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从乡村治理的实际出发,认为“党支部+乡贤参事会”模式有利于凝聚乡贤力量。分析了“党支部+乡贤参事会”模式在乡村振兴中的困境,提出充分发挥营造乡贤参政的对策:高度重视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积极营造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氛围;完善制度机制,为发挥乡贤作用提供制度保障;掘乡贤文化资源,激励公众向善向上;积极培育有见识、有担当、有威望又自愿扎根乡土的新乡贤。
【关键词】 乡贤;参事会;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当前,大量农村优质劳动力外出,精英人才远离农村,留守群体日渐老龄化,乡村治理呈现松散化、边缘化趋向,乡村振兴难度不斷加大。“乡贤是乡村自治的主导者,这种治理模式成本低、效果好”,[1]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建立“党支部+乡贤参事会”,有利于凝聚乡贤力量,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乡村振兴。
一、“党支部+乡贤参事会”模式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
“党支部+乡贤参事会”模式为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搭建了平台,有利于凝聚乡贤力量,推动乡村振兴。乡贤,顾名思义,就是品德才学为乡人推崇敬重的人,既包括“在乡”的乡贤,也包括“不在乡”的乡贤,主要包括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老干部、经济文化能人等。他们德高望重、群众公认、热心公益、敢于监督,无论是为官致仕还是经商从贾,都有叶落归根的情怀和对家乡建设的意愿。“乡贤是管理乡村公共事务的重要力量,是乡村社会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在乡村治理中起着重要作用。”[2]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有利于弥补乡村治理短板,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推动乡村振兴。
一方面,“党支部+乡贤参事会”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参谋长”和“先锋队”。乡贤群体或有财富或有知识,或有技术或有信息,凭着他们叶落归根的情怀和衣锦还乡、光宗耀祖的自我需求,对乡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困难,或出资投资,或出谋划策,或出智引源,有利于为乡村经济发展拓宽渠道,激活资源,注入活力。另一方面,“党支部+乡贤参事会”是提高乡村治理水平与能力的“智囊团”和“活力源”。乡贤因为懂政策、有经验,在参与乡村重大事项决策时积极建言献策,运智铺谋,是村两委的“智囊团”,有利于推动乡村协商民主发展,提升乡村公共事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也有利于带动村民民主意识的提高,提高村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是乡村民主政治的“活力源”。此外,“党支部+乡贤参事会”还是实现乡风文明的“领头羊”和“教化员”。乡贤,本身德高望重,在宗族或邻里中享有较高的威望,他们了解社情民意,部分乡贤利用个人声望和人缘,积极参与邻里纠纷的化解,是村内矛盾纠纷的“灭火器”。他们有见识,崇德向善,重文兴学,是教化村民,引导村民遵循行为规范、价值导向,推动移风易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文明乡风的“领头羊”和“教化员”。
二、“党支部+乡贤参事会”模式在乡村振兴中的困境
“乡贤土生土长,根植于乡,不仅有才德,而且注重乡情、乡愁”。[3]成长于乡土,心系于乡里,有着浓浓的乡愁、乡恋。大部分乡贤关注乡村经济发展,渴望乡村善治,参与乡村治理,推动乡村振兴的积极性高,但由于对乡贤的定位与作用认识不足等原因,挫伤了部分乡贤的积极性。
一是一些乡镇政府与基层组织对于乡贤的定位与作用认识不足。能否凝聚乡贤,让乡贤服务家乡,造福群众,首先在于是否认识到乡贤的作用,是否重视乡贤、尊重乡贤。但是,一些乡镇政府和基层组织对乡贤心存顾虑,他们既希望乡贤回报家乡,又担心乡贤参与乡村治理会削弱或约束自己的权力。所以他们只希望乡贤多出资引资帮贫济困,发展经济,不愿意他们参与乡村治理。而且,越是落后的地方,越是治理不好的村庄,这种现象越是严重。
二是缺乏助力乡村建设的平台。乡贤作用的发挥必须借助一定的平台,通过一定的平台乡贤方可参与村级事务决策的制定和审议,出谋划策,方可对各类资金使用进行有效监管,阳光操作。但在调研中发现,部分镇村领导想让乡贤回乡助力乡村建设,但没有建立相应的平台,乡贤无法正式参与决策的审议,对提供帮扶资金又担心因缺乏有效监管而滋生腐败,所以他们无法或不愿参与乡村建设。
三是乡贤文化挖掘不足。乡贤文化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是基层社会道德约束的有力武器。只有大力挖掘乡贤文化,继承和弘扬乡贤文化,才能涵育文明乡风、凝聚向上向善的力量。但是,虽然我们山东的乡贤文化资源丰富,但相比于浙江等省份,我们的重视程度,挖掘力度明显不足,乡贤文化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四是培育乡贤的力度不够。重视乡贤作用,还必须着眼于未来,加大新乡贤的培养力度。尤其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虹吸效应使得打工子弟的乡愁意识减弱,农村精英人才外流,外来人才想尽办法转走。通过调研发现,普遍重视现在乡贤的作用,忽视未来乡贤的培养,重视本地乡贤,忽视外来乡贤的使用和培养,未来乡贤严重短缺。
三、以“党支部+乡贤参事会”模式推动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新乡贤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推动乡村振兴,必须要弘扬乡贤文化,凝聚乡贤力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涵育文明乡风。
1、高度重视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积极营造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氛围
只有高度重视乡贤的作用,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尊重乡贤,积极营造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氛围,才能激发乡贤回报家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乡贤自发自觉的关心支持参与乡村治理,促进家乡发展。在创新乡村振兴的规划中,应把发挥乡贤作用纳入其中,可以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引导、鼓励、发动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积极营造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调动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
2、完善制度机制,为发挥乡贤作用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要完善乡贤参事会、乡贤智囊团等组织的成员构成。注重会员质量,既要充分考虑乡贤的积极性,又要把好入口关,既要把在外优秀乡贤吸纳进来,又要把本村中一些品行好、威望高、群众认可的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等充实进来。二是健全乡贤参事会等组织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乡贤参事会等組织的章程和组织体系,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工作例会制度,规范资金管理使用,实施会务财务公开,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透明、规范化运作。
3、挖掘乡贤文化资源,激励公众向善向上
乡贤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根植乡土、贴近百姓,紧接地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实践性、形象性、历史性”[1],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是一种最朴素的精神原动力。要把乡贤文化作为基层社会道德约束的有力武器,引导群众守道守义,遵守文明,搭建起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要努力挖掘古往今来的优秀乡贤代表和典型事迹,整理有关乡贤的文史资料,保护乡贤文化遗产。也可拍摄乡贤专题片,表彰优秀乡贤,通过村文化大院、乡贤文化长廊建设和村志编写等途径,在全社会广泛宣传乡贤美德,大力弘扬乡贤文化,形成尊贤爱贤、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
4、积极培育有见识、有担当、有威望又自愿扎根乡土的新乡贤
要着眼于未来,把培育新乡贤列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完善人才吸纳和培养计划,出台一些列政策制度,鼓励外出人员返乡创业,扎根农村,积极开展重塑乡土精英活动,实施民间人才挖掘和培育计划,弘扬乡土观念,鼓励外来人才落地生根,动员退休人员落叶归根。要在现有乡村能人中挖掘—批年轻有为的新乡贤带头人,尤其是在大学生村官群体中寻找乡贤模范,鼓励他们在现代乡村治理中更多地发挥建设性作用,逐步成长为新乡贤。
【参考文献】
[1] 陈忠海.乡贤与乡村治理[j].中国发展观察,2018.4.
[2] 章越松.乡村治理视域下乡贤的含义、样态与定位[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7.1.
[3] 杨军.当代乡贤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中的作用[j].行政与法,2015.10.
【作者简介】
崔立勇(1971—)男,山东诸城人,硕士,中共潍坊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