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激活闲置农房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2019-05-29 01:01浙江省绍兴市农业农村局312000陈先标
新农村(浙江) 2019年5期
关键词:农房闲置宅基地

浙江省绍兴市农业农村局 (312000) 陈先标

近年来,浙江省绍兴市加快破解要素下乡障碍,充分激发资本、人才“上山下乡”热潮,有效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全面推进“闲置农房激活计划”,成为唤醒农村沉睡资源、激活“三农”发展动能和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的重大创举。

1.主要做法

绍兴有闲置农房476万平方米,约80%的农民有出租农房增加收入的意愿。据统计,自实施“闲置农房激活计划”以来,已激活闲置农房122.08万平方米。其主要做法如下。

(1)机制创新 一是制订政策,明确方向。开展全市闲置农房调查,建立“一村一册、一户一档”数据库,明晰权属,扫清激活障碍;出台系列政策,破解资本进村的政策瓶颈;列入市对区、县(市)工作目标责任制和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二是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以“确权、赋权、活权”为突破口,解决闲置农房、宅基地盘活利用瓶颈问题;出台《宅基地及房屋租赁使用权登记办法》,保障激活主体合法权益。三是防范化解纠纷风险。制订统一规范的《闲置农房租赁合同》,严禁违法违规买卖宅基地,严禁利用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严防发生侵害农民合法权益行为。

(2)发展创新 一是增收发展“长期化”。农户、投资商、村集体签订双方或三方租赁协议,多数激活项目租金分期支付,部分项目农户还能参与二次分红。新昌县高湾村27户农户“以房入股”,发展旅游经济,村集体收取宅基地使用费、公共设施维护费等。二是激活方式“多元化”。以激活闲置农房为切入点,全面盘活农村田地、山林等闲置资源,探索实施个人与集体、整体与部分、短期与长期、农房与农地、自营创业与外来资本等有机结合的五种激活模式,形成了一批典型村,打造了“刻石山雅居”等农旅融合项目。三是发展业态“多样化”。各地结合资源禀赋,先后发展了养生养老、运动健身、文化创意、后勤服务等七大典型业态,撬动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3)模式创新 一是搭建流转交易平台。以健全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为主线,建成“乡愁网”等三个推介网站,农房信息采集、审核、发布、交易全部上线。二是节庆助力精准推介。以水果采摘节等乡村节庆活动为载体,组织“下乡看房团、民宿体验营”,举办闲置农房推介会,搭建社会资本、乡贤投资平台。三是多种模式联动激活。尊重农民意愿,因村制宜实施村集体“统一回购、委托经营、返租入股”等三种主要模式,鼓励各村大胆探索激活路径。

(4)服务创新 一是提供“全流程”服务。践行“最多跑一次”改革,联合受理、审查、审批激活项目;各类媒体持续宣传,制作微电影、举办摄影赛,多种方式扩大影响。二是建立第三方服务机制。实行农村产权交易公司+农房服务站+农户的交易模式,出具流转交易鉴证书,打造激活工作“防火墙”。三是创新金融服务举措。出台金融支持“闲置农房激活计划”意见,搭建“银企对接+普惠金融+特色服务”模式,开发“农宅贷”“驿宿贷”等金融产品,着力铸造激活后盾。四是统筹结合联动实施。将闲置农房激活与“千村整治、万村示范”“五星达标、3A争创”和美丽乡村建设等结合,适当安排建设用地指标,财政资金支持停车场、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以财政的小投入,撬动社会资本的大投资。

2.初步成效

(1)促进了乡村人才振兴 通过激活闲置农房,吸引了企业家、设计师、艺术家、大学生、退伍兵等各类创业主体回归乡村创业。海归硕士将新昌县生田村岩前自然村打造成乡村创活实验室,构建了一个广阔的乡野文化空间,实现了乡村价值的重生、再造。目前全市已有300余名大学生回乡盘活闲置资源,变身“农创客”。

(2)助推了乡村产业兴旺 激活闲置农房,丰富了农村产业、促进了农民增收。全市已新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创意、运动健身等各类项目866个,吸纳社会资本24.47亿元。2018年,全市农家乐休闲旅游共接待游客2304万人次,营收26.73亿元,游客购物收入8.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6%、16.3%、16.7%。

(3)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为深入推进“闲置农房激活计划”,一年多来,各地结合“千万工程”等工作,整治散乱的空倒房,修缮年久失修的老房子,一个个“空心村”变成了“度假村”,一幢幢“破倒房”成为了精品主题民宿和乡村“创作室”;全面实施“厕所革命”,完善道路、停车场等设施,众多凋零、破败的山村,一跃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乐园。

(4)焕发了乡风文明新气象 激活过程中,注重打造艺术创作基地,融入绍兴黄酒、美食、唐诗等传统文化,推动了农村文化繁荣;通过建设博物馆、文创馆、农耕馆、国学馆等乡村文化基地,举办各类乡村文化活动。随着更多的闲置农房被激活,农民的“荷包”越来越鼓,干群关系、邻里关系、社会秩序、家庭观念和精神风貌得到新的提升,乡风文明焕然一新。

(5)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 实施闲置农房激活工作,坚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的“三治”结合原则,诸暨市创新发展新时期“枫桥经验”,将闲置农房改造成“红枫居”“红心租”,出租给外来务工人员,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柯桥、上虞等地,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行使权利;企业家、乡贤、大学生等各类闲置农房激活主体积极参与村务治理,当好乡邻纠纷化解“和事佬”,成为村庄规划建设和环境整治指导员,打造项目发展和村庄建设共同体,全力提升乡村治理新水平。

(6)加快了强村富民步伐 激活闲置资产成为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的新渠道,通过流转农房、山林、田地等闲置资源,收取集体土地所有权权益费、基础设施维护费和景点门票分成,为村民创收租金。据统计,激活闲置农房已为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增收6267万元,农户获得租金收入7777万元。

3.经验启示

(1)坚持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价值取向 在推进“闲置农房激活计划”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充分尊重农民主体意愿,采取出租、合作、合资等方式,既维护了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又保障了农民对宅基地的资格权和房屋财产权的实现方式,更放活了宅基地及闲置农房的使用权,让农民享受到了农房的财产权利。

(2)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要求,围绕浙江大花园发展战略,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引导各区、县(市)和镇(乡),村抱团开发,最大程度地激活闲置农房资源效益。新昌县东茗乡实施“两岩两山两坑”6个村联动激活,打造茶香风情景观带,现已投资5000万元整村开发石下坑村,建设“驿心谷”高端休闲度假区;上虞区东澄村、嵊州市白雁坑村、新昌县外婆坑村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发展美丽产业,由“光棍村”变成了“观光村”,由“空心村”化身为“度假村”,村民收入大幅增长。

(3)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配置资源的改革导向 各地在闲置农房激活过程中,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合理运用财政、税收等要素,因村制宜、分类施策,引导规范闲置农房激活方式、收储模式、租赁期限、经营产业问题,保护农民主体利益和投资者合法正当收益;同时,积极培育中介组织,采用议价、竞价、挂牌、拍卖等方式流转闲置农房,维护公平公开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

(4)坚持党建引领、头雁工程的示范推动党政领导发扬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加快改革探索和试点推进,激发党建引领的强大动能,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在闲置农房激活中“走前列、作表率”的引领和典型示范效应。同时,加强农村人才开发,积极实施“头雁工程”,激发各种人才“上山下乡”。

猜你喜欢
农房闲置宅基地
数字化赋能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改革
县级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不做闲置主妇
3D SLAM在农房不动产测绘中的应用研究
山西全省农房抗震改造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感
审批宅基地要一户一宅
关于宅基地的几点法律常识
张驰
一起离奇的宅基地纠纷
养老床位欠缺与闲置并存