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生儿脐部皮肤感染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干预效果研究

2019-06-04 01:48梁凤华黄婵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4期
关键词:脐部消毒液脐带

梁凤华 黄婵

(广东省罗定市妇幼保健院 罗定527200)

新生儿各器官系统发育不完全容易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由于新生儿脐部残端开放性创面的影响,新生儿为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在对新生儿的护理中若洗手不规范、脐部处理不规范操作等均可增加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可能性[1]。有研究表明,我国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率为1.88%[2],每年为我国造成的疾病负担严重[3]。因此,实施一系列更为规范有效的护理措施对脐部感染新生儿进行护理干预十分重要。本研究探讨了不同护理措施干预对脐部皮肤感染新生儿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入住我科的不同程度脐部感染新生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中男16例,女14例;胎龄35~42周,平均胎龄(38.74±3.11)周;体质量 2 538~3 752 g,平均体质量(3 018.32±210.85)g;阿氏评分 8~10分,平均阿氏评分(9.17±0.25)分;顺产 13例,剖宫产17例;病原菌类型:变形杆菌18例,大肠埃希菌6例,表皮葡萄球菌6例;感染程度:重度感染1例,中度感染9例,轻度感染20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15例;胎龄35~43 周,平均胎龄(37.98±4.52)周;体质量 2 613~3 811 g,平均体质量(2 980.05±263.61)g;阿氏评分8~10分,平均阿氏评分(9.20±0.36)分;顺产 15例,剖宫产15例;病原菌类型:变形杆菌14例,大肠埃希菌7例,表皮葡萄球菌8例,克雷伯氏菌1例;感染程度:重度感染1例,中度感染11例,轻度感染1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胎龄、体质量、阿氏评分、生产方式、病原菌类型和感染程度等资料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新生儿均无先天性疾病、无产后发热等感染性疾病。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先用3%过氧化氢棉球擦洗感染的脐部,再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然后用干棉球拭干脐部,最后以75%乙醇棉签涂抹消毒,覆盖上无菌脐贴,2次/d。此外,每日查房,及时记录新生儿的感染的恢复情况及各项生命指标。

1.2.2 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措施 (1)设立责任护士:由责任护士及家属对新生儿脐部进行仔细观察,观察有无渗血、脓性分泌物、红肿和脐周皮肤颜色等,若发现分泌物应及时采样做细菌培养,观察并清理,对部分深部褶皱脐窝应仔细观察,避免厌氧菌的生长繁殖。(2)加强院内消毒的控制,规范操作前洗手步骤。(3)脐部操作:以血管钳撑开脐部伤口,清理脓性分泌物。对深部脓肿形成者进行脓肿切开引流术。以过氧化氢溶液冲洗脐窝直接杀菌,产生的气泡可清除污垢及坏死组织。然后用碘伏棉球对局部进行消毒处理,清除坏死组织、异物和水肿肉芽组织,再用0.9%氯化钠棉球去除消毒剂对局部组织的刺激,对有局部红肿者使用75%酒精棉球湿敷消毒处理;对有皮疹症状者采用百多邦软膏对症处理;对脐部有异味者采用碘伏棉球擦拭后涂抹红霉素软膏处理后,使用愈脐胎毒清保护脐带包裹处理,将袋芯部位对准脐眼敷好,顺势固定;对感染严重,脓性分泌物过多者,配合抗生素进行治疗。(4)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向家属讲解脐部感染相关知识,一对一示范规范操作方法,让家属协助护理人员共同完成护理工作。(5)饮食护理:告知患者家属新生儿的饮食禁忌,并对每日需摄入饮食进行指导。(6)排泄护理:及时更换患儿的潮湿衣物,保持其皮肤清洁干燥。(7)心理护理:对患儿家属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缓解其紧张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脐部感染护理总有效率。用药1~2次后,脐部脓液减少为显效;用药3~4次后脐部无脓液为有效;用药5~6次后脐部仍有脓液,甚至恶化为无效。护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脐带脱落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感染护理效果比较 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感染护理效果比较

2.2 两组脐带脱落时间比较 实验组脐带脱落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脐带脱落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脐带脱落时间比较(±s)

组别 n 脐带脱落时间(d)实验组对照组30 30 t P 8.01±1.27 8.89±1.42 4.896<0.05

3 讨论

脐带有血管和胶质共同构成,在新生儿出生后逐渐失去水分,残端出现干燥脱落直至脱离。经正常处理后,残留脐带一般于6~10 d脱落,同时需3~4周脐血管才可完全闭合[4]。脐部残端的开放性创面会极大增加感染的风险,脐带脱落时间长也被证实为脐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新生儿早发性感染一般于出生后3 d发病,产前感染为主要感染途径。另一方面,新生儿晚发性感染于出生后4~7 d发病,晚发性感染多由于护理操作不规范所引起的交叉感染所致[5]。

由于新生儿的机体各项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常规的护理方式并不能满足其身体需求,本研究中所采用的优质护理,以抗感染护理为基础,又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了心理、饮食及出院指导护理,完全贯彻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模式,结果显示,采用优质护理的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脐带脱落时间也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优质护理对新生儿皮肤感染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综合本研究的护理过程及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选择合适消毒液:脐部渗出液、渗血等是细菌生长的理想营养物质,而腹部温度适宜更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因此,对脐部进行彻底消毒十分必要。本研究中,使用0.5%碘伏消毒液的实验组感染率低于使用75%乙醇溶液的对照组。活力碘消毒液即聚维酮碘,为碘络合物,这种消毒液可持续释放活力碘消毒。另一方面,该消毒液无刺激性、腐蚀性小,具有可在局部形成保护层,保护创口不被污染的特点[6]。(2)改善新生儿脐周环境:本研究应用的无菌脐贴由加壳质医用无纺布制成,同时具有止血、消炎、抗菌及促进创口愈合的作用。在做好护理工作的同时,可保证脐周清洁干燥。本研究中,在新生儿沐浴后,使用棉签彻底擦干脐周及脐轮中的水后,以活力碘消毒,保证了活力碘消毒液功效的完全发挥。(3)对新生儿脐部观察:由责任护士及家属对新生儿脐部仔细观察,观察有无渗血、脓性分泌物、红肿和脐周皮肤颜色等,若发现分泌物应及时采样做菌培,观察并清理,对部分深部褶皱脐窝应仔细观察,避免厌氧菌的生长繁殖。(4)加强消毒:有研究表明,医护人员为新生儿脐部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7]。对医生及护士的手部进行抽样采样观察后发现,医护人员手微生物污染超标,同时观察到微生物与新生儿脐部感染微生物一致。因此,加强院内消毒,规范操作前洗手步骤对于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十分关键。本研究中设立责任护士制度,要求每名护理人员进行操作前规范洗手后佩戴手套操作。对所有新生儿沐浴有关器具及毛巾等进行高压灭菌并及时更换,有效避免交叉感染。(5)健康教育:多数新生儿于出院后脐带脱落。产妇及家属缺乏脐部护理相关知识,往往由于操作不正确而导致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8]。护理人员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一对一示范规范操作方法,使家属了解脐部干燥对于预防感染的重要性,对每名出院新生儿准备足量消毒用品交由家属带回。综上所述,给予新生儿优质护理措施,使用愈脐胎毒清保护脐带、选择合适消毒剂、加强院内消毒等措施可提高脐部感染新生儿的护理总有效率。

猜你喜欢
脐部消毒液脐带
探讨个体化干预模式在脐部敷贴法治疗小儿泄泻100例的应用价值
新生儿脐带暴露疗法的效果观察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84消毒液
脐带先露与脐带脱垂对胎儿有影响吗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可加消毒液的拖把
84消毒液的安全使用
泡在“消毒液”里也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