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跃芹
(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第四实验小学 河北 迁安 064400)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上安排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板块,“综合与实践”作为四大板块之一,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充分利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多中小学,依托课程标准,寻找小学数学各册教材中的知识拓展点,并根据学生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发了自己的综合实践课校本课程。以上种种表明,综合实践课开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可是基于这种课的灵活性、开放性、难操作性,教师在课程执行上很不乐观。每个章节后的综合实践活动有的教师认为可讲可不讲,即使是讲,也只是纸上谈兵,老师一言堂,根本无实践,学生提不起半点兴趣,有的教师甚至直接跳过一句不讲,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深有体会,我承认自己在这方面做得也不够好。在一次全市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优质课评比大赛中,让我感受到了学生对这种课的激情与渴望,下面结合我本人的教学体会,谈谈扎实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必要性。
我们常说,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新课程标准》也是要求我们这样做的。可实际上我们能做到的又有多少人呢?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还一直扮演课堂主宰者的角色,学生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综合实践课就打破了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
例如,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单元最后设计了一节《包装扑克》的实践活动。学生一听说数学课上要用到扑克,一下子兴趣就来了,各小组课前早早就做好了准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如何节省包装纸。课堂上,各组同学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第一步,教师启发学生思维:要想包装扑克,可能与扑克的什么有关?需要哪些数据呢?这时候学生会想到可能与表面积有关,会用到长、宽、高的数据,他们自己动手测量并记录下来。第二步,教师引导学生:我们把6盒扑克包装在一起,有几种包装方法呢?不妨动手试一试吧。我们不难想象,学生一定会满怀激情的摆弄手里的扑克,脸上还洋溢着笑容,摆出各种各样的方式,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调动起来了。第三步,教师将各种摆放方式利用多媒体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谈一谈哪些是不易包装的方式,猜一猜哪种包装更省包装纸,说出你的理由。此时学生各抒己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第四步,学生小组合作,计算各种包装方式需要多少包装纸,完成教师制定的表格,验证自己的猜想。
包装方式长宽高表面积
第五步,学生展示、交流、讨论设计方案。最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得出结论:重叠的面积越大,越省包装纸。纵观整节课,学生自己动手测量,自己摆放、计算、总结结论,整个过程教师真的只是一个引导者,学生真正是学习的主人,真正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数学有了兴趣,就会加倍努力,数学成绩也就提高了,数学素养自然也就提升了。我认为上好一节综合实践课,可能会激发学生对整个学科的兴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例如,冀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认识1000以内的数》,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数位的意义,知道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不同,发展学生数感。如果只是老师一味的去讲解,学生只会感到知识很枯燥,不会有多大的兴趣。在本单元的最后,教材设计了《掷点写数》的综合实践活动。采用游戏的方式,一人掷骰子,两人写数,根据自己的判断把三次掷得的点数写在相应的数位上,谁写的数大,谁获胜。在这个游戏中,学生就要动脑筋了,遇到大数怎么办?遇到小数怎么办?遇到中间数又怎么办?同一个数字两个人可能放在不同的数位上,这时候,教师适时提问,放在百位上表示什么呢?放在十位上或个位上又表示什么呢?同一个数学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不同,学生一下就明白了。这节课,学生在游戏中学到了知识,对他们来说,也许是很长时间内难忘的一节课,怎能不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呢?
数学离不开生活,作为学生,如果只是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不会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我认为那就是“死学”,没有任何意义,学以致用,学了就应该会用。
比如,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讲的是《生活中的大数》。本单元最后,教材安排了《学会购物》这一实践活动,商场举办有奖促销活动:购物满1000元奖100元。通过这个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买贵的还省钱的道理。课堂上明白了,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事情学生也会应用了。
总而言之,综合实践课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主渠道,它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切实要扎实开展好综合实践课,让学生在活动中喜欢上数学,爱上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