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梅花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到3岁被家长送到幼儿园是一个很普遍的社会现象。如果不送往幼儿园孩子将面临着没有玩伴的现实。那幼儿园对孩子应该是一个怎样的环境呢?就我个人认为是一个孩子娱乐玩耍的乐园。
关键词:小学化;因素;不良影响
幼儿园管幼儿教育叫保育,说明不应该有小学化的内容,可为什么小学化内容这么严重呢?我个人认为造成幼儿小学化教育的因素有:
一、外界因素和内在因素
1.外在因素有社会、家庭、小学老师等原因。社会:孩子的安全是全社会最关注的、最敏感的事。孩子在园内自由活动,他们会玩的很开心,很愉快。可他们在玩中受伤的概率大大提高。一旦孩子受伤社会各个阶层都会谴责老师,这样迫使老师每时每刻都在自己的组织下活动,大量的组织活动剥夺了幼儿间自由玩耍,自由交流的时间。而在组织活动中老师最拿手、最轻松的就是关在教室里的集体教育——传授知识。
家庭:孩子的家长都普遍认为幼儿园是让孩子传授知识的!孩子每天学到了什么,这是家长最关注的。每天家长接孩子都问你今天学会了哈,老师教你啥了。没有家长问你玩的开心吗?老师带你们玩了啥?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里都能理解,何况他们都是不了解幼儿发展情况和幼儿教育纲要的情况下的要求。
小学老师的这些要求迫使幼儿教师加快步伐给孩子传授小学知识,剥夺了他们玩的机会,让他们在枯燥的环境中过着幼儿生活。
2.内在因素有:上级领导,教师个人。园内一学期有教学任务,包括健康、科学、社会、语言,艺术五大领域的内容,这些任务里面数学和语言里面小学化的内容比较多,比如语言方面要求教拼音、学写汉字,数学里要求加减法,应用题等。这样的安排主要是没有读透幼儿教育大纲和对幼儿保育工作的误导。
二、幼儿园小学化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危害
幼儿时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儿童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给予幼儿必需的保护、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将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1.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其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的学习。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家长和老师,非要像对待小学生一样要求他们,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如果写不好(这是必然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到能写好的年龄),家长呵斥、打骂,老师批评,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就已经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2.抹杀了幼儿的天性和幼儿的快乐。幼儿天性是爱游戏的,专家指出:幼儿在成人意义上的“玩”,其实都是在学习。教师整体有组织的活动,就是幼儿的小学化教育,因此,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更应该顺应幼儿的天性,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游戏中进行。否则,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
3.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学龄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决定了他们还不是“坐下来学习”意义上的学生,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经系统的伤害,使孩子变得表情呆板;过早过多的进行规范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的产生,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4.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过早的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让幼儿写、算,进行强制性的学习,他们“玩”的时间被剥夺了,没有一点自由玩耍,相互交流的机会,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发挥,幼儿过早的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在成人的责备甚至打骂声中强制学习,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灵受到创伤,则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严重的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5.遏制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开发。
6.忽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研究表明: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第一因素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孩子是不是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否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否引发了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是否帮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培养了孩子知识的迁移能力,是否帮助孩子树立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否教孩子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孩子学会探索、学会合作等等。
7.拔苗助长,对幼儿入小学后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许多家长不懂得学前教育应该教孩子学什么,而是提前把上小学才学的知识硬填给孩子。学前阶段的孩子无论智力和能力都够不上,所以必定学不好,其结果是使孩子扫兴和反感,再加上家长的责骂和老师的批评,孩子厌学是必然的。孩子对学习、学校、对老师厌烦,甚至出现逃学现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