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玲那,韩继明,王 瑾
1.延安大学医学院(延安716000);2.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延安716000)
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会大幅度增加慢性肾脏病的病死率[1]。现在在我国有200~300万的ESRD患者,到2020年我国可能每一百万人口会有一千二百名ESRD患者[2]。目前,ESRD患者主要的肾脏替代疗法之一就是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在中国,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中血液透析患者占了90%[3]。血液透析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生理功能,但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等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下降,长期生存率不高。研究显示,良好的自我管理可以促进患者的健康行为,有利于疾病的康复,降低治疗治疗花费[4]。所以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延安市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现况及人口学相关因素,为临床指导患者提升自我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 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8年11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血液透析室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知情同意并发放调查问卷。纳入标准:①根据中华医学会的诊断标准,诊断为终末期肾病的患者;②血液透析时间≥3个月;③病情稳定的患者;④自愿参与本调查研究的患者;⑤能够填写问卷者。排除标准:①伴有其他系统重大疾病患者;②不愿意参加本研究患者;③不能配合填写问卷者。
2 调查方法 告知患者本次研究的目的以及方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由调查者发放问卷,用统一指导语给问卷做出解释。回收核查问卷,查漏补缺。
2.1 一般情况资料问卷:内容为血液透析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透析时间、家庭收入、医疗付费形式等。
2.2 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量表:该量表由台湾省宋艺君[5]于2009年开发,大陆学者李慧[6]引进该量表并进行调试使其适用于大陆患者。该量表四个维度共20个条目,量表每个条目得分为1~4分,总得分为20~80分。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越好则得分越高。该量表的测量性能良好, 可以应用于临床。
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血液透析患者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中,男性85例(64.4%),女性47例(35.6)。年龄小于35岁21例(15.9%),35岁~65岁91例(68.9%),大于65岁20例(15.2%)。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36例(27.3%),中学69例(52.3%),专科或本科27例(20.5%)。在职患者28例(21.2%),未在职患者104例(78.8%)。家庭月收入少于3000元的67例(50.8%),3000~5000元的48例(36.4%),大于5000元的17例(12.9%)。婚姻状况为未婚患者14例(10.6%),已婚患者105例(79.5%),丧偶患者8例(6.1%),离婚患者5例(3.8%)。医疗付费方式为医疗保险83例(62.9%),自费9例(6.8%),公费40例(30.3%)。透析时间小于1年22例(16.7%),1~5年77例(58.3%),大于5年33例(25%)。每周透析次数为2次26例(19.7%),3次为74例(56.1%),5次/2周32例(24.2%)。
2 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得分情况 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总均分为(47.81±7.53)分,执行自我护理(18.76±3.32)分、问题解决(12.37±2.93)分、伙伴关系(8.68±2.12)分、情绪处理(7.98±1.85)分,见表1。
3 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单因素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在不同年龄段、文化程度、工作状况以及婚姻状况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其他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分)
表2 样本人群自我管理情况的一般资料分析
4 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的回归分析 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行分析,显示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文化程度以及年龄,见表3。
表3 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的回归分析
1 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现状 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总得分为(47.81±7.53)分,整体自我管理处于中低水平。其中每个维度得分分布情况各不相同。刘霞[7]的研究结果显示从高到低依次为执行自我护理、问题解决、伙伴关系、情绪处理,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其中伙伴关系及情绪处理是本研究对象自我管理行为中需要引起重视的两个方面。这给我们临床工作提供了依据,建议护理工作者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建立正确有效的排解负面情绪的途径。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在日常治疗护理中要让患者参与进来,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良好的自我管理可以促进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行为,提高生活质量[8]。由于血液透析患者需要严格控制饮食以及水分的摄入,所以高水平的自我管理能力十分重要。
2 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般资料分析显示,样本人群的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状况、婚姻状况会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受年龄影响较大,年龄小于35岁的患者具有高水平的自我管理能力,老年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最差。罗世香指出老年人的体力活动比较差,影响了自我管理水平[9]。而年轻患者的受教育程度较高,他们的获取知识的的能力、理解能力和执行能力都要好于老年患者,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文化程度越高,自我管理行为越好。佘燕朝指出血液透析患者受教育程度是自我管理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9]。孔祥萍研究表明,患者受教育程度越低治疗依从性越差[10]。这可能是因为受教育程度高的患者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疾病相关知识,转变对疾病的认知,促使自我采取健康行为。其次是因为受过高等教育的患者交流沟通能力更强,可以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
已有研究表明[11]未在职的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较低。这可能是与未在职患者没有经济收入,昂贵的医疗费用加重了经济负担,增加了患者的精神压力,导致患者容易出现负性情绪影响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12]。Artinian[13]在研究中指出未婚患者有较高的自我管理水平。与本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一致。这可能是未婚患者在日常生活以及透析是更多是依靠自己,自我管理能力较强。但本研究中工作状况与婚姻状况在回归分析中对自我管理影响并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本研究中在职和未婚的受试者较少,提示今后应该扩大研究范围。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还需要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生存率,帮助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14]。建议临床工作者应加强对患者及其照护者的健康教育,目的在于促进患者的健康行为。其次应该根据患者具体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有助于患者方便高效的理解执行,提升自我管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