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间岛问题》述评

2019-06-08 02:26双立珍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述评

双立珍

【摘 要】 本文阐释了宋教仁先生的《间岛问题》一书。书中援引中、日、韩、俄四国93种文献资料,运用历史学、地理学、语言学和国際法学知识,从历史沿革、自然地理、疆界条约等各个角度及国际法学理论证了“间岛”历来都是中国领土的观点。该书为清政府对日交涉提供了理论与实据,“清政府得之,间岛交涉,得以不败”。该书展现了宋教仁义无反顾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特别是在爱国问题上展示的一种理性态度;同时该书折射出了宋教仁治学严谨、外交谋划周详、进退有序的政治家风范。

【关键词】 宋教仁;间岛问题;述评

2017年3月30日,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宋教仁研究专业委员会、宋教仁常德研究会在常德市区芷园宾馆举行了纪念宋教仁先生诞辰135周年座谈会,常德文史专家叶荣开先生在发言中激动地谈到宋教仁先生“一笔夺回间岛”,倡言宋先生理性爱国,深有同感。2018年是宋教仁先生遇刺105周年,为缅怀民主革命先驱、忠贞的爱国者宋教仁先生,广泛宣传和传承宋教仁的爱国主义精神,下面就宋教仁所著《间岛问题》一书做一简单介绍并谈几点认识。

一、《间岛问题》内容概述

本文所述依据中华书局出版的陈旭麓主编《宋教仁集》收录之《间岛问题》。《宋教仁集》在收录该著时批注:这是宋教仁的一本专著,录自《地学杂志》第四十六至七十三号。文前有张峻案语云:“是书宋氏成书于前清光绪三十四年,韩颐隆元年,日本明治四十一年。脱稿时,沪上某书肆曾印行之,舛驳甚多。迄问题解决,宋氏拟加以更正,易名《中韩疆界考》,志未竟而身先殒,稿纸散逸余书箧中,几至盈寸。追忆往事,多不幸言中之处,爰按遗文,略为序次,以资有志研究东北地理历史者之一助。”该杂志未载“序”和“例言”,这里的“序”和“例言”均录自一九О八年上海某书肆的单行本。

除“序”和“例言”外,全书共分七章。

第一章 间岛问题之起原

首先指出间岛问题的影响与实质,称“近日极东外交界,忽有新发生之一问题,使我国人应付此问题,不幸而失当,则大之将起瓜分之渐,小之亦招失地之羞”;日本制造“间岛问题”的实质“以保护韩民为名,实欲据而有之”。次则陈述间岛位置及清与韩之边界划分历史,尤其指出清康熙五十一年,“清廷始乌拉总督穆克登审查边界,会合朝鲜委员李善溥、李义复、赵台相等,登白头山,探得山顶水源,西为鸭绿,东为土门(即图们江),两国委员,乃合意勒碑纪标于分水岭上。”“今之间岛,固划归中国领土矣。”再次分析间岛问题演绎为中日之问题的原因。“要而言之,间岛问题,始则胎其源于清廷之放任,继则导其流于韩民之北渡,而扬其波于俄人之南下,终则综其汇于日本之越俎代庖,是其起原也。”

第二章 间岛问题之争议

关于间岛归属争议所持理由,书中分甲(日韩侧)乙(中国侧)双方分别陈述。宋教仁收罗日韩双方官方民间所有历史地理文献包括时评、报刊论文等,将甲方主张归为五类:一以海兰河为土门江,而指为国境者;一以红土水为土门江,而指为国境者;一以松花江之一源为土门江,而指为国境者;一不明言何水为土门江,而泛指豆满、鸭绿二江以北及长白山一带地域,为韩国领地者;一不明何水为土门江,而指为国境,而惟不认豆满江为国境者。中国侧之主张,只有以豆满江为国境之一说,但其中亦有二小异点,即一则承认分水岭界碑,而以豆满江上源之石乙水当碑文土门江之说,一则不为分水岭界碑,而援引历史证据,及现实证据,以豆满江为国界之说是也。作者认为辨别双方主张是非曲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第三章 间岛之国际法的观察

本章是宋教仁用国际法之研究方法解决间岛归属的重点。首先陈述国际法关于版图取得之方法、境界划分之种类,并指出:国与国之间,因领土主权行使之故而发生争议,“苟非一国欲倚强力为解决者,无论如何,皆不可不考究其领土主权之孰先取得,自然地势之孰为便利,境界条约之如何协定,以为解决之条件也。”然后重点从间岛主权之历史、间岛自然之地势、间岛境界之条约三个方面以大量无可辩驳实事论证了所谓“间岛”,历来都是中国的领土。

第四章 间岛问题学理的评释

本章亦是宋教仁解决间岛问题的重点。对于第二章所陈甲方(日韩一侧)五类主张,宋教仁搜罗、查阅中俄日韩四国93种文献,辩驳日韩一侧的伪证,为日后日间岛问题地解决提供了大量详实的书证。为了论证土门江即豆满江,宋更是举地理学、言语学上之真正证据,并加入历史学上之证据,为证实土门江即豆满江提供确凿证据。对于乙方中国侧主张,宋认为“确有根据,惟稍欠详实”。宋考证中朝史志文献,从八个方面详证“界埤所载之土门,实为今日之豆满江,豆满 江北之间岛,当为中国之领土,无论从何方以言,皆已成为固定不摇之铁案。”

第五章 间岛地志附录韩边外志略

本章从间岛历史沿革、面积人口、地势山川、地质、气候、政治、军备、交通、产业、社会(人种、语言、宗教、民俗)等十个方面作了周详介绍。此外,鉴于间岛土地未辟、人口稀疏,地方市镇村落可称者甚少之故,作者根据自己的调查,将所知者对间岛地方志做了相关记录。

第六章 间岛与东亚政局之关系

间岛在东亚政局中地位突出,正如书中所说:“间岛者,介于中日俄势力圈之间,于东亚政局之关系,甚为深切重要”,故日本不遗余力想窃为己有。十九世纪中后期,明治政府建立之初即制定了对外扩张征服亚洲之“大陆政策”,旋即侵占我硫球和台湾,特别是日俄战争,日本又攫取中国东北之南满和朝鲜为其势力范围,然而为实现其占领满蒙进而占领整个中国的野心,日本必先占领北满,而占领北满必先占有间岛。原因何在?首先,从经济上来看,南满洲“土地较硗、物产较乏”,而北满“沃野千里、粟资十年”;其次,从地理上,“苟非再于东朝鲜北满洲之中间,求一形援相济指臂相倚之域以为络绎南北传接交通机关之枢纽,则北满之货物不能流通,东朝鲜沿岸之商务不能发达。”“夫欲于北满和东朝鲜之中间,求一形援相济指臂相倚之域,则舍所谓较四国稍大较九州稍小之间岛,岂再有二焉者耶?”此外,作者对日本占有并经营间岛之目的,从交通、产业、殖民、军事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揭露日本企图侵占整个东北的野心,并指出其危害:将“改图变色”“使满洲全土而悉入于日本”,各国将纷纷效尤,“张牙舞爪,纷至沓来,以共逐中原之鹿”。

第七章 间岛问题之解决

作者援引国际法通例对于解决中国领土争端进行周详分析和考虑。从国际法角度,国家之间,如果因為领土主权行使范围之故而发生争议,“除一国欲强力解决外,无论如何,皆不可不依据历史的、地理的、政治的事实,以为解决之标准者也。”诚如第三章分析,间岛之历史、地理之势、境界之条约已确切不移地证明其为中国领土。然而,国际问题的处理,外交上周旋不可不慎。首先对调停主张之局外中立和共同协治制之论进行批驳,从其实施条件分析“皆绝对不能施行于间岛”。其次对我能采用之外交手段进行分析。按国际通例,当今解决国际争议的手段无外强硬、和平两种。强硬手段对于当时之中国不敢企及,不作为选项。唯“平和手段,以法理为甲胄,以事实为干橹,固由吾力所能行之者也。”“平和的手段有三,一曰居中调停,听第三国周旋或和解也;一曰国际审查,两国以合意设置审查委员会,使审查问题之真是非,以豫备解决也;一曰仲裁裁判,两国以其事件付与仲裁裁判,而听其处决也。”作者指出,此三者,对于间岛问题之解决首选国际审查,次之以仲裁裁判。为防日本死磕纠缠,作奸耍滑,“吾意其大要当不外二事:一曰要求间岛韩民之保护权;一曰要求间岛、吉林之铁路敷设权。”“二者之结果,皆与攫得间岛之领土权,无所轩轾”,当以正当理由拒绝其要求。在策略上,“领土权只要得到保全”,可在具体操作细节上稍作让步。最后警告清政府外交当局应力保国家领土,“勿再贻白山黑水之羞,而使鄂多里城边之鬼,不安于地下也”。

二、《间岛问题》述评

1、《间岛问题》一书创作的前前后后

1912年秋,宋教仁自京南下回乡省亲,次年1月,故邑桃源乡友设宴于县城,并在东岳宫旅台(道观中戏台)观看当地传统汉剧《盗旗马》。席间回答昔日漳江书院学友文骏是否将过去读书作文的本钱丢失时,宋教仁很自谦地说:“写有一些议论文,多数载于《二十世纪之支那》《民报》《民立报》各报刊杂志,《间岛问题》已梓行。此外,尚写了几册日记,自署《我之历史》,前年回国时,存放在陈犹龙长崎寓所。”由此可见,《间岛问题》一书是宋教仁颇为看重的得意之作。

其实,宋教仁在其短暂的一生中,著述颇丰,后人辑录之传承于世的《宋教仁文集》等著述近百万字,而《间岛问题》一书可谓宋教仁呕心力血之作,其创作过程最为感人,也最能展现宋教仁义无反顾的救国精神和牺牲精神。

所谓“间岛”,在我国东北图门江以北,今吉林省延吉市一带。东西400里,南北470里,地域相当于台湾大小。自古以来为中国领土。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中朝两国曾勘定边界,勒石为碑。这一带原为满族聚居地,是清朝的发祥地,清入关后,把这一带列为封禁要地,不准百姓开垦。后来禁令渐弛,韩民越境开垦,越聚越多,因此有“垦土”(Kentu)之称,后来讹转为“间岛”(Kantao)。

最初双方无所谓边界之争,1905年日俄战争之后,日本不仅攫取我南满,吞并了朝鲜,而且意欲侵吞北满乃至整个东北,渐至问题复杂化,并将原属延边一带的延吉、汪清、和龙、珲春四县都称为“间岛”。

1906年5月5日,宋教仁在日本东京同文堂购得《商业界杂志》一本,其中有一篇题为《鸭绿江源之独立国》的文章,记述了中韩边界处的鸭绿江、土门(图门)江、松花江发源处,形成了一个叫“间岛”的“独立国”,其首领叫“韩登举,山东人,十余年间占据此地,清兵时来攻之,不克,遂定约每年纳款二十万金于清盛京官吏。其地富于矿产、林产、人参”。这是宋教仁首次听闻“间岛”之事。遂谋划联络韩登山及东北其他“马贼”“南北交攻,共图大举”。

1907年4月,宋教仁赴东北从事反清革命活动,这次东北之行的最大成果是在东北奉天(今沈阳)创立了同盟会辽东支部。在东北吉林各地活动期间,为逃避清政府通缉搜捕,宋教仁一度化名桃源宗介,假扮日本人,并挂出“木植公司”的牌子,秘密策划“马贼”起义。在与韩登举接触中,他获悉了日本企图侵占间岛的阴谋,为了阻止日本的侵略阴谋,宋教仁决定暂停发动武装起义。

1907年8月19日,日本驻韩统监府“遣陆军大佐斋滕季治郎率僚属宪兵往其地,设统监府间岛派出所,以保护韩民为名,实欲据而有之。”,当天,日本即照会中国政府,宣称间岛的所属问题“久未解决”正式挑起边界纠纷。面对日本蓄谋已久及其浪人组织“长白山会”阴谋活动数年所制造的种种伪证,清政府束手无策而又无力辩驳。为了挫败日本的阴谋,宋教仁在日本友人片山潜的帮助下,假份日本浪人,改名贞村,潜入“长白山会”,侦获日人伪证并拍成照片。此后又返回日本东京,在帝国大学、上野等几家大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一次,他偶然发现朝鲜人古山子著的《大东舆地图》,地图非常确切记载中朝边界,给他提供了有力证据。宋教仁根据所收集的资料,援引中、日、韩、俄四国93种文献资料运用国际法理论,费数月之功,于1908年写成《间岛问题》一书。该书运用历史学、地理学和国际法学知识,从历史沿革、自然地理、境界条约等各个角度及国际法学理无可辩驳地论证了所谓“间岛”,历来都是中国领土。

探知宋教仁《间岛问题》脱稿信息的日本人,深恐该书落入清廷之手于己不利,便对宋教仁软硬相逼,先是许以重金购买版权,继而又威胁若不合作就将其遣返,宋教仁均置之不理。面对日本侵占我领土的阴谋,作为革命党人的宋教仁,虽以推翻满清政府为宏志,但守土之责人人有之,绝不可袖手旁观,也有违自己写作《间岛问题》一书之初衷。于是,他打算将书稿呈送给清政府,“以为政府外交援手”,但又担心径直将此稿奉献会遭清政府拒绝“而无益于事”,最终“委屈设计”,费尽周折将书稿无偿地交给了清政府驻日公使李家驹。

《间岛问题》一书在清政府与日本交涉中所起作用是不可忽视。该书为清政府与日本交涉提供了有力证据,特别是对日方制造的所谓“理由”,宋教仁在书中一一加以驳斥,因此,外务部“即以各种证据反驳日使,日政府至今尚不能决答”,宋教仁发表公开信时也已经知道“外部得此,果大有所资于谈判,而获斥退日人之口实”。宋教仁好友于右任回忆说“后间岛交涉,因获此书为辅佐,得未失败。”徐血儿所编《宋渔父》一书也说宋“曾著《间岛问题》一书,清政府得之,间岛交涉,得以不败”。近有学者将1909年3月清政府外务驳复日本谬论之文本与《间岛问题》一书内容做比照,认为其在不少方面的论证与该书“如出一辙,显然在起草时是把它作为基本的参考资料之一”。

1909年9月4日,中日签订了《图门江中韩界务条款》。日本承认图门江为中韩国界,间岛是中国领土。中國虽在开商埠、领事裁判权和修铁路等方面作出让步,此让步亦在宋教仁谈判策略预想范围之内,但终归争回了间岛主权,此为满清入关统治中国两百多年数十次领土争端谈判唯一全胜,保住了廷吉四县国土。宋教仁著《间岛间题》一书的贡献是不可埋没的。

2、宋教仁《间岛问题》一书的几点启示

(1)《间岛问题》一书突显了宋教仁义无反顾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从宋教仁写《间岛问题》一书到间岛问题成功解决,不能不说宋教仁居功至伟,正因如此,有人称颂宋教仁“著书惠民救国”,“一笔夺回间岛”。不管怎么评说,为了了解间岛问题真相,宋教仁不顾个人安危,潜入日本“长白山会”,甚至不顾清廷的追捕去做这一有利于国家民族的事情,宋教仁这种义无反顾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十一世纪中叶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将近代先辈奋斗的梦想变为现实,必须大力继承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宋教仁爱国革命成长过程中创造的渔父精神为我们树立了一面爱国主义的旗帜。无论是他反帝反封建革命中呈现的爱国精神,还是敢创一流的创新精神和天下为公的奉献精神;无论是他勤学求知精神和自强诚信的修德精神,或是坚拒金钱美女高官贿诱的廉洁奉公精神,还是民主共和、平民政治的宪政法治精神和兴办学堂、大学的重教精神,都是一座永恒的历史丰碑,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丰富了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涵。

(2)《间岛问题》一书还展现出了宋教仁理性爱国的一种态度。宋教仁作为一名资产阶级革命家,不仅展现出了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更重要的是在爱国问题上表现出了一种理性的态度。清朝末年,民族危机加剧,反动腐朽的清王朝大厦将倾,然而,在国家领土主权遭到日本侵犯之际,宋教仁毅然搁置起义之事而置个人生死不顾,打入“长白山会”搜集证据,广泛调查,深入研究,写出《间岛问题》,并将之呈送给清朝当局以佐清外交之争,捍卫了延吉四县相当于台湾大小的领土主权。正如《宋教仁传》一书作者所指出的:“宋教仁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身在事外,却不置身事外,尤其是以一个流亡者的身份来帮助自己的政敌共同捍卫国家的主权,这些更加难能可贵”。事后,既拒清廷高官引诱,又拒清廷因宋教仁著述有功而给付的酬金,并谓“吾著此书,为中国一块土,非为个人之赚几文钱也”。体现了宋教仁作为一名革命家,与清廷“道不同不相与谋”的革命志向。和平时代之中国,在中国和平崛起之今日,无论对内诸如台海关系、香港问题等,对外诸如韩国部署“萨德”引发的“萨德”危机、中日钓鱼岛之争、南海问题等等,我们更需理性爱国,不能因民粹或民意挠乱中央部署,打乱祖国和平发展进程,致使国家错过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

(3)从《间岛问题》一书中折射出宋教仁治学严谨、外交谋划周详、进退有序的政治家风范 。宋教仁一生勤于求学,志业高远,但他“雅不愿以文名世,局限于笔砚间”,不仅注重修身养性,更注重身体力行经世之学。但《间岛问题》作为一本宋教仁在世独立刊发的一本史地专著,有人称之为“一部关于间岛问题的百科全书”,该书不仅系统、全面叙述了间岛问题的来龙去脉,而且从历史、地理、国际法各方面论证了间岛是中国领土。特别是为论证“图门”与“豆满”为一江之异名,他甚至运用语言学来辨析图门与陀、豆、统、驼、满等五字皆为满语的不同译音,并为史籍所证实。全书直接引用中、日、韩、俄历史文献达93种,为了解实情,宋教仁深入实地考察,甚至不顾生命危险潜入“长白山会”,这种严谨治学的精神为我后辈学人树立了榜样。其他揭露西方列强侵华阴谋的史地力作如《二百年俄患篇》、《承化寺说》、《滇西祸源篇》等亦显其史地知识丰富和学力深厚。《间岛问题》一书最后一章“间岛问题之解决”,宋教仁从外交上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日方可能采取的手段,我方外交进退方略都作了预判,彰显了一位年青政治家在外交谋略方面思虑周详,进退有序的风范。

【参考文献】

[1] 陈旭麓主编.间岛问题.宋教仁集(上)[M].中华书局.2011,9:57+59-60+62+73-74+102+126+130+133-135.

[2] 宋教仁日记[M].中华书局.2014.4.168.

[3] 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五卷)[M].107.

[4] 中兴日报[N].1908.10.21.

[5] 杨天石.宋教仁佚文钩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5.2.

[6] 徐血儿编.宋渔父[M].上海书店.1991.

[7] 李元灿,李育民,迟云飞.宋教仁传[M].国际展望出版社.1992.115.

[8] 梁小进.宋教仁《间岛问题》略论[J].武陵学刊.1996.2.48~50.

[9] 迟云飞.宋教仁与中国民主宪政[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33.

猜你喜欢
述评
河套文化研究现状述评
政策执行网络研究述评
国内职业高原(2002—2016)研究进展与述评
近年来群众路线理论研究述评
嵇康教育思想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研究述评
现代朱子哲学研究述评
国内三十年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国内科技投入研究现状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