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辉
【摘 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阅读思维能力十分重要,初中生的批判阅读思维能力一旦形成,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就能得到有效提升。基于此背景,本文对创设教学情境,培养批判思维;突显“自主体验”,培养批判思维;引导学生内省,培养批判思维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导读;阅读方法
批评性学习旨在打破惯性思维,强调积极探究不懂的知识,寻根问源,对已知知识、说法或者定论,要勇于质疑、批评和否定。正如俗语所言:“大疑有大进,小疑有小进。”“学习贵有疑,疑能得教益。”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同样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思维,大力传承和发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不断促进学生思维的革新,这不仅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乃至今后的工作学习都大有裨益。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思维。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批判思维
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思维,要立足教材文本,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高效学习,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让其在与教师及其他学生的交流中放下包袱,大胆表达。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就是说语文作为一门开放性的学科,不同人对相同的作品有着不同的理解。教师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培养学生不盲从、不迷信的心理,勇于发表独到的见解。通过让学生将自己的观点与课本知识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打破传统陈旧观点的束缚,从而不断强化批判思维。
例如,一位教师在进行《伟人细胞》的教学时,通过提出一个典型问题“你怎么看伟人的细胞?如何辩证看待不做小事与成为伟人的关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开动脑筋,提出了不少有益的想法,知道做好小事是成为伟人的必要条件,也是将来做好大事的前提。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通过自己辛勤劳动做出优异成绩的人都是伟人。典型问题能够促进学生开拓思路,培养学生积极创新思维。又如,一位教师在教授《敬畏自然》这一课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提出一些典型的现实问题,如“为什么现在环境污染这么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给我们带来哪些灾难,我们应该从哪些地方改善环境?”等,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思索,强化语文的实践应用能力,更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
可见,通过有效阅读情境的创设,才能促进学生批判思维的提升,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教学效果。
二、突显“自主体验”,培养批判思维
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不能将思考停留在理论阶段,而要在实践中深化,突出实践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教师应该深入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体验,不断深化批判性阅读思维。
例如,一位教师在讲解《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有学生在开展的辩论活动中指出,文章中皇帝、大臣以及臣民们全体被骗,虽然部分是出于文学作品艺术创作的需要,但这种情形与现实严重不符,太过于夸张,反而让人觉得是对广大百姓的极大侮辱。如果一个国家集体弱智,那么这个国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又是什么呢?再比如,一位教师在教授《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让学生围绕“谁是主人公”为题开展辩论活动,有学生会说是“我的叔叔于勒”,也有说是“我”,还有说是“菲利普夫妇”,随后在大家的相互辩论中才统一思想,这对全班的批判性思维锻炼来说都是难得的机会。
以上案例中,正是因为教师尊重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开展了阅读辩论,这个过程中促进了他们批判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引导学生内省,培养批判思维
对学生开展批判性思维锻炼,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批判他人,更要教会学生内省。学生在阅读学习时,通常会不自觉地将自身的成长经历融入到文本阅读中,从而与阅读本文中多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意思相左,这种分歧会对学生的自我平衡产生触动,让其自觉地进行自省并予以修正。这种从不平衡到平衡的修正过程,正是批判性阅读的初衷。
例如,一位教师在进行《阿Q正传》的教学时,重点让学生围绕文章中表达的“精神胜利法”开展讨论,并归纳主人公阿Q的人物形象、性格特点以及最终的命运,让学生通过分析文章的心理描写方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深入探讨“精神胜利法”是否合理。最后,再让学生归纳总结《阿Q正传》表达的主旨和获得的启示。
以上案例中,通过一连串问题的引导,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省能力,而且能不断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人生价值观念。
综上所述,学生的思维尚未发育成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其学习和生活大有裨益。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优势,逐步改变学生不合时宜的观点,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氛围,在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参考文献】
[1]周玉.批判性思维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D].鲁东大学,2018
[2]洪春燕.初中语文阅读教學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3]杨瑜.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