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9-06-06 04:20廖会
神州·上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物理教学思维导图

廖会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意义,其次从进行课前预习、建立概念关系、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实验理清知识脉络、进行方法归纳五方面,对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希望为相关教师提供有效参考,提升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思维导图;物理教学

引言:

初中物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期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采用适当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点。近年来,部分物理教师将思维导图融入在实践性教学中,均取得良好效果,因此其他教师可以借鉴此方法,利用思维导图提升教学效果。

一、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意义

物理属于理科性质的课程,学生需要发散思维、动脑思考,进而发现规律、掌握知识,深化记忆。在具体教学期间,教师与学生可能面临各种挑战,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打牢基础,在此期间运用思维导图授课具有丰富意义。思维导图作为一类发散性的学习方法,能够将众多散乱的物理知识巧妙整合贯穿,将其运用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将重难点清晰展现,明确教学目标,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学习,也可以化繁为简,理清知识框架以及结构脉络,利于记忆知识,发散思维。因此,我国物理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运用在实践性教学中,提升授课质量。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进行课前预习

对于初中物理而言,学生提前进行课程预习可以提升课堂效率,利于对于知识的吸收与理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预习环节中引入思维导图,初步掌握相关内容及方法,激发其学习物理知识的積极主动性,进而提高对于新内容的吸收能力[1]。例如,在讲述运动的描述知识点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教材提前预习,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首先要画出树形的主干及分支,其次将运动概念备注在主干位置,最后在各个分支中标注机械运动、变速运动等知识的定义。在绘制结束后,学生基本可以初步了解新知识。在正式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内容思考影响运动的因素等知识点,在课堂上对相关内容进行扩展,并安排大家将授课内容补充进思维导图中,从而发散思维,整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清晰度及逻辑能力,提高集体学习信心。

(二)建立概念关系

进行物理实践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其形成物理思维,而物理思维培养的基础是准确理解概念,区分不同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然而很多学生在学习时会出现概念混乱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巧妙运用思维导图,在各类物理概念之间建立联系,构建系统的知识链,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并为日后复习奠定基础。如果发现学生出现混淆问题,可以展示思维导图体系进行纠错,从而对不同知识进行区分。例如,在学习初中物理的电学知识后,教师可以将其中涉及电流、电压等基础概念绘制在一张思维导图中,形象系统地帮助学生理解其中关系,并用简单图画体现并联、短路、串联的区别。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将物理概念与实体相互对应,形成映射,进而加深学生印象,巩固知识。

(三)联系生活实际

初中物理知识实践性较强,例如声、光、电、热等知识内容均与实际生活存在联系,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可以借助生活情境描绘物理知识点,并利用思维导图创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对现实物理现象的了解程度及探索欲望。以声现象为例,教师在授课时可以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声音,并列举实例,指出其属于声现象的判断依据[2]。此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经验绘制思维导图,在分支的物理知识中标明生活案例。此后,学生在思考与复习时,便可以一目了然的把握物理知识,提高记忆效率。

(四)通过实验理清知识脉络

物理学科包含各类规律与自然现象,教师可以多开展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通过实验验证和物理现象,并将其与思维导图相结合,不断扩展完善内容,理清知识脉络。在实际教学期间,教师需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知识框架,并根据相关内容,开展时间实验研究活动,以此验证规律的正确性。在实验结束后,学生即可以提升印象,提高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例如,在讲解和物体质量与密度内容时,教师可以制定学习目标,将学生分为各个小组,鼓励大家开展实践,并记录实验现象与结果。为了提高物理学科实验性教学效果,教师在实验操作结束后,可以让学生回顾实验过程与方法,并利用思想思维导图进行归纳总结,进而提高记忆效果。此后,教师可以让各组在大屏幕中展示思维导图作品,通过讲解与分析寻找绘制的优缺点,进而引导全班学员相互借鉴学习,以实验为载体,构建出更加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

(五)进行方法归纳

物理学科包含多类知识,题型千变万化,学生如果死记硬背,很难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可以从而方法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并联想思维导图的内容,从知识脉络中分析物理现象,进而推导相关公式。以物态的变化为例,如果学生对知识概念死记硬背,可能无法深入理解物理知识,并不利于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教师可以在课上出示物态变化的思维导图,展示雨、雪、冰、雾等分支,并按脉络与变化大自然降雨、结冰的顺序引导学生探索物态变化的成因,进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此后,教师要利用思维导图归纳总结,将学习方法与探索过程通过图形展现,从而提升授课效果,帮助学生将分析方法融入心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意义显著,物理教师需认识到思维导图的重要性,可以引导学生自行绘制思维导图,预习梳理知识,也可以在课堂中引入思维导图,带领学生一同分析,并补充相关内容,建立结构体系,理清知识脉络,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学习框架,从而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与记忆效果,提升授课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思源.基于思维导图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证探究[J].考试周刊,2018 (A0):162.

[2]周文芳.思维导图在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47 (20):62-63.

猜你喜欢
实践性教学物理教学思维导图
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和反思
试析如何通过语文实践性教学提升小学生语言交际能力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