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后的影响

2019-06-04 03:04张勇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4期
关键词:阿托心肌梗死炎症

张勇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三区 高州525200)

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过程中的两个基本环节是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近年来,相关研究认为,该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与炎症反应有着密切的联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手段[1],具有起效快、疗效确切的特点,但PCI治疗也可能引起血管损伤或血管阻塞,甚至会加重患者的炎症反应,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减轻PCI治疗带来的炎症反应成为了目前临床的一个研究热点。阿托伐他汀具有降血脂、抗炎、改善心肌灌注的作用。PCI手术常规治疗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改善患者心肌灌注,减少心肌损伤,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2]。本研究观察比较了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后炎症因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6.47±9.32)岁;病程 1~10 年,平均病程(5.52±0.16)年;病变血管数(2.12±0.55)支,植入支架(1.67±0.68)支。实验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7.23±8.86)岁;病程 2~10年,平均病程(5.31±0.24)年;病变血管数(2.07±0.86)支,植入支架(1.51±0.59)支。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审核,患者或其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 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者;符合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指征者;既往无PCI手术病史者;一般情况尚可者。

1.3 排除标准 急慢性感染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免疫系统疾病患者;肝肾疾病患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的患者;合并其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经桡动脉行PCI手术,给予常规抗血小板、控制心率和ACEI/ARB药物等治疗。

1.4.1 对照组 给予辛伐他汀片(国药准字J20130068)20 mg/d,口服。

1.4.2 实验组 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国药准字H20051409)治疗,20 mg/d,口服。

1.5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使用AU5800生化分析仪(OLYMPUS公司) 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c);并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定量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Elecsys 201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罗氏公司)以电化学发光法检测降钙素原(PCT)。术后随访1个月,记录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的TG、TC和LDL-c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TG、TC和LDL-c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G、TC和LDL-c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的TG、TC和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TG、TC和LDL-c水平比较(mmol/L,±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TG、TC和LDL-c水平比较(mmol/L,±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较,*P<0.05。

LDL-c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实验组组别 n TC治疗前 治疗后TG治疗前 治疗后30 30 tP 5.76±1.03 5.82±1.11 0.217 0.829 5.15±1.24*4.46±1.15*2.235 0.029 2.08±0.59 1.98±0.62 0.640 0.525 1.71±0.65*1.37±0.48*2.305 0.025 3.61±1.22 3.68±1.34 0.212 0.833 3.03±0.92*2.47±0.86*2.436 0.018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hs-CRP和PCT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hs-CRP和PCT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CRP和PCT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的hs-CRP和PC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hs-CRP和PCT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hs-CRP和PCT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较,*P<0.05。

组别 n hs-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PCT(ng/ml)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实验组30 30 tP 7.96±0.82 7.82±0.75 0.690 0.493 7.57±0.91*7.04±0.68*2.555 0.013 0.058±0.008 0.059±0.013 0.359 0.721 0.051±0.025*0.043±0.018*2.311 0.024

2.3 两组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PCI术后1个月内,实验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AMI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一现象引起了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目前,国际公认的AMI首选治疗方案是直接行PCI手术,但在PCI术进行时,球囊对血管的扩张动作导致粥样斑块受到挤压,会引起微小栓块脱落,并导致炎症细胞发生聚集和微炎症反应,这被认为是造成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原因[3]。因此,如何降低PCI治疗后的炎症反应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TG、TC和LDL-c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的TG、TC和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阿托伐他汀的降脂作用比辛伐他汀强。辛伐他汀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他汀类药物,但是近年来,阿托伐他汀逐步在临床上得到推广,其具有半衰期长、作用持久等特点,不仅具有降脂作用,还能有效抑制炎症细胞浸润、减少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抑制斑块发展。

相关研究表明,hs-CRP和PCT等炎症因子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及转归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二者的水平变化不仅能反映患者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4],指导临床对患者进行灌注治疗,还能对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进行良好的预测[5]。联合检测hs-CRP和PCT可以反应心肌梗死急性炎症反应程度,对临床调脂抗炎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治疗后,两组hs-CRP和PCT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的hs-CRP和PC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在PCI术后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更明显改善微炎症状态。分析其原因,除了阿托伐他汀具有更强的改善脂类代谢和稳定斑块的作用外,还可能与阿托伐他汀具有免疫调节、抗炎、保护血管上皮和神经等作用有关。

此外,随访1个月,对照组有6例患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1例患者出现再发心肌梗死和急性心衰,而实验组只有2例患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实验组PCI术后心血管事件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见阿托伐他汀应用于PCI术后的安全性较好,而更强的降脂、稳定斑块和抑制微炎症作用可能是其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机制。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后患者的血脂、炎症因子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猜你喜欢
阿托心肌梗死炎症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版权转让约定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