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攀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河南 洛阳471000)
剖宫产后瘢痕妊娠属于异位妊娠,指患者实施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发生瘢痕,或再次进行妊娠时受精卵在瘢痕之上着床[1]。患者发生此病后会提升多种并发症发生率,尤其是子宫破裂,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为此,本研究选择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60例,对不同类型的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分型进行探究。
1.1对象 此次研究抽取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60例,收治时间为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患者年龄22~48岁,平均年龄为32.7岁,经核实后与上次剖宫产时间为1~4年,患者停经时间为(62.30±3.48)d。
1.2方法 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60例,宫腔镜下病灶切除患者55例,实施腹腔镜病灶楔形切除术的患者5例。所有患者预留病理标本进行石蜡包埋,苏木精-伊红染色,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切片样本,并对患者的病理学特征充分了解[2]。指标的判定:对不同类型剖宫产瘢痕妊娠临床表现和病理分型进行统计,主要包括:妊娠频率、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含量、手术用时、出血量、身体恢复和停经时间,最后做好数据统计[3]。
1.3统计学处理 将各项数据结果输入软件(SPSS 19.0)进行处理,妊娠频率、HCG含量、手术用时、出血量、身体恢复和停经时间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患者的临床特征 60例患者40例患者伴有阴道流血,比例为66.6 %,10例患者伴有腹痛,比例为16.7 %,10例患者未出现明显特征,比例为16.7 %。阴道流血患者中30例患者由于人流所致,比例为75.0 %,10例患者伴有单纯无痛性阴道出血,比例为25.0 %。
2.2不同类型的剖宫产瘢痕妊娠的病理学特征 经切片检查后,内生型患者、外生型患者分别为20例、40例。比对内生型、外生型患者的妊娠频率、HCG含量、手术用时、出血量、身体恢复同时和停经时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对内生型患者和外生型患者的年龄、HCG恢复正常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为详细数据。
表1 不同类型的剖宫产瘢痕妊娠的病理学特征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是剖宫产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指孕着床于子宫瘢痕处。该疾病会提升多种并发症发生率,如:子宫瘢痕穿孔、腹腔出血和大出血,若不能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会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临床初步认为剖宫产瘢痕妊娠与内膜发育不完善和绒毛侵入存在相关性,同时与内分泌和、生化异常和瘢痕处子宫肌层组织缺陷有着直接关系[4]。
据有关资料表明,剖宫产瘢痕妊娠类型分为两种,第一种为若胚胎着床期间绒毛在瘢痕处扎根,其病情较为严重。与此同时,会在子宫肌层的环境中生长,该类患者的早孕期会伴有不同程度的阴道出血,甚至会伴有子宫破裂,具有较大的危险性,临床上将该类瘢痕妊娠称之为外生型[5]。另一种为胚胎在瘢痕较浅位置着床,生长环境以宫腔内为主,该类患者的孕早期特征缺乏特异性,存在继续妊娠的可行性。即使胎儿足月也会发生子宫破裂,临床上将该类妊娠称之为内生型[6]。从此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内生型患者、外生型患者分别为20例、40例,比例分别为33.3 %、66.7 %,其中外生型具有较高的发生率。
国外资料表明,随着年龄增加,剖宫产瘢痕妊娠的发生率会有所降低,其中在25岁至29岁之间有较高的发生率,比例超过70 %[7]。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特征以阴道流血为主,腹痛症状的比例较为少见。从当前的检查手段来看,临床首选超声,其准确率≥80 %。超声诊断依据主要分为以下几点:(1)宫腔内和子宫颈管内未见妊娠依据;(2)子宫前壁峡部的孕囊可见生长;(3)孕囊和膀胱壁间可见缺损的子宫肌层组织[8]。
结合此次结果可以发现,比对外生型、内生型患者的妊娠频率、HCG含量、手术用时、出血量、身体恢复同时和停经时间,组间有差异;从年龄、HCG恢复正常时间结果来看,对比后无差异。综上总结,从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来看,内生型患者和外生型患者的数据有所差异,引发瘢痕妊娠的主要因素与瘢痕处肌层存在缝隙有相关,予以超声诊断可以为临床疾病的判断奠定基础,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