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琳莉
(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福建南平353000)
急性脑梗死作为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在发病后可引起偏瘫,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同程度肢体运动、语言、吞咽功能障碍等情况,对患者的工作学习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恢复有积极的作用。本研究主要分析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应用精细化优质化护理的作用,内容报道如下:
自医院2017年10月-2018年12月住院的患者中选取56例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0.5h-6h,排除溶栓后出血的病人,随机将其分组,分别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常规组中男17例,女11例,患者年龄51-79岁,平均(65.0±6.2)岁;观察组中男 15 例,女 13 例,患者年龄 50-78 岁,平均(65.5±6.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常规组在溶栓治疗后应用常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常规口头宣教,指导患者的用药和饮食,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功能锻炼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精细化优质化护理,内容如下:(1)护理评估:溶栓完成后,详细核查溶栓交接单,了解患者的溶栓细节,评估患者溶栓后的生理状态,并制定溶栓后的护理计划。
(2)健康宣教:了解患者的年龄、家庭条件、认知水平等信息,制定针对性的宣教策略。首先责任护士口头讲解讲解病情的相关情况、溶栓的结果、溶栓后的注意事项及护理步骤,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可结合结合视频、画图及提高患者的理解能力。另外病房内墙壁及病区走廊,粘贴溶栓后注意事项图表,供患者及家属查看。每月开展一次急性脑梗死健康讲座,邀请患者及家属参加,讲解急性脑梗死的病因、预防、饮食及生活注意事项,改善患者的生活习惯。
(3)并发症及不良事件预防:术后更换气垫床,并按时指导患者翻身,预防发生压疮;长时间卧床者,指导患者进行下肢的被动与主动运动,并穿戴弹力袜,必要时可配合气压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指导患者饭后30min适量活动,或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揉搓5-8min,多饮水,适当食用粗粮,预防便秘。进食时应抬高床头30°,以免发生呛咳。使用胶布或约束带固定管道,叮嘱患者及家属保持管道的通畅,勿折叠及坐压,保持管道的通畅。
(4)饮食护理:制定脑梗死饮食计划表,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详细的饮食计划,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根据每种食物的热量进行食物搭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占比为6:1:3,每餐粗细占比为4:6,粗粮可选择荞麦面、玉米面、黄豆面等,注意少吃多餐,蛋白质以精瘦肉和豆制品为主,脂肪(食用油)应以植物油为主,注意增加新鲜水果蔬菜的摄入,保持营养均衡。
(5)康复护理:治疗早期指导患者进行良知位的摆放,待病情稳定后基本的康复训练,包括患侧肢体的屈伸锻炼、对指训练、并指训练、外展训练,并实施患侧髋、膝、踝关节的被动运动、肩关节的屈曲运动。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床上练习双、单边桥式训练。从被动主动逐渐过渡到下床锻炼,从站立、平地行走到攀爬楼梯循序渐进。并制定康复锻炼表,督促患者锻炼,每次锻炼时间为30-60min,2-3次/d,每日完成锻炼后在计划表画“√”。
(1)对比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以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价护理前后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该量表评分范围0-100分,分数越高为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越好。
(2)对比并发症发生率。主要比较溶栓后1周内的并发症发生率。
本研究统计学分析工具为SPSS24.0软件,以t检验计量(±s)资料,P<0.05 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前提条件。
观察组与常规组在护理前的Fugl-Mey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均提高(P<0.05),观察组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 1。
两组溶栓后1周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更低(P<0.05),见表 2。
表1 护理前后的肢体恢复情况比较(±s)
表1 护理前后的肢体恢复情况比较(±s)
组别例数(n)F u g l-M e y e r t值P值观察组常规组t值P值2 8 2 8护理前3 0.2 2±4.2 0 3 1.0 2±4.1 4 0.7 1 8 0.4 7 6护理后7 4.3 5±6.2 0 6 6.3 2±5.1 0 6.4 3 1 0.0 0 0 3 9.3 1 4 2 8.4 3 6 0.0 0 0 0.0 0 0
表2 溶栓后1周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急、病情进展快,且发病后引起的偏瘫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溶栓治疗虽可改善脑部缺血状态,但术后仍会残留肢体功能障碍,并需一段时间的卧床,容易发生压疮、下肢深静脉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恢复[2]。因此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需配合有效的护理方案以促进患侧肢体功能的恢复,并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中显示护理后两组的Fugl-Meyer评分均提高,观察组高于常规组,说明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应用应用精细化优质化护理对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有更积极的作用;观察组溶栓后1周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证实精细化优质化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精细化优质化护理是精细化护理与优质护理的结合,是在完善基础护理的同时,以患者为中心,优化护理责任制,完善护理细节,减少护理漏洞,保证整体护理质量,以促进患者的恢复[3-4]。将精细化优质化护理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通过实施护理评估,制定护理策略,可保证护理活动的有效性。通过健康宣教,能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健康认知水平,提高其配合度;并发症及不良事件预防护理,可减少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并降低溶栓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节省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避免患者的生理痛苦;饮食护理更利于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并可改善患者的饮食习惯。康复护理中,对患者实施一对一的康复指导训练,促进患肢功能的更快恢复[5]。因此精细化优质化护理的应用对于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更显著的作用。
综上,将精细化优质化护理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不仅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