同生存发展的社会。人们在具体改造自然,创造人文社会环境时,通过具体的经验积累和智慧诠释,打造了品种多样的传统民间工艺美术。通过对山东传统民间工艺进行分析,可以看到這些经典的民间工艺,不仅是大众具体谋生的方式,也是社会文化内涵与美学理念的生动融合和全面诠释。
参考文献
[1]崔新生.工业遗产规划和设计大纲——工业遗产保护、国家工业文化战略实施和价值应用[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05):12-17.
[2]亢宁梅.传统民俗、现代艺术、旅游商品的交织与边界——以库淑兰、周河、陆功勋的剪纸为例[J].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19,(01):126-132.
[3]罗丹.民间手工艺遗产基于移动终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以湘西苗绣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6,(10):152-153.
作者简介
黄永健(1975.11—),男,汉族,山东省济南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家具设计和家具史的教学与研究,现任职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