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乡土元素,构建高品质课堂

2019-06-07 14:59陆正吕一烽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知识建构核心素养

陆正 吕一烽

摘 要:乡土资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在“矛盾特殊性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围绕“桃源初印象”“走近桃源村”“桃源试身手”三个情境,实现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统一,引领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孕育核心素养,构建高品质课堂。

关键词:乡土元素;知识建构;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3B-0053-02

我校以同课异构为形式的“聚焦课堂”活动已举办了十四届,十四年的坚持,始终聚焦课堂改革,倡导构建高品质课堂。今年政治学科的课题为《哲学生活》的“矛盾特殊性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框题。这一框题从内容上讲不算难,而且在各地的公开课中呈现比较多。如何上出新意,生活情境的选择非常关键。经过组内老师的讨论,决定以无锡市惠山区桃源村的特色“桃”产业及桃源村发展历程这一乡土元素入境,力求把哲学问题生活化,实现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的有机结合。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本课程力求构建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学科内容采取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呈现。”政治学科既具有很宽泛的学科背景,又具有更为重要的德育功能。作为活动型课程,对于教学情境资源的选择有极高的要求,既要考虑学科属性,又要兼顾德育属性。实践证明,乡土资源因其信息真实、生动直观、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习的兴趣。

一、 桃源初印象,激发兴趣

课堂导入部分,老师以一场桃花“飞花令”引出以水蜜桃种植、深加工、休闲旅游为特色的桃源村,桃源村原先只是一个地处偏僻的贫困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桃源村大胆改革,打造以水蜜桃为特色的一、二、三产业,使桃源村成为无锡市远近闻名的“最美乡村”。

整节课以矛盾特殊性为知识主线,贯穿“桃源初印象”“走近桃源村”“桃源试身手”三个情境,逐渐展现其发展历程,其间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了桃源村的美丽景色,同学们都为身边的最美乡村所吸引,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与热情。整节课学生的参与度很高。把深奥的哲学道理具体化、形象化、可视化,以乡土化的生活情境拨动学生思维之弦,启迪学生的哲学智慧,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与思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积极参与家乡建设的责任。

二、 走近桃源村,引领知识建构

教学过程是一种奇特的认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预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的认识过程,在认识过程中探究和解决问题,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和内化知识。

“矛盾特殊性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框题的重点在于理解“矛盾特殊性的三个表现”,即“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其特点”。为了使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一知识点,教师从一颗水蜜桃说起。老师在课堂上先调查学生都吃过哪些品种的桃子,并请学生说出不同品种桃子的特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进一步追问“桃源村以水蜜桃为特色产业,有谁知道水蜜桃的生长过程?在它的生长过程中你最关注什么问题?”当然,这一问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于是老师播放了自制的水蜜桃生长的讲解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水蜜桃在生长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使学生对特产水蜜桃有了深入的了解。学生对上述问题展开了讨论,以问题驱动,让学生在感知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感悟哲学智慧。

在学生探究和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中,其实已经建构了对矛盾特殊性三种表现的理解。这一问题的解决更让学生体会到,哲学源于生活,懂得以哲学的思维去观察和思考生活现象。

三、 桃源试身手,孕育核心素养

思想政治课教学担负着立德树人的任务,新课标提出课程目标是“通过思想政治课学习,学生能够具有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指明了政治学科的育人方向,是学科育人价值的体现。培育核心素养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如何使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这一课程教学目标落地生根?在这节课的设计中,这是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一)政治认同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以桃源村为代表的无锡新农村的发展正是党领导下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写照。本课的教学,使同学们更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增强了政治认同。

(二)科学精神目标

如何进一步推动桃源村的发展,在全村展开了一场大讨论。除了发展特色桃产业,要打造桃源村特色旅游产业,关于这一问题形成了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建造一批特色民宿,积极发展个性化的农家乐,以低价格赢得市场;第二种观点:吸引更多五星级酒店入驻,建造高档公寓楼,提升桃源村旅游的品质。请你结合桃源村发展实际,谈谈对两种方案的看法。这一问题以课堂辩论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学生踊跃发言,辩证分析两种方案,指出桃源村必须走特色发展之路,避免千篇一律的同质化发展模式。学生在争辩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了思维品质,培养了全面看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三)公共参与目标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如今的桃源村已经走上了富民强村的道路,取得了一些荣誉,然而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如何让桃源村融入这场经济盛宴呢?

在课堂的最后部分,教师设置了一个情境:请你设计一款APP向公众推介桃源村,包括APP的名称、条目,并说明设计的目的与思路。

这一情境设计是本课的亮点,以培育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为目标。公共参与素养是指公民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和能力。这一问题在学生中掀起了一个高潮,学生参与的热情非常高,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富有创意的设计方案,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参与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激发了学生建设家乡的热情。

(四)法治精神目标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张晓燕提出,社会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的发挥,有待于作为其构成主体的个体公民身份的激活。她倡导法治教育就是要培育与国家治理需求相互匹配的公民身份。法治意識主要包括规则意识、程序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等,法治意识的培养,关系到依法治国方略的落实。因此,立足课堂主阵地,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

纵观整节课,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以外,教师十分注重公民意识的培养,始终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桃源村的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出谋划策,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责任感,这既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每个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

构建高品质课堂有赖于其情境的质量。乡土资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整合地方特色文化,让课本知识更有温度,更有生命力。学生在建构知识的同时,无形中提升了核心素养,增强了建设家乡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参考文献:

蒋卫星.让思想政治课在乡土气息中活起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9).

猜你喜欢
知识建构核心素养
学生知识建构的影响因素分析
“知识”“过程”“情感”的巧妙融合
教师工作坊中促进知识建构的磨课活动研究
临床医学教学改革探讨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