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经皮肾取石术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青年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

2019-06-04 01:47马仲顺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4期
关键词:软镜肾镜输尿管

马仲顺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中牟451450)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占泌尿系结石的70.0%以上,据流行病学调查[1],输尿管结石占尿路结石的82.02%,30~50岁为疾病高发年龄段。输尿管上段结石是输尿管结石常见部位,男性多于女性,多见20~40岁青年人群。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常用方法,尤其微创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具有手术创伤小、结石清除率高的优点,但对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效果欠佳,是泌尿外科处理的难题。微创经皮肾取石术(MPCNL)是目前治疗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首选方式,但术中操作视野有一定盲区,容易损害肾脏功能,故此联合输尿管软镜成为临床重点研究方向。故本研究对青年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采取MPCNL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旨在观察联合术式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74例青年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观察组男23例,女14例;年龄18~45岁,平均(32.16±3.35)岁;左侧 18例,右侧 19例;结石直径 0.7~2.2 cm,平均(1.29±0.15)cm;单发结石32例,多发结石5例。对照组男22例,女15例;年龄 18~44岁,平均(33.01±3.28)岁;左侧 17例,右侧 20例;结石直径 0.7~2.1 cm,平均(1.31±0.18)cm;单发结石33例,多发结石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均经临床症状、B超、CT及肾盂静脉造影等综合检查,确诊为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年龄在18~45岁,结石时间超过2个月;肾盂静脉造影见结石下方未有造影剂;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参与本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肝肾功能异常、凝血障碍者;伴严重泌尿系统感染疾病、精神异常者;拒绝参与研究者。

1.3 手术方法

1.3.1 对照组 MPCNL患者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膀胱截石位,取Wolf标准肾镜,于患侧输尿管逆行插入输尿管导管,注水,制造“肾积水”,固定导管后改为俯卧位。超声引导下,于12肋下或11肋间腋后线至肩胛下线处作为穿刺点,确定穿刺针位置、角度及深度。置入斑马导丝,采取筋膜扩张器逐级扩大工作通道,插入peelaway鞘;电视监视下插入肾镜,确定输尿管开口,找到结石位置,采取钬激光或气压弹道碎石。金属鞘尽量靠近输尿管,避免结石进入肾盂;输尿管导管注水,冲出结石,钳夹取出较大结石。术后置入双J管及肾造瘘管。

1.3.2 观察组 MPCNL联合输尿管软镜MPCNL操作步骤、方法同对照组,若肾镜无法处理结石,将斑马导丝通过肾镜置入输尿管,沿导丝插入输尿管软镜,在输尿管远端见冲入的碎石,距离肾门20 cm处采取钬激光碎石,取网篮取石。术后置入双J管或肾造瘘管,术后3~5 d常规复查,若结石取尽,拔除肾造瘘管,1~3个月后拔除双J管;直径<0.5 cm结石,以药物排出结石。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操作及术后恢复指标、碎石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操作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术后恢复指标包括住院时间、结石排净时间等。采取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价术后疼痛程度,疼痛程度分为无(0分)、轻微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四个等级,分值越高,疼痛越严重[2]。记录两组碎石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包括高热、肾绞痛、肉眼血尿、泌尿系感染等。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操作及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石排净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操作及术后恢复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操作及术后恢复指标比较(±s)

VAS评分(分)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结石排净时间(d)住院时间(d)37 37 tP 68.31±7.29 43.48±6.35 15.622<0.05 13.58±3.15 45.28±4.34 35.957<0.05 10.58±1.27 13.58±1.42 9.579<0.05 5.69±1.24 7.02±1.32 4.467<0.05 1.87±0.42 2.74±0.63 6.989<0.05

2.2 两组碎石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碎石成功率为100.00%(37/37);对照组碎石成功率为 83.78%(31/3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534,P=0.033)。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1例出血,1例高热,发生率5.41%;对照组3例出血,2例高热,2例肾绞痛,2例泌尿系感染,1例输尿管损伤,发生率27.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4,P=0.027)。

3 讨论

输尿管上段结石是泌尿系结石常见部位,若结石直径过大,无法自行排出,于输尿管狭窄部位滞留,且滞留时间在2个月时间以上,则被成为嵌顿性结石[3]。但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特殊性,伴息肉包裹、狭窄形成,易引起输尿管壁水肿、慢性炎症,甚至会累及输尿管周围组织,致输尿管严重梗阻。因此临床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时,因结石部位、大小及分布较为特殊,保守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等常规取石方法效果欠佳,无法完全碎石、排净结石,容易引起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故此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治疗方法仍存在一定争议性。

MPCNL是基于微创技术发展而来,尤其是内镜及碎石器械的不断改进及完善,MPCNL逐渐发展为成熟的微创碎石手术,逐渐代替开放性手术[4]。MPCNL并发症少,创伤小,较开放手术更具安全性,且能处理输尿管镜技术无法处理的结石,并能同期处理输尿管上段结石及肾脏结石,具较高的碎石成功率及结石清除率。但MPCNL操作期间,因嵌顿性结石特殊,肾集合系统结构复杂,皮肾通道穿刺部位无法准确定位,硬镜有难以到达的部位,最远距离只能深入输尿管上段距离肾门6~7 cm部位,故会影响结石清除,造成结石残留;另外MPCNL操作复杂,术中需穿过肾脏组织,手术创伤大,术中、术后容易出现大出血、败血症、周围组织损伤等并发症,故MPCNL更适用于身体较好的中青年患者[5]。

输尿管软镜技术是近些年来新兴的微创技术,输尿管软镜管径小,可弯曲,便于处理上尿路结石;经过输尿管可直接进入肾内,同期处理输尿管上段结石及肾结石,避免MPCNL穿刺带来的周围组织损伤,直视下用钬激光处理肾镜难以处理结石,结石准确定位,碎石效果明确,且能用套石篮取出较大结石,避免碎石残留[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石排净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碎石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P<0.05。因MPCNL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操作,手术时间有所延长,但两种技术优势互补,相应减少了视野盲区,避免周围组织损伤,可相应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促使患者术后较快恢复,且能在最大程度上粉碎结石,促使结石排除,术中可直接冲洗较小的结石,使结石排净,提高结石排除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MPCNL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青年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可在直视下操作,避免肾镜定位时导致的肾实质及肾盂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MPCNL治疗青年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时,若术中见直径>5 mm结石被生理盐水冲入输尿管远端,硬镜无法观察及处理到结石;或硬镜穿刺时,无法探查到输尿管上段,视野不理想;此时需联合采取输尿管软镜处理,沿导丝置入输尿管软镜,在直视下向输尿管远端观察,确定冲入碎石位置,利用钬激光碎石或取石蓝取石。综上所述,微创经皮肾取石术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青年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可提高碎石率及结石清除率,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且可作为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首选方式。但本次研究样本量少,研究时间短,患者远期效果及安全性仍需临床进一步扩大研究进行探讨。

猜你喜欢
软镜肾镜输尿管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World J Urol:输尿管软镜治疗肾下盏结石的疗效评估
——可重复性或一次性输尿管软镜孰优孰劣?
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对肾功能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在孤立肾与非孤立肾结石中的临床分析
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26例临床观察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大出血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
急诊输尿管镜解除梗阻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输尿管结石并发输尿管息肉66例临床分析
输尿管软镜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在肾结石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