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儿童”:谁书写了我们的童年

2019-06-09 10:30荆棘
齐鲁周刊 2019年20期
关键词:蒙学童书童话

荆棘

儿童读物是我们阅读成长史中喝上的第一口奶。它的滋味在我们的血液里打下烙印。

当世界童话大师安徒生只能在诞辰200周年的时候再次被读者想起,当铁臂阿童木化身为怀旧玩具商店的古董,当“没头脑和不高兴”只能作为某个年代生人之间的秘语和暗号,我们才知道,这第一口奶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时光流年,更是一代童话养一代人的奇妙体验。

童书的百年简史,承载着不同的儿童观和时代的深刻烙印。重读我们的童年阅读,足够成就一次在最真纯柔软文字领域内的文化年轮剖析。

从蒙学读物到“发现儿童”——“大师编小书”

一个渴望变成真正小男孩的木偶、误入兔子洞的爱丽丝、被七个小矮人收留的白雪公主,这些耳熟能详的童话人物形象,是几代人经久不衰的童年回忆。

童书是给予孩子最早的教育,但这些内容诞生的并不早,在西方中世纪,“儿童”的概念甚至都没有成型。当时的教徒认为儿童是带有“原罪”的,引导孩子成长的不是父母而是教会,拯救儿童灵魂的工作往往落在教父手中。

是社会进步和思想解放拯救了孩子们的童年。法国哲学家卢梭是为儿童申辩的第一人,他在《爱弥儿》一书中,将孩子形容为“上帝的使者”。

这样的观点被中產阶级父母最先接纳,儿童教育从救赎走向了启蒙。19世纪后半叶,铁路发展、印刷工厂兴建为童书发展带来了又一次变革。《爱丽丝漫游仙境记》《木偶奇遇记》《绿野仙踪》都在这个时期风靡全球。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也是这些风潮的受益者。

相较于西方在中世纪末期才产生的“儿童”概念,中国自古将儿童与成人相区别,开始读书识字的儿童又叫“蒙童”,针对“蒙童”而教授的“蒙学”以及“蒙学读物”早在周秦汉魏时期就初现端倪。

南北朝时,出现了对后世影响最大、流传最久的老课本《千字文》,开篇就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 律吕调阳。”向孩童展示了一幅宏大的宇宙景观与自然规律。

我国古代儿童读物内容丰富,既有以识字类为主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家文》,又有以教学传颂为目的的《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为儿童讲述历史通识的“蒙求”体裁如《叙古蒙求》《春秋蒙求》《三国蒙求》《唐蒙求》等,乃至整个成人社会也都熟悉这些内容。

当时的人们并不重视儿童,将其视为成人的附庸和财产,教育的目的是要儿童尽快接受成人世界的各种规矩。故事性、诗歌形式、精美插图等等还没有体现出独立的审美价值,只为“三纲五常”“三从四德”道德说教服务。这些思想的糟粕和那些朴素的道德规范、人生哲理掺合在一起,深刻地塑造着我们民族的社会心态、文化习俗和国民性格。

这是中国古代童书难以回避的问题。

不过,不论怎样革新,中国蒙学课本直到清末民初也从未改变,那就是由社会贤达和大学问家亲自动手编撰,真正是大师编小书。从秦代的李斯、汉魏六朝的蔡邕、顾恺之、宋代的朱熹、王应麟,到清末民初的章太炎、蔡元培、张元济,不管是传统的蒙学课本,还是新式的改良课本,莫不如此。

第一本被视作中国现代儿童文学萌芽的刊物,由孙毓修主编的《童话》诞生于晚清时代,同一时期的商务印书馆则是中国童书出版的发祥地。

“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下,童书被寄予厚望,以求塑造出“新国民”,此阶段,杜威来华讲学的事件为中国带来了“儿童本位”的思想。一场前所未有的儿童文化热潮和一场儿童观念现代化的社会进步思潮形成新型的儿童观,促进了儿童读物的兴盛与繁荣。

这一时期的童书出版人多是大家,包括儿童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儿童文学翻译家郑振铎,文学家周作人等。

对于错误的儿童观,鲁迅有过这样的总结:“往昔的欧人对于孩子的误解,是以为成人的预备;中国人的误解,是以为缩小的成人。”他的第一部用白话写作的作品《狂人日记》中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

他们意识到,只有纠正中国几千年来错误的以“父为子纲”为核心的封建儿童观才能够建立起完善的现代教育制度和体系,才能够真正解决儿童解放的问题。

周作人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了“发现儿童”的观点,并在1923年的《儿童的书》中提到“图画书”对儿童阅读的重要意义:“儿童需要从我的经验上看,便是故事和图画书……”

郑振铎是图画故事的有力倡导者和实践者,他于1922年1月创办主编了《儿童世界》周刊,在该刊发表了现代儿童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童话之一《河马幼稚园》,及《两个小猴子的冒险》《爱美之笛》等46篇长短不一的图画故事,开启了现代中国视觉化儿童艺术读物的先河。

熟知儿童心理,富于儿童情趣,这是郑振铎图画故事的显著特色。《河马幼稚园》以河马夫人开办的幼稚园为背景,惟妙惟肖地描绘了虎儿、猴儿、猪儿、象儿、鹦鹉等小动物在校内校外的各种生活趣事,十分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与兴趣爱好。

《新年会》故事中则巧妙地穿插着儿歌、谜语、智力测验等游戏,可供小朋友开展活动时参考。如智力测验:

什么东西最深?答:人心。因为人心是填不满的。

什么东西最快?答:思想。因为人的思想瞬刻千变,比什么都快。

什么东西是早上四脚走,中午两脚走,晚上三脚走的?答:是人。少时四足着地爬,壮时用两足走路,老时便要用拐杖了。

因此1928年,美国童书作者婉达·盖格的《100万只猫》的出版,代表美国第一本儿童图画书面世,同一年里我国就将其作为图画故事丛书之一由金屋书店发行。

从叶永烈到郑渊洁:人类有童年就会有童书

“小喇叭开始广播了,哒嘀哒——!”从1956年9月4日开始,这个稚气的报幕童声和会讲故事的孙敬修老师,在我国第一个少儿广播节目《小喇叭》中陪伴了几代少年儿童的成长,延续约半个世纪;1962年,《儿童文学》杂志在北京开始筹办。

猜你喜欢
蒙学童书童话
基于CiteSpace的蒙学教材研究可视化分析
二手童书交换会
日新才能启蒙
AR童书热的冷思考
英文原版童书推荐(0~2岁)
宋明蒙学中的音乐教育对当代儿童音乐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