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彩华
(河南省许昌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许昌461100)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一种常见急性缺血性脑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发病率,且致残率、致死率较高,60%患者多伴有偏瘫、语言障碍[1]。目前临床治疗ACI方法较多,如早期溶栓治疗、抗凝治疗、降纤治疗等,均能起到控制病情进展作用。尤瑞克林是从尿液中提取的一种糖蛋白,可扩张脑缺血部位微动脉,减轻神经细胞损伤[2]。依达拉奉具有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细胞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ACI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9月收治的86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8.42±6.35)岁;合并症:糖尿病10例,高血压病11例,心血管疾病5例。观察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46~79 岁,平均年龄(58.96±7.23)岁;合并症:糖尿病11例,高血压病13例,心血管疾病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3]:经临床相关检查确诊;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存在尤瑞克林、依达拉奉用药禁忌证;合并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心、肺等功能障碍。
1.3 治疗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包括维持生命体征稳定、控制血压及血糖、尿激酶溶栓、抗凝以及早期康复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尤瑞克林(国药准字H20052065)治疗:0.15 PNA尤瑞克林+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30133)治疗,30 mg依达拉奉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15 d。
1.4 观察指标 (1)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估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值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2)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估治疗前后两组生活质量,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包括血小板聚集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4)比较两组不良反应(血压突发性异常、胸闷心慌、胃肠道反应、头晕头痛)发生率。
1.5 疗效判定标准[4]痊愈:NIHSS减分率>90%;显效:NIHSS减分率70%~90%;有效:NIHSS减分率46%~69%;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及SF-36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及SF-36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及SF-36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 NIHS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SF-36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43 43 t P 14.18±5.59 13.79±5.28 0.333 0.740 8.39±2.28 11.12±3.26 4.500 0.000 58.29±6.37 59.58±6.69 0.916 0.362 82.29±8.15 74.37±7.24 4.764 0.000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红细胞聚集指数(%)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时间 血浆纤维蛋白原(g/L)血小板聚集指数(%)43 43治疗前t P观察组对照组43 43治疗后t P 4.57±0.79 4.51±0.75 0.361 0.719 3.08±0.69 3.46±0.81 2.342 0.022 72.16±11.13 72.75±10.84 0.249 0.804 61.27±7.18 67.42±8.05 3.739 0.000 3.25±0.26 3.18±0.16 1.504 0.136 2.01±0.23 2.75±0.27 13.681 0.000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出现血压突发性异常、胸闷心慌、胃肠道反应、头晕头痛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0%(4/43);对照组出现血压突发性异常、胸闷心慌、头晕头痛各1例,胃肠道反应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3%(5/4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725)。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痊愈15例,显效20例,有效6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41/43);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11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6.74%(33/4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198,P=0.013)。
ACI是以脑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多种因素共同导致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脑组织出现坏死。研究表明[5],ACI患者突然发病,其梗死区域缺氧状态可造成代谢性酸中毒,产生大量羟自由基、氧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严重损害其脑部组织功能。因此,清除自由基、控制炎症反应、保护神经细胞对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尤瑞克林能促进激肽原转化为激肽及血管舒张素,其相关代谢产物具有扩张血管作用,能够增加缺血脑组织血流量,从而改善缺血区域氧供给情况,减小脑梗死面积;同时其能增加脑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和氧解离能力,进而有利于增加梗死灶氧供应,促进半暗带区神经细胞修复。此外,尤瑞克林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诱导新血管形成,从而改善病灶区血流灌注,控制病情进展[6]。依达拉奉为强效抗氧化剂及羟自由基清除剂,能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可阻止缺血半暗带发展至脑梗死,同时减少梗死病灶血流量,提高大脑中N-乙酰门冬氨酸含量,缓解脑损伤。此外,依达拉奉能抑制迟发性神经元凋亡,抑制脑血管痉挛,从而使药物易到达缺血半暗带,增加梗死部位血流量,防止梗死加重[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NIHSS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ACI的效果确切,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血流动力学及生活质量。综上所述,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ACI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