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孙 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我认为:作为支持者,当幼儿活动时,教师既要为幼儿提供一些必要的活动材料,还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作为合作者,教师和幼儿的地位是平等的,而且双方必须有互动和沟通,一起完成同一个目标;作为引导者,教师要了解幼儿的活动现状和幼儿面临的问题与矛盾冲突,并找出它们与教育目标之间的联系,设计出合适的教育活动,同时还要注意个体差异性,为幼儿搭建通往成功的桥梁。
近阶段,主题活动“足球小宝贝”在我们班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幼儿在了解了足球运动之后,对足球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有的在图书区交流和欣赏关于足球比赛的图片;有的在美工区用画笔描绘着足球场馆的样子;建构区的幼儿也没闲着,他们三三两两组合在一起,尝试运用各种建构材料搭建自己心目中的小小足球场……于是,通过讨论,幼儿决定在班级用雪花片建造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足球场。
【案例一】时间:星期一上午 地点:建构区
今天,小毅、镐镐和恺恺来到雪花片建构区,他们经过短暂的讨论之后就开始忙碌起来,他们用黄色和蓝色的雪花片建构了盒子状的看台。我拿出足球场馆的图片,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给观众观看比赛的看台是立体的阶梯状,一层比一层退后一些。可是幼儿不知道如何去表现,我就用宽窄不同的长方形雪花片底板垒加出一层阶梯给他们示范如何将看台上的很多层阶梯一层层地架高。这时,小毅建议:“我们商量一下,每个人插的底板不一样宽,最后按照宽窄顺序垒高,这样不就行了嘛!”大家一致表示赞同,于是幼儿们又忙活起来。经过大家的努力,看台的雏形初显,大家兴奋极了,决定后面继续再插一些这种阶梯状的看台,布满整个足球场。
【案例二】时间:星期三上午 地点:建构区
今天,小毅和镐镐再次来到了建构区,他们要继续上次的建构任务——“看台”,赫赫和如艺也加入了进来。赫赫拿来一张足球场的图片指着一处对小毅说:“我发现看台不全是一样的,你看这里,还有遮阳棚呢!我爸爸说这是主席台,是给一些重要的人坐的。”小毅说:“那你今天是要插主席台吗?”赫赫点点头,一旁的如艺赶紧说:“赫赫,我和你一起插主席台。”于是,赫赫和如艺拿来原先插好的看台,在上面进行改造。他们在看台两端各插上一根支柱,在上面添加房顶,可是房顶比较大容易塌。“怎么办呢?”幼儿们停下来一起讨论。我问:“主席台的顶为什么会塌呢?”赫赫手扶“主席台”两边的支柱试着晃了晃,得出结论:“主席台的顶太长了,只用两根柱子的话支撑不住,就容易倒,我想应该在中间再加一根柱子就行了!”于是,如艺在主席台的中间也接上了一根支柱,这下果然不倒了,主席台完成了。
【案例三】时间:星期四下午 地点:建构区
随着对建构足球场经验的不断提升和兴趣的延伸,幼儿又陆续建构出“绿茵场”“球门”“足球运动员”等作品,使我们的足球场更加形象,幼儿也经常在建构区流连忘返。
今天,幼儿把看台和主席台紧挨着一起围在了足球绿茵场的四周。余儿和可乐则想到绿茵场周围还要有围栏,这样足球就不容易被踢出场外。于是,余儿和可乐便用白色雪花片插了一些围栏放了上去,赫赫说:“我发现一个问题,围栏太高了,坐在看台下面的观众会被挡住,看不到比赛。”我们又经过一番讨论,终于想出了办法:一种是在原来的看台下用积木、罐子再加高;另一种是继续用雪花片加高、加固看台。最终,幼儿两种方法都选择了,他们认为这样会更加牢固安全还更漂亮。
【案例四】时间:星期五上午 地点:建构区
这天,多多、轩轩和琬琬来到建构区,多多提出:“我去过足球场,在绿茵场上还有一些白色的线。爸爸告诉我有的表示禁区,有的表示边界,还有的叫‘中圈’,我们的足球场里怎么没有啊?”轩轩和琬琬也连连点头,表示自己也见过这样的线。我知道幼儿说的那些线就是足球场上的“四线、三区、二点、一圆弧”,便找出足球比赛场地的图片让他们观察,并鼓励他们去试试。活动中,多多用白色雪花片插了一个大大的圆形放在绿茵场的中间,说这就是中圈。另一边,琬琬和轩轩用白色雪花片插了一些直线围在绿茵场的四边,围好之后他们一起看了看,发现还缺中线和禁区,于是他俩继续忙着完善足球场上的线。最后,我把他们的作品用照相机拍了下来,然后让全班幼儿一起欣赏他们的创作成果。
在项目活动中,当活动的内容是幼儿感兴趣的,幼儿就会调动全部的智慧,去探索、去研究、去尝试,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因此,在确定项目活动内容时,应多关注幼儿的兴趣点,顺应幼儿内在的真正需求,把主动权还给幼儿,根据幼儿的兴趣点确定内容。由于班级正在开展“足球小宝贝”的主题活动,幼儿对于足球运动有极大的兴趣。讨论项目活动内容时,教师提出:“你想建造什么?”幼儿纷纷表示想建一个我们自己的足球场。于是教师尊重幼儿意愿,决定和幼儿一起开展“足球场”的雪花片项目活动。
在设计项目活动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谈话、收集等方式,了解幼儿的前期经验和心理需求,筛选、挖掘出有价值的项目因素并进行分析、整理,从而生成项目活动。如在“我眼中的足球场”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实地考察,分享交流关于足球场里有什么认知经验,师幼共同将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与感受,获得第一手资料与信息;“我们设计的足球场”中,我们自己的足球场是什么样的?幼儿一起讨论画出自己想要构建的足球场的设计图,大大调动了幼儿进一步探究建构的兴趣;“我为足球场起名字”中,幼儿经过讨论说足球场应该有个名字,通过“招标”的方式,每个幼儿都参与到给班级足球场起名字的活动中来,最终将足球场命名为“花花朵朵足球场”(花花朵朵是我园的吉祥物,它们的形象已经深入到每个幼儿的心中,深受幼儿们的喜爱)。
在师幼互动中,教师不是简单的管理者、指挥者或裁决者,更不是机械的灌输者和传授者,而是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组织者及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引导者。幼儿进入大班,逐渐变得有主见,是非观念逐渐明确,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开始增强。在项目活动中,教师不断追随幼儿的创作过程,根据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需要,将幼儿急于想知道和解决的问题,及时纳入活动讨论中,鼓励幼儿大胆质疑、大胆表达,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在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中,解决幼儿遇到的问题,并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
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应站在幼儿的立场上,去理解、体验幼儿的行为,以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身份欣赏、肯定幼儿。项目活动中,教师不断捕捉幼儿发出的哪怕是十分微弱的信号,并立即做出回应,如:多多小朋友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提出的建构边界线和禁区线的建议;晨晨发现观众席太矮了并通过用积木、雪花片加高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赫赫和如艺创造性地建构出有遮阳棚的主席台等。当教师看到这样的情景,以欣赏的眼光去认同,以肯定的语言去赞许和鼓励,从而抓住了每一次的教育契机,让幼儿在宽松愉悦的探究环境中提高自己的建构水平、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项目活动的探究过程中,教师的观察和指导非常重要。教师通过观察明确项目进展情况及每一位幼儿在项目活动中的表现,在探究出现困境或幼儿主动来寻求帮助时给予有效的指导,支持幼儿解决问题,继续建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教育理念之一是让教师从关注活动的结果转为关注活动的过程,更要根据幼儿表现适时引导。幼儿年龄小,个人生活经验有限,在活动中不能解决遇到的问题,通过教师组织幼儿开展讨论,不断调动每个幼儿的已有经验,支持幼儿去解决、拓展项目问题,才能使幼儿的探究能力不断提高。在“足球场”的项目活动中,在观察和了解幼儿活动过程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情况,教师运用了不同引导方法,有时是一句话的提示和鼓励,有时是手把手的指导,有时是语言的暗示,有时是一个动作提醒,有时是一个范例演示,有时是通过师幼共同讨论来解决问题,从不同角度去启发幼儿、引导幼儿,丰富了幼儿建构经验,深化了项目活动进程,让幼儿获得了成功,体验了积极情感。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项目活动的开展虽有其内在的规律特点,但已无一成不变的套路。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真正发挥项目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教育作用,以促进每位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在一次次与幼儿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始终将幼儿放在体验、探索、解决问题的“前面”,真正让幼儿成为整个学习活动中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