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郑 谭智明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肝胆心胸外科,重庆 405400
胆囊息肉又称“胆囊黏膜隆起性病变”,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该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故及时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控制病情十分重要[1-3]。保胆取息肉术治疗胆囊息肉是临床常用的手术方法,但单独行手术治疗患者预后情况有待改善。祖国医学强调辨证论治,大黄利胆胶囊具有清热利湿及解毒退黄之功效。因此,笔者观察并分析大黄利胆胶囊联合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治疗胆囊息肉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所纳入86 例临床受试者均为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外科收治的胆囊息肉患者。纳入标准[4]:所有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均存在上腹部不适及食欲减退等;息肉直径>10mm。排除标准:胆囊收缩功能差者;合并胆囊结石者;妇女妊娠期或哺乳期;严重心、肝、肾等系统疾病者;精神失常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3)及对照组(n=43)。观察组男14 例,女29例;年龄31~68 岁,平均(48.2±5.0)岁;病程1个月~4年,平均(2.19±0.97)年;单发息肉36例,多发息肉7 例。对照组男15 例,女28 例;年龄32~67 岁,平均(48.4±3.6)岁;病程2 个月~3.5年,平均(2.02±0.47)年;单发息肉35例,多发息肉8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开展,家属及患者均知情同意。
对照组给予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治疗。全身麻醉,待麻醉生效后,在患者腹部建立气腹,压力保持在1.5~2.0Kpa,观察患者胆囊情况,确定最佳的保胆治疗后,将气腹解除,在胆囊底部做一个5mm 的切口,将纤维胆道镜从切口置入,在胆道镜下取出胆囊息肉,等患者胆囊管顺利流出胆汁后,退出胆道镜和腹腔镜,常规关腹缝合。术后给予抗感染药物。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前2 周及术后患者肠胃功能恢复后给予其饭后口服大黄利胆胶囊(青海君吒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5609)0.6g/次,3 次/d。术后连服3 个月。服药期间,生活需规律,戒烟酒、忌辛辣肥厚食物。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48h 内的疼痛情况及术前、术后3 个月复查时患者的胆囊收缩功能、囊壁的厚度。同时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疼痛情况[5]:参考视觉模拟疼痛评价量表(VAS),得分越高疼痛情况越严重,满分为10 分,8~10 分为严重疼痛,4~7 分表示中度疼痛,1~3 分表示轻度疼痛,0 表示无痛。术后3 个月清晨(患者空腹12h 以上),采用超声诊断仪测定两组患者的胆囊收缩功能及胆囊壁厚度。胆囊收缩功能:以餐后胆囊相对收缩率进行评价,餐后胆囊相对收缩率=[餐前胆囊容积- 餐后胆囊容积)/ 餐前胆囊容积]×100%[6]。远期预后效果:经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并记录患者息肉复发情况。
应用SPSS21.0 统计软件对本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s)
住院时间(d)观察组 43 25.84±5.01 26.45±3.65 5.02±.096对照组 43 27.85±4.43 28.06±5.01 9.43±3.56 t 0.161 0.014 0.042 P 0.142 0.147 0.007组别 n 肛门排气时间(h)肠功能恢复时间(h)
术后1h,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48h,观察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s,分)
组别 n 术后1h 术后24h 术后48h观察组 43 1.26±0.34 5.89±2.19 4.89±1.21对照组 43 1.23±0.42 6.93±1.29 6.52±2.31 t 0.364 2.683 4.099 P 0.717 0.009 <0.05
术前,两组患者胆囊收缩功能及囊壁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时,观察组患者餐后胆囊收缩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胆囊壁厚度较对照组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经治疗后1年,观察组有4 例息肉复发,对照组有11 例息肉复发。观察组远期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9.30% vs 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7,P=0.047)。
表3 两组患者胆囊收缩功能及囊壁厚度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胆囊收缩功能及囊壁厚度比较(±s)
组别 n 胆囊收缩功能(%) 胆囊壁厚度(m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3 37.23±5.36 56.71±6.87 3.58±0.41 2.39±0.56对照组 43 36.96±5.24 42.51±5.23 3.61±0.39 3.14±0.62 t 0.236 10.784 0.348 5.887 P 0.814 <0.05 0.729 <0.05
临床治疗胆囊息肉的最佳办法是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7-10]。但有研究指出[11-12],手术对胆囊息肉的治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为提高胆囊息肉患者的远期预后效果,采取手术加药物治疗的方式,且术后需结合健脾利胆中药,以促进患者预后。且虽然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具有创伤小,患者术中出血少等特点,但由于其本质属于有创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身体机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且不能防止息肉的再次生长。
胆囊息肉属中医学中“胆胀”“瘕积”“胁痛”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胆囊息肉病机与肝胆疏泄失职、脾虚湿盛郁久化热,而引起的湿热蕴结于肝胆、腑气不同,导致该病[13]。大黄利胆胶囊主要成分包含由大黄、手掌参及余甘子等,具有清热利湿、解毒退黄等功效。其中大黄可增加胆汁排泄,并可促进胆囊收缩,从而发挥缓解胆汁淤积的功效;手掌参可发挥益肾健脾,理气和血及止痛的功效[14]。故而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胆囊息肉的形成可能与胆囊结石及胆固醇代谢紊乱等有关,大黄利胆胶囊中的大黄可有效改善胆汁内胆固醇过饱和情况,故而观察组患者胆囊收缩功能及复发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大黄还可发挥抗炎及抗氧化等功效,与余甘子发挥协同增效的作用,有利于改善患者胆囊炎症反应程度,从而使得观察组患者胆囊壁厚度明显较对照组薄(P<0.05)[15]。
综上所述,大黄利胆胶囊联合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治疗胆囊息肉效果显著,使患者疼痛情况减少,且远程预后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