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创新教学 培养语文素养

2019-06-07 14:59卢桂花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有效性创新

卢桂花

摘 要: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基地的中职院校,应十分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然而,在现实中,离高效教学似乎还存在一定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度不够,中职教师认为,中职生的学习重心都放在专业课程上,使语文教学从观念到方法创新上都有些滞后,中职生参与语文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其学习能力较弱。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有效性;创新;素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3B-0081-03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以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的专业方向为中心, 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感受到语文知识的有用性,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结合实践教学,谈几点浅见。

一、精准设计,优化目标

从当前的中职语文教学来看,教师的教学观念滞后,目标定位并不合理,因为语文不再像是小学、中学的一门主课,所以,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教授知识较为随意,使学生从潜意识中捕捉到教师对这门课的一丝“敷衍”和没有压力的教学态度。由此,教与学之间实际上存在了某种隔阂,教师不去精研教材,精研学生,导致课堂目标的设定存在不少问题,从而让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作为教学出发点和归宿的课堂教学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给予课堂教学一条明线和指向。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制订与设计显得较为凌乱,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新课改以来,强调要围绕学生进行教学设计,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然而,有的教师认为,应干脆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学目标的设计并不重要。如,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教师并没有根据教学内容做好教学目标的预设。就学生提出的“妻是喜欢邹忌说他比徐公漂亮,那妾怎么是害怕才说他漂亮呢?”教师因为事先没有教学目标作支撑,开始对中国古代的妻妾制度侃侃而谈,表面上学生提出问题,似乎在发挥主体性,但是教与学之间是一种脱节,需要落实的教学内容尚未涉及,时间就这样白白浪费了。这样热闹的一问一答,并没有给学生带来更有内涵的语文知识,教师也因为没有提前设定好教学目标而让整个课堂充满了随意性,目的不明确,自然也未能达成目标,甚至可以说没有实现目标,教学理念凭空缺失。因此,教师需要更新观念,认识到新课改的目标指向,不断优化教学目标的设计,避免空泛。

二、灵活教学,创新方式

教无定法,是教育行业的一种特点,应根据教材、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实际上并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契合学生对知识的诉求,从而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然而,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仍然走传统的、呆板教学的老套路,单一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索然,对课堂没有热情,也缺乏主动认知和探究的积极性。针对这样的课堂现象,作为教师,必须反思,并就如何创新教学方式进行探索,从教学环节的创设,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要变换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并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交流讨论,尽情展示个性,发表个人感受和见解,学生的参与度不断提高,兴趣自然会得到培养,学习效果也会“水涨船高”,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还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为持久保持学习兴趣埋下伏笔。

以《再别康桥》教学为例,这一诗歌作者徐志摩以场景描写为主,蕴含着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如何引领学生去感受这些美妙?教师必然要打破传统教学方法,引领学生通过诵读,与作者情感发生共鸣,并引导学生一一感受,就自己的感触进行交流,从而触摸作者的文思,接受美的熏陶。有的学生表示,“河畔的金柳”风情万种,就像是“河畔的金柳”,把依依不舍的目光留在软泥上的青荇上,树荫下的水潭不就是“一往情深”的代言词吗,这些看似无生命的景语,细细读来,却又都化作富有生命的实物,缠绵旖旎,情深意长。还有学生说,作者的思绪飘忽,神飞天外,要不然怎么会将清澈的潭水疑作是“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然还会变为“彩虹似的梦”。教师就此深入解读,正是这种意乱情迷的恍惚,诗人似乎如庄周梦蝶,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作者甚至愿意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这种主客观合一的架构印证了诗人深厚的创作功底。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又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引申解读,一步步从诗句中触摸文字的美,触摸诗人创设的美妙意境,更触摸到诗歌的唯美与涤荡心灵的力量,从而提高了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师还列举刘半农、胡适等人创作的诗歌,全面讲解这一新诗体,目的就是拓展学生学习的渠道,丰富学生学习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积极性,使教学发挥实效。

三、联系生活,整合资源

生活处处是语文,语文教学也处处是生活的影子。可以说,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是取自生活原型,以生活为素材。当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将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就能進一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历,使其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语文素材,从而不断提高语文素养。根据中职生的生活经验和阅历,教师要搭建语文和生活的桥梁,将生活与语文知识相融合,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掌握语文知识,并不断积累知识储备,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而通过教师有意识、有选择地对生活资源进行整合,运用于课堂,则会让学生产生代入感、亲切感,乐于学习。如,教学《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这种水果是生活中可以见到的水果,只不过由于地域和季节不同,学生并不是随时可以见到,教师于是借助网络资源,下载图片资料,通过制作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结合课文顺序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荔枝的印象和了解。把生活原型搬到课堂,对学生来说充满了亲切感,多媒体播放形象生动,能够顺利开启学生的学习之旅,学生不仅掌握了一些生活常识,还能对文本有更深一步的解读,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态度积极,思维灵动,语言表达流畅。

总之,对中职学生来说, 专业技能知识和文化知识同等重要,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一理念是从教师的执教态度和教学观念中反映出来的,就围绕学生这一中心如何做好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验证和说明,从将中职生培养成为社会应用技能型人才这一目标出发,精准设计教学目标,不断创新语文教学方式,拓展教学思路,整合教学资源,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做到一切为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教学需求以及社会需求,语文教学才能称得上有效。

参考文献:

[1]张若楠.中职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应用策略 [J].中外企业家,2018,(7).

[2]刘鑫.浅谈创新中专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24).

[3]李洪忠.阅读教学之我见[J].吉林教育,2010,(5).

[4]李淑娟.中学语文散文阅读教学探微[J].吉林教育,2016,(29).

[5]任昱玫.研究性阅读教学的点滴尝试[J].教育革新,2005,(4).

[6]苏发柱.中小学阅读教学“读”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革新,2006,(1).

[7]张兴春.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J].教育革新,2006,(3).

[8]白宗珍.重视初中阅读教学中的比较探究[J].教育革新,2008,(1).

[9]何馨琴.阅读教学中如何使主体意识不缺失[J].教育革新,2008,(10).

[10]王银珠.思维导图在小说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以苏教版《林黛玉进贾府》为例[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9,(1).

[11]倪夏.对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4).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有效性创新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